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海 賈清臣 高瑞娟
[關鍵詞] 薄弱學科;教師短缺;國培計劃;研修站;教研組
教育部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一至九年級設藝術課”“一至六年級設體育課,七至九年級設體育與健康課”“增設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边@就從政策角度為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中小學生終身發(fā)展可靠基石。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在一些鄉(xiāng)村學校這些學科教師數(shù)量嚴重不足,甚至能力也有待提高。怎樣才能為中小學校“開全課程”提供有效服務,如何做好短缺學科的教師培訓,成為教師培訓機構一個必須思考的課題。
鄉(xiāng)村學校教師薄弱學科指的是未列入升學考試科目的學科,主要包括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書法等(以下稱為“小科”),這些科目教師在農村學校普遍存在著短缺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未列入升學考試科目?,F(xiàn)在各地小升初科目一般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中考科目一般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文綜(政史地)和理綜(理化生)五科,其他在課程標準中要求開設的科目,諸如音樂、體育、美術、綜合實踐和校本等課程,未被列入中考必考科目。在一些鄉(xiāng)村學校這些科目雖然排列在課程表中,但很少有實質性的教學活動,形同虛設,這些課程基本上是掛靠在擔負考試科目教學的教師身上,他們可以自行地將它調整為考試科目,恣意侵占。于是,在一些鄉(xiāng)村學校,一個學期聽不到歌聲,看不到美術作品的情況并不新鮮。
第二,小學科教師十分緊缺。許多農村中小學在考試“指揮棒”的揮動下,經過數(shù)年打磨,形成了一個以語、數(shù)、外、理綜、文綜為強勢“師資圈”,這些學校在考試科目上有骨干教師和名師,而那些音體美等所謂的小科教師,在學校難以引起校長和主科教師的重視,在社會上也很少引起家長關注。因此,這些教師明顯處在可有可無的游離狀態(tài)。
第三,鄉(xiāng)村教師向城鎮(zhèn)不斷流動,導致農村小科教師越來越匱乏。近年來,伴隨著鄉(xiāng)村教師向城鎮(zhèn)流動,許多鄉(xiāng)村小科教師成了城鎮(zhèn)學校的后備軍。當城鎮(zhèn)缺乏這些教師時,學校便挖空心思,從鄉(xiāng)村挖掘人才,鄉(xiāng)村小科教師理所當然成了城鎮(zhèn)學校實現(xiàn)“開全課程”夢想的可靠后方,城鎮(zhèn)學校則以犧牲鄉(xiāng)村學校的教育資源成就了輝煌。
第四,部分鄉(xiāng)村教師能力偏差,難以適應“多面手”角色。記得20世紀70年代剛恢復高考后的中等師范學校,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能夠擔負全科教學的教師,他們?yōu)閷W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出了一定貢獻。然而,面觀現(xiàn)在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有很多人第一學歷是中師,他們曾經接受過正規(guī)的中等師范專業(yè)培訓,理應擔當起音體美等小科教學的重任。可那些當年讀過中師的教師,抑或是自己多年從事中考科目教學致使其他科目教學能力退化?或是擔任小科教學有傷面子?甚至是自己知識水平原本有限,難以承擔小科目教學?缺乏責任意識,自然難以實現(xiàn)教學能力的與時俱進。
1.培訓形式單調,難以調動參訓者熱情
進入新世紀后,各地迎來了“普九潮”?!捌站拧弊钪匾囊豁椫笜司褪且髮W校“開全課程,開足課時”,這一硬性指標,使不少鄉(xiāng)村學校管理者對小科教學由認識淡漠到有所重視,再到把它排列在課程表上,并有了兼職教師。而那些未曾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兼職教師,其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會可想而知。有的音樂教師不會識譜,有的美術教師連素描和水粉都搞不清,有的體育教師只停留在把學生帶到操場自由玩的狀態(tài)。問題暴露之后,教師培訓機構率先引起極大關注,于是便利用寒暑假對這些科目進行短期培訓。由于培訓經驗不足,培訓形式基本上是以講為主,學員實踐的機會并不多。如做音樂教師培訓,常常是教師講一些樂理知識,然后領唱幾首歌,最后讓學員自行練習。很少有進入課堂教學角色的機會。其他學科培訓也是如此。如此單調的培訓形式,很難調動起學員學習積極性。
2.覆蓋的學科和人數(shù)少,難以滿足學校需求
以音體美為代表的農村中小學薄弱學科,既包含了多個學科,也涉及了許多學校、若干班級和多位教師,對這些教師進行培訓,倘若做不到全員,勢必難以達成好的效果。我們從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每年對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的時間基本上集中在暑假,培訓科目為1~3科,常培訓的科目是音體美、小學英語、科學和思品,而對于書法、心理健康和校本課程培訓則是空白。培訓人基本維持在50~140人。如此的培訓科目與人數(shù),對一個具有近千名小科教師的縣來說,實為杯水車薪,很難滿足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學需求。有的小科教師甚至從來沒有參加過縣級及以上的培訓,一切靠自己的摸索和想當然來教學,其教學能力和業(yè)務水平仍滯留在初始階段。因此,要滿足鄉(xiāng)村短缺學科教學的需要,培訓機構每年必須進行多學科、全員參與的培訓,要制定出年度培訓計劃,三年內至少要對小科教師輪訓一遍,讓他們熟悉專業(yè)知識,熟練課堂教學。
3.培訓時間短,難以保證效果
任何一項培訓都需要有時間作保障來實現(xiàn)培訓效果,時間投入不足只能使培訓成為海市蜃樓。在日常培訓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培訓機構在做小科教師培訓時,注重的是培訓數(shù)量,而在培訓效果上欠思考,有的科目培訓三至五天,有的一天就搞定,且大量時間花在專家講座上,這樣的培訓基本是無效的。我以為,要做好一個學科的專業(yè)培訓,至少要經過這幾個階段:專家講座引領——課堂教學觀摩——參訓教師備課、說課、講課——課堂教學反思——崗位教學實踐——培訓總結。這一系列活動,我想至少要有10~15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要想確保培訓效果,必須安排適當?shù)呐嘤枙r間,在滿足學員培訓需求的基礎上,計劃有序、步步落實。任何一蹴而就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
1.屬于非考試科目,學員對培訓重視不夠
從現(xiàn)實的情況來看,一個學科能否引起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關注,關鍵看其是否被列入考試行列中。如果是考試科目,必然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如果不是考試科目,人們的重視程度肯定會打折,培訓也毫無例外。例如,在不少省份的中考科目中,除了語、數(shù)、英、文綜、理綜之外,還要加上體育和信息技術兩科,而這兩科的考試難度系數(shù)與其他五科盡管有別,同樣引起學校的關注,而其余的如音樂、美術、書法、心理健康和校本課程不屬于中考科目,人們的關注程度就弱,做這些學科教師培訓,就很難引起學員的重視。集中表現(xiàn)在:第一,參訓熱情不高。一些學員把培訓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應付過去便完成了任務,學不學無所謂。第二,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個別學員理論學習時打瞌睡、玩手機;到了實踐階段又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第三,作業(yè)不認真。學員對培訓期間的作業(yè),或者不做,或者抄襲他人。這樣的參訓很難談到有什么效果。
2.培訓機構缺乏專業(yè)性培訓計劃
任何專業(yè)性的培訓機構,每做一項培訓都要經過反復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培訓計劃的制定,要在充分考慮教情和學情基礎上,把任務放在前面,規(guī)劃出具體時間、地點和培訓對象去步步落實。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培訓機構在做薄弱學科培訓時缺乏長遠規(guī)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起來就做一陣子,想不起來就擱它一年半載,反正不是考試科目,無關大局。這種“一陣風”式的培訓絕對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認為,對一個縣域內小學科教師進行培訓,每三年至少要輪訓一遍。每年培訓人數(shù)要覆蓋總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培訓時間可安排在寒暑假,也可安排在雙休日;培訓地點可以集中在縣城,也可以集中在某一學校。我們倡導采用任務型培訓方式,將學員平時在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分解為若干個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去實施,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3.只注重學員知識素養(yǎng)提升,與課堂教學關聯(lián)不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一項有價值的教育培訓離開了課堂教學便毫無意義,鄉(xiāng)村中小學薄弱學科培訓更是如此。我們看到,一些培訓機構在做培訓時,常常是大講學科理論知識,很少把學員放在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去體驗。例如:有培訓機構在做中小學美術教師培訓時,培訓老師除了給學員講解理論外,還讓他們去親手完成美術作品,按理說這樣的做法有理論有實踐,是比較圓滿的培訓,但我認為做到這里只算是完成了培訓一半,即教師的個人基本功得到了提升,而另一半,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卻未能得到訓練。因此說,要實現(xiàn)小學科教師有效培訓,必須做到理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lián),讓每一個學員去嘗試課堂教學,體驗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幸福與快樂,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培訓。
第一,建立薄弱學科教師研修站。薄弱科教師研修站是建立在片區(qū)教研基礎上,借鑒名師工作坊的做法,形成一種既富有組織又具有一定理論支撐體系,既有名師引領又方便鄉(xiāng)村教師學習的教師培訓模式。在這方面,我們做了有效的嘗試。去年,我們根據(jù)不同的地域差異,建立了包括音樂、體育、美術、書法、心理健康、校本課程、信息技術七個學科若干個研修站,各研修站推薦在本學科具有影響的教師作為負責人,負責培訓計劃制定、培訓課程安排以及培訓實踐環(huán)節(jié)組織等,如美術學科培訓,我們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三個美術教師研修站,分設在城區(qū)、丘陵和山區(qū)三所中學,有三位骨干教師任站長,60名中小學美術教師參與培訓。培訓時,我們首先利用一周時間讓學員圍繞美術教學方法做講座,人人談思想、談做法。學員從如何說課到公開課的實踐和評價,教學風格的凝練,再到教學策略與方法,以及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美術欣賞教學等,從理論角度澄清美術教學應把握的整體思維。其次,研修站安排全體成員分組觀摩教學,讓五分之一的教師做展示課,之后進行評課。隨后,每位教師在站長引導下,進行說課、備課、試講,然后講公開課,之后進行評課和反思,如此一堂課,前后要反復數(shù)次,讓全體參訓者明白一堂好課是經過反復磨煉而來,絕不是一蹴而就,一朝能成。通過課堂實踐,讓學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得到了質的飛躍。從今年春天開始,我們嘗試對音樂、體育、書法三科建立研修站,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第二,選派教師參加“國培計劃”學習。“國培計劃”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其中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中就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項目。為做好此項工作,河北師范大學舉辦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培訓,為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培訓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市在2016年選派國培學員時,重點關注薄弱學科教師的選配,在選派的79名學員中,薄弱學科教師就占了6.5%。這些教師都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亟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引導。在河北師大的兩個月學習中,他們經歷了集中學習和影子教師培訓兩個階段,感受到了學科教學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親歷了觀課、研課、說課、備課、磨課和公開課展示全過程。在師大學影子,回來之后就成了教師的影子。返崗之后,教師發(fā)展中心又組織學員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跟進學習,圍繞著返崗實踐和總結提升對學員進行了廣接地氣的培訓。通過開展課例研修、主題報告、專家講座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和校本研修能力,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升教師的研修水平。此外,還組織學員到省內外名校參觀學習,想辦法為學員的能力提升搭建平臺,讓他們走出去,開闊視野,實現(xiàn)全面提升。
第三,借專業(yè)培訓機構之力進行培訓。社會培訓是近年來新崛起的專業(yè)培訓模式,它們以做精、做細、做嚴、做實來贏得社會信譽,其專業(yè)精神和敬業(yè)熱情以及服務水準是無可挑剔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培訓機構對培訓更專業(yè)。他們在做教育培訓時,能及時捕捉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挖掘各地頂尖師資資源,按照培訓要求,保證培訓質量。我們在對小學科教師做培訓時,也試圖與培訓機構合作,分享專業(yè)培訓團隊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去年暑假,我們和一個培訓機構聯(lián)合,對全市5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為時一周的專業(yè)培訓。他們的培訓思路是:全方位培訓體育教材要求的內容,嚴格基本功訓練,重點解答學員在教學中疑難問題,耐心細致充分關注每個學員,為每一個學員提供課堂展示的機會,嚴格學員結業(yè)程序。雖然這是別樣的一種培訓,但培訓效果值得肯定。
第四,充分發(fā)揮學校教研組的培訓作用。中小學教研組是最基層的教師培訓組織,也是最接地氣的教師成長搖籃,它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徑。一方面,教研組可以隨時隨地指導教師的教學,另一方面,為教師的課堂展示提供便捷的展示平臺??梢赃@樣說,學校為教師提供了可耕種的“責任田”,教研組則給責任田注入充足的水肥,倘若教師能夠勤奮耕耘,不愁結不出碩大的果實。教研組對促進小科教師的成長有以下功用:1.可以提升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教研組可以方便地指導小科教師學會備講批復考,可以指導教師學會研課、磨課、公開課展示,可以糾正教師在教學中的失誤,促使教師逐步完成由一般教師向骨干教師的轉變。2.可以促使教師實現(xiàn)“一專多能”?!耙粚6嗄堋睉橇x務教育階段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在一所學校,很多時候因為班級數(shù)量多,或者崗位教師臨時請假而造成教師短缺,甚至由于學校整體學科教師配備不協(xié)調等原因,導致有的教師所教而非所學,只好改科教學,因而需要教師必須具備“一專多能”。正是有這些既專又多能的教師隊伍,才使農村學校年復一年得以正常運轉。我市不少學校教研組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教師多種技能的培訓,為實現(xiàn)農村教師一專多能推波助瀾,促使教師在教學崗位上能文能理,成為真正的教學“多面手”。3.可以使培訓與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對接。教師的崗位在課堂,教研組所研究的一切問題都是基于課堂而來,從課堂中來,又回到課堂中去,促使培訓變得真實有效,讓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地方。
總之,鄉(xiāng)村薄弱學科教師培訓是一項改變教育觀念的工程,盡管這些科目未被列入考試范圍中,他卻是青少年人生成長中必備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奠基石。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音體美等薄弱學科教師短缺,已成為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瓶頸。關注小科教師的成長,做好他們的培訓,有效地解決鄉(xiāng)村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短缺問題,是教師培訓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建立小科教師研修站,選派小科教師參加國家和省組織的培訓,借助社會培訓機構力量提升教師素質,發(fā)揮學校教研組培訓作用,做到多措并舉,扎實有效,就一定會做好鄉(xiāng)村中小學薄弱學科的教師培訓。
[1]楊國勝,張蓓.音體美專業(yè)教師短缺如何破解[N].大眾日報,2014-03-14.
[2]楊旗.音體美教師缺口大.[N].京郊日報,2014-09-11.
[3]高江海.解決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短缺的有效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9).
[6]黃齊超.如何破解音體美教師短缺的困局[J].甘肅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