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乖崖,生于946年,卒于1015年,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稱,他在自己的畫像上如此題贊:“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绷_大經所著的《鶴林玉露》中記載了張乖崖這樣一段“一錢斬吏”的故事:
原文:
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申臺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蓋自五代以來,軍卒凌將帥,胥吏凌長官,余風至此時猶未除盡。乖崖此舉,非為一錢而設,其意深矣,其事偉矣。①
翻譯:
張乖崖在崇陽當地方官。有一個庫吏從庫房出來,張乖崖看見他的鬢傍巾下藏有一錢,就責問他,查出錢是庫房中拿出來的,張乖崖就命令下屬棍棒懲罰。那個庫吏狡辯,說:“一文錢,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殺我.”張乖崖提筆評判道:“一日偷一錢,千日偷千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彼妥约鹤呦屡_階,用劍就將那個庫吏斬了。然后到府中詳細說明經過揭發(fā)自己的罪行。崇陽人至今還在贊揚這件事。大概從五代以來,這里的士兵侵犯將領主帥,這里的小吏欺壓長官,殘余的不良風氣到現在還沒有除盡。張乖崖這個舉動,不只是為了一錢,它的意義很深遠。
看錢庫官吏所盜竊的銅錢有:至道元寶、咸平元寶、景德元寶。
至道元寶、咸平元寶、景德元寶現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張乖崖因一錢而斬吏,雖然對于是否有悖法度值得商榷,但其對道德品質的認識和重視,尤其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推斷,促人警醒,具有以下現實意義。
一、道德為先
連古代的官吏都是如此重視道德品質,何況我們已經處于現代社會的今天。但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良好道德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實踐中不斷修煉、不斷提升的過程。尤其是面對各種誘惑時,要始終保持慎獨、慎微的警覺性,始終保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平常心,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管得住身手,做到防微杜漸,重視自己的道德尊嚴和個人形象,珍惜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和社會聲譽。
我們無論是做官還是為民,道德品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道德品質就體現在日常的細事小事之中,是從點點滴滴累積形成的,不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也要在日常小事和細節(jié)問題上堅守住心靈的“防護堤”。俗話說,“萬從一上數,大從小中來”?!耙弧彪m微不足道,但無論高樓大廈還是萬丈深淵,都是始于“一”。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小洞不補,大洞尺五”,“千里長堤,潰于蟻穴”等等,講的都是這個道理?!耙弧钡幕h笆沒扎緊,“萬”的野狗就會鉆進,道德就會退步,品質就會滑坡,當欲望一旦毫無顧忌、毫無約束地釋放的時候,就往往會成為習慣,最終因固化而難以掙脫,落得可悲下場。宋代張乖崖的“一錢斬吏”,在告誡著人們:做人必須要事事講道德,處處顯品質,毋以惡小而為之!
二、廉潔自律
讀罷“一錢斬吏”的故事,我們不禁要贊嘆故事說理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耙诲X”對于國庫中存的不計其數的錢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正所謂“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貪污不在于錢數的多寡,而在于其性質的惡劣,在于其日積月累。張乖崖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將那位貪污“一錢”而全然不知悔改的官吏處以極刑的。
當然,當今社會的法律法規(guī)和程序制度正越來越完善,不可能再出現“一錢斬吏”的事件。但是,這則典故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領導干部要加強廉潔自律,自己要把自己看緊了、管住了,絕不能為是“第一次”、為是“小錢”,便自己給自己找借口、找臺階。否則,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積少就會成多,最終會自食惡果。
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F實中,許多落馬的貪官往往就在于對“小”和“少”缺乏警惕,對“第一次”缺乏警醒,“不就一點小錢么,能把我怎么樣!”“就這一次,下不為例”……是的,一點“小錢”可能確實不足以構成違法犯罪,一次兩次也可能很難被查出來,可怕的就是這一點“小錢”、這“第一次”打開了貪欲的缺口,從而由小到大、積少成多,不知不覺變成了貪婪成性、受賄成癮的貪官污吏。
翻看近年來落馬貪官寫的“悔過書”,幾乎都有為自己的“第一次”貪污、為一次次“小錢”受賄而感到后悔的內容,“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幾乎成了他們走向自我毀滅的共同套路。這是否也印證了典故中“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道理從古到今都不會例外!對此,每位領導干部是否也都應該警醒呢?
三、防微杜漸
在這里,無須評論縣令究竟斬得對不對,只想就庫吏對貪贓的態(tài)度做出聯想。現實生活中,倒真有一些人像庫吏這般寬容放縱自己,甚至觸犯了黨紀國法還氣壯如牛。一些貪贓枉法的腐敗分子東窗事發(fā)后,不是還振振有詞地說什么:“這點問題算什么,比這嚴重的還多得是呢!”大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豪氣”。不能否認,這些人起初也謹小慎微,收條香煙、索個紅包,尚覺“燙手”,可一旦寬容和放縱了自己,下水濕了第一腳,便以“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而自我原諒,進而大肆貪污受賄,直至走向不歸路。
俗話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笨v觀近年來一些腐敗分子墮落的過程,如前些年在震驚全國的廈門遠華大案中,那些被“拉下水”的黨政官員,大多是從“一夜風流”、一次受禮開始的。隨著一次次得手,一回回嘗到甜頭,而不能自己,以致越陷越深,由小惡釀成大惡,由量變發(fā)展到質變,最終跌進了違法犯罪的深淵。
有一句話說得極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人生的每一步、工作的每一處、生活的每一個瞬間,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小心謹慎,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真正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如此,人生之路才會平坦順暢,否則,放松警惕,滿不在乎,就會在人生旅途上“從小惡發(fā)展到大惡”的悲劇。
眼下有些人認為,一名領導干部應當干大事、成大業(yè),不應拘泥于細微煩瑣的小節(jié),“小節(jié)無傷大雅,不必小題大做”。其實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fā)展過程,平時不拘小節(jié),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有些人覺得,人家請吃一頓飯、給拿兩條煙、送個小紅包,乃“區(qū)區(qū)小事,不足掛齒”;也有人認為,只要不犯大錯誤,出點小問題,不必大驚小怪;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說,別人恣意腐敗能“逍遙法外”,自己撈點小惠小利,算不上什么事,諸如此類,其結果常常是小節(jié)不保,導致大節(jié)喪失,最終為黨紀國法所不容。
古人云:“毋以惡小而為之?!睂τ谏砭右欢炙接蛎浾邅碚f,今日一錢,明日一錢,就很可能發(fā)展到千日千錢。到了那無法收拾時,自然是悔之晚矣??梢姺牢⒍艥u,從一錢一物戒起,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從某種角度說,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今天,這“一錢斬吏”的故事也是可為鏡鑒的。
“天下之勢,以漸而成;天下之事,以積而固?!笔挛锏淖兓加幸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腐敗分子,任何一個人的腐化墮落,無不是從接受一次吃請、收受一點回扣、謀取一份私利開始的。乍看問題不大,但一而再,再而三發(fā)生,正如“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的道理,久而久之,必出大事。胡長清第一次只是接受了不法商人贈送的兩支毛筆,后來發(fā)展到接受他人的金錢;杭州海關原關長耿永祥“禁錮一開,就出現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認,第四次的麻木,一發(fā)而不可收……”當欲望一旦毫無顧忌、毫無約束地釋放的時候,就往往會成為習慣,最終因固化而難以掙脫,落得可悲下場。
“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惫湃说脑挵l(fā)人深省。我們黨員干部要使自己的“質”不發(fā)生變化,必須首先在“輕”、“小”上提高警惕,時時處處對自己加以約束。我們黨歷來有嚴于律己的優(yōu)良傳統。當年焦裕祿因自己的孩子白看了一場戲,不但狠狠地批評了孩子,而且還帶其上門賠禮道歉,補買戲票;鄭培民堅決不準孩子搭自己的公車上學;汪洋湖嚴拒兒子“給我們一點工程”的要求,他們都是廣大黨員干部的榜樣。
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必須時刻繃緊拒腐防變之弦,在小事小節(jié)面前保持清醒,在小利小惠面前堅持原則,不因“一錢”而越雷池。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就能永存清白之身,永葆為官之本。
四、重要警示
一文錢本不足道,縣令以“一日一錢”演繹出“千日一千”的結論,尤其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警示,在今天看來仍不乏現實意義。
銀子是白的,眼球是黑的,見錢不眼開,談何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未被斬首的“庫吏”大有人在,特別是在銀行工作的人們,天天與錢打交道,纖纖十指,鈔票紛起,一日之內要有幾萬元的鈔票在手中流過。私欲如果偶爾在頭腦中一閃,一不小心就會演繹出“庫吏”的悲劇。據報道,某銀行的一名經理串通下屬,在長達數年時間里,以“一日一錢”的手段,不斷盜取定期存款客戶的存款,金額高達1600萬元之巨??梢姟耙蝗找诲X,千日一千”的結論是正確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警示更發(fā)人深省。因此,要遏制腐敗現象,就必須發(fā)揚古人“一錢斬吏”的精神,從一錢一物抓起,從一人一事抓起,從一點一滴抓起。可以說,那些“這點問題算什么,比我嚴重的多的是”的論調是極其荒謬的。
由此,我想起了職業(yè)道德的責任。簡單地講,就是做好分內應做的工作,沒有做好就要承擔責任。明代思想家顧炎武曾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行興我榮,行衰我恥”,這又是每一個銀行員工的責任。責任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一個企業(yè)乃至一個國家的生命。面對眾多的教訓,我深深感到:責任立身,責任立業(yè),責任興行,責任興國。
五、嚴厲懲罰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警示,對于我們今天的經營管理工作仍不乏現實的教育意義。
聯想到實際工作,面對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的落差,如果思想上稍有松懈,就無法抵制物欲、私欲橫流的誘惑,就會演繹出一出出“庫吏”的悲劇。君不見,報章經常這樣那樣的案件的報道,不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嗎?而且許多還身居要職、業(yè)績顯赫、貢獻較大,他們正是無法抵御住物欲和私欲的誘惑,在大量的金錢面前動了一念之差而做出了或監(jiān)守自盜,或內外勾結,或上下同流合污的金融案件,最終“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些諸多的案件和現實工作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證明了“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的結論是正確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警示是發(fā)人深省的。
同時,對照我們目前對于這類違規(guī)違紀人員的處理無非是降級、異地任用、撤職,責任特別重大的才動用法律武器,這與“一錢斬吏”的處罰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從根本上給予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以震懾和觸動,更無法起到教育后來者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發(fā)揚古人“一錢斬吏”的精神,從一錢一物抓起,從一人一事抓起,從一點一滴抓起。各級管理部門要切實地站在為國家負責的高度上硬起手腕,對各種違規(guī)違紀案件一查到底,對違規(guī)責任人員一律從嚴從快從重處理到底,要敢于得罪人、處理人,讓那些違規(guī)違紀人員傾家蕩產,為違規(guī)違紀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從思想深處和行動本身給其后任者、后來者以切實的震動,形成一種“有法必依,執(zhí)法從嚴,決不遷就姑息”的從嚴治理的良好機制。
注釋:
①(宋)羅大經. 鶴林玉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姚讓利,男,現任陜西省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副主任,從事三國文化、周秦文化和館藏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