張豐
日本NHK電視臺前幾年曾經做過一系列紀 實節(jié)目,引起廣泛的共鳴。在日本,存在 一種“無緣死”的現(xiàn)象,有的老年人死了, 沒有任何人知道,要過一段時間尸體才會被發(fā)現(xiàn)。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全日本每年大概有3萬人死后尸體 沒人認領,最終會被政府或公益機構安葬。這些人 要么是沒有子女,要么就是主動與子女脫離了聯(lián)系, 怕連累子女。
節(jié)目組后來出了一本書,叫《無緣社會》。所 謂的“緣”,其實指的就是“關系”。傳統(tǒng)的日本 社會很看重家庭觀念,孩子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是天經 地義,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逐漸進入“老 年社會”,如今的老年人面臨著嚴重的養(yǎng)老難題。
首先是家庭觀念的巨變,很多人沒有孩子,甚 至出現(xiàn)了大量不婚族?,F(xiàn)代服務業(yè)的發(fā)展,讓家庭 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傳統(tǒng)社會,一家人必須相依 為命,才能生活得更好。如今,遍布街頭的便利店, 讓一個人居住也能過上很好的日子。讓人擔憂的是, 這種趨勢在日本年輕人中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 更嚴重了。日本年輕人出現(xiàn)了所謂的“食草族”, 對愛情這樣美好的事物都喪失了興趣。
其次,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一些日本人被甩 出了職場。日本是一個高度穩(wěn)定的社會(換一個詞, 就是停滯),一個人在40歲的時候失業(yè),就很難找 到以前那么好的工作,只好到“勞務派遣公司”那 里登記,等著社會機構來幫忙安排工作,通常都是 一些體力活兒,而且是不容易長久的臨時工。人一 旦到了這步境地,就會陷入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困境, 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社會聯(lián)系。
日本人有一種流行的觀念,就是“怕給別人添 麻煩”。去日本旅行過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極為講 禮貌,一點小事,就點頭哈腰地道歉或感謝不止。 到了孤獨的老年人那里,怕給別人添麻煩這種觀念 就變成了某種對自我的約束:孩子也不容易,親戚 更是不好打擾,那么,自己只有靜哨悄地死去了。
但是,日本人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又很認真,做不 到不管死后如何都能心安理得。對獨居的老年人來 說,如何把自己的死訊告訴社會,就成為一個問題。 有人要求物管人員每三天給自己打一個電話,如果 聯(lián)系不上,就來家里探視。在日本,還出現(xiàn)了一種 公益組織,他們和老年人簽約,承諾幫老年人收尸、 安葬,甚至舉辦一個像樣的葬禮。
《無緣社會》這本書給出的藥方,就是重構某 種“關系”。老年人組成某種社區(qū),可以互相幫助, 過一種集體生活,大家一起跳舞,一起做點吃的, 等有人死了,一起開個追悼會。
日本似乎正在變成一個“老去的國家”,這對 我們是一個警醒:等我們老了,等待我們的是一種 怎樣的“緣”,我們將如伺相互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