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崑
最近,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技博物館有了一件新鮮事兒,一群來自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tǒng)專業(yè)的大一新生來到這里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專業(yè)導學課。
課堂搬入博物館
如果你看到電子科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忙忙碌得布置會場,別誤會有什么重要人物要來了,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謝小東老師給博物館打來了電話,說要把專業(yè)課課堂搬到博物館!
“我講的再多,再生動,不如同學們眼見為實印象深刻。學校有這么好的資源,為什么不能用到教學中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謝小東副教授一直是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在多年的本科教學中,他做過許多的教改嘗試,這個學期他決定把《集成電路導論》研討課的其中一節(jié)課堂搬到電子科技博物館去,用藏品做教具,零距離接觸真實的電子元器件,給同學們來一堂“博物館奇妙課”。
謝老師選擇把課堂搬到博物館是出于兩個考量,第一是通過電子科技博物館的展品豐富、全面,體系完整,正適合剛剛接觸專業(yè)知識的大一新生。通過觀看實物藏品和影像資料,讓同學們有更直觀的感受,激發(fā)大家的學習興趣。其次就是工科生的人文素養(yǎng)普遍缺乏,這次通過講解員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同學們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也領悟科技背后的人文精神,做“會聽、會說、會讀、會寫”的“新四會”大學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十分支持謝老師的提議,為這堂課做起了后勤工作。
“祖師爺”傳下的寶貝
走進電子科技博物館展廳,40余位同學跟著講解員小姐姐參觀了通訊、雷達、電子元器件等六個展廳。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大有來歷,有的還有著曲折動人的背景故事,拿起一件可能就是同學們的“祖師爺”傳下來的寶貝。謝老師風趣幽默地講:“可不要小看了這些過時的電子元器件。他們的價值可不亞于珠寶玉器,如果你們在家里發(fā)現(xiàn)了這些玻璃管,有可能可以拿它們來換房子?!币猛瑢W們開懷大笑。
同學們緊跟著講解員,探著腦袋,對每件展品細細端詳,一位同學說:“參觀過一遍,好像就看過了一次電子科技的前世今生?!?/p>
在電子科技博物館中,還有一臺簡易的發(fā)報機。諜戰(zhàn)片看多了,有沒有幻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摩爾斯電碼傳遞一份情報?雖然情報技術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不再使用這么原始的發(fā)報工具,但是仍然可以在電子科技博物館體驗一番情報工作者的日常。經過講解員的簡單點撥,同學們紛紛上前小試身手,用摩爾斯電碼打出一些簡單的文字,有的同學很快就熟練了操作,馬上就打出了完整的一句話,開心地向同學展示。
電子元件進化史
參觀過展館,在博物館的展廳里,同學們圍桌而坐,一邊喝咖啡一邊相互討論在參觀中看到的那些展品。博物館的老師們很貼心地在每個桌上都放了電子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的藏品,以供同學們繼續(xù)研究。
這時,謝老師作為壓軸人物終于出場了,他拿起這些藏品,一一做出詳細的講解,并解答同學們在觀察過程中的疑惑。謝老師指著博物館墻壁上的一副圖向同學們深情地說:“大家看,電子元件也和生物一樣是有進化史的,這幅圖就是電子元件發(fā)展的歷史,在不同的時代,人類不斷地突破科學技術發(fā)明出更尖端的設備。這條曲線是電子器件的發(fā)展史,而把這條曲線積分,就是人類科技的發(fā)展歷程?,F(xiàn)在你們知道電子元件的重要性了嗎?”
聽了這樣一番話,同學們都看著這幅圖若有所思。一位同學感慨道:“這是我第三次來我電的博物館了,這次卻覺得非常感動。在這里看到了以前只能在書上看到的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的實物,聽了令人感動的成電故事和成電人的奮發(fā)史,讓我非常有感觸,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甭牭健盁釡I盈眶”,同學們又笑作一團。
這節(jié)課的最后,謝老師還給大家留了作業(yè):以電子科大學生的名義寫一封邀請信,邀請成都市民來電子科技博物館參觀。“好好想想,這個博物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能把那些嬢嬢伯伯從麻將桌上拉下來?!敝x老師風趣的談吐又惹得同學們笑語連連。
下課后,幾個同學講起,自己雖然第一次走進這里,卻發(fā)現(xiàn)了這里的奇妙,通過每一處貼心又考究的設計,能感受到博物館帶給觀眾靈魂上的火花”,認為謝老師的講課風格通俗易懂,風趣幽默,人又有親和力,而且《集成電路概論》這門課對專業(yè)學習非常有意義,太喜歡這門課了。一個同學還不好意思地說,在博物館上課非常有效的抑制了自己上課玩手機的壞毛病。
謝老師對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滿意,他談到:“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我在美國訪學時,看到國外的教學方法無邊無際,只要是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都可以用到教學中。而中國的教學模式卻很單一,多是老師講課,一個班的同學坐在下邊聽,這種模式很難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只能被動地學習,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進行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多年的教學中,只要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方法,我都進行過嘗試,比如:調研、辯論、演講比賽等等,還有這次布置的作業(yè)“寫邀請信”,看上去雖然和知識的學習關系不大,但是事實上卻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對學生的長足發(fā)展至關重要?!?/p>
談到自己的教學理念,謝老師又說:“大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全方位的,不能只專注于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樣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術視域,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能力。我國的集成電路領域發(fā)展還處在發(fā)展階段,尤其是創(chuàng)新方面還有不足。而這個領域的未來發(fā)展就要依靠我們的大學生,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國家未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一點上,我看好我們的后輩。能夠提高他們的個人能力,我認為什么教學方式都是可以一試的。”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博物館將和各學院繼續(xù)聯(lián)合推出“博約講堂”系列”,更多的老師將把專業(yè)核心課程、學科導論課程、系統(tǒng)實踐課程等搬進博物館,為成電學子們定制專屬課堂新體驗!
TIPS:電子科技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綜合性的電子科技類博物館,它收藏了通信、雷達、廣播電視、電子測量儀器、電子元器件、計算機六大主題的藏品萬余件。博物館位于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qū),常設展廳面積約2000平方米,臨時展廳300平方米。博物館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室內室外相結合的展示模式,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教育、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的作用,服務師生、服務校友、服務行業(yè)、服務社會。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參觀觀眾5.6萬余人次,以“參觀體驗+教育互動+第一課堂”三位一體的模式,有層次、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yè)教育和科普活動。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