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廖莉文
◎楊鴻昌穿著自制的楓香染服裝繪制楓香染作品
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雅水鎮(zhèn)播譚村小巖腳寨,是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布依族村落,它寧靜小巧,以楓香染聞名。這里的楓香染工藝歷史久遠,自成體系,設計渾然天成,色澤清新潤澤,內涵豐富吉祥。
惠水楊家祖?zhèn)鞯臈飨闳臼炙?,已?00年歷史。2008年,楓香染被列為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項目,第四代傳承人楊光成也成為國家級楓香染傳承人。
小巖腳寨里有一株上千年的古楓香樹,五六個人才能抱住,被當?shù)夭家雷迦艘暈樯駱?,即楓香樹王。寨子里水井坎邊那兩棵參天的楓香樹,?jù)說也有200多年的歷史。村寨邊上還有一對楓香樹,迄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
楓香樹分“公母樹”,母樹才適合采脂,而且只有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楓香樹才適合割樹脂。采集楓香脂,樹皮不能砍一整圈,因為那樣容易傷及楓香樹性命;也不能撿拾掉落在地的楓香樹枝和樹葉回家燒火,否則會被視為不敬。
當?shù)亓鱾鞯牟家雷鍕D女山歌這樣唱著(歌詞大意):是誰傳來楓香染,是誰教我來織布?是我楊氏祖先傳來楓香染,是布依族的姑娘來織布。坡上采集楓香油,又買牛油放作一鍋煮,又拿在一起熬,熬好了以后,在白布上畫花,繪制成美景和藍圖。名聲很早往外傳,傳到北京、上海和澳門,還有全國各地,引得外國友人來看望。
◎ 第四代精美典雅的楓香染作品,名為《鳳穿牡丹》,寓意生活美好、吉祥平安。
確實如山歌唱的那樣,惠水楓香染名聲遠揚,常有外國文化專家和友人來此拍攝采風。
楓香染的繪制過程漫長而頗具詩意。首先剝開母楓香樹皮采集到楓樹油脂,文火熬制過濾,按一定比例和牛油混合配制成楓香油,再在白布上繪制圖案。傳統(tǒng)的楓香染圖案有石榴花、銅鼓花、鳳凰、鯉魚、蝴蝶花、牡丹、壽桃花等。繪制圖案完成后就進入浸染環(huán)節(jié)。染料采用山上的藍靛草,藍靛草一年有兩季:夏季和冬季。夏季采葉子,寒冬十月連桿一起采割。
將浸泡處理過的藍靛和石灰攪混合均勻沉淀后,再把繪制好的白布放入染缸浸染。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最適合繪制和浸染,冬天繪制的作品如果保存不好,畫布上的楓香油會出現(xiàn)裂紋,影響畫布質量。浸染之后要進行脫油。把草木灰過濾后的堿水放入大鐵鍋內煮開,將染好的作品放入鍋內脫油。楓香油融化后,浮色脫去,藍色布上就會顯現(xiàn)花鳥魚蟲等圖案。脫油完畢,把畫布拿到井水或河水里漂洗晾干即可。
楓香染傳承人楊光成今年65歲,與哥哥楊光漢從小跟隨父親楊通清學習楓香染技法。因為歷史原因,曾一度放棄。直至改革開放民族文化的春天到來后,他們一家又重拾楓香染的制作工藝。
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楊光成的楓香染技藝取得了較大的提高。2006年,他參加“貴州省首屆民族民間工藝大賽”,取得二等獎的好成績,被授予“貴州省首屆民族民間工藝大師”稱號;2008年,楓香染被列入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項目,楊光成自然成為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人。
楊光成的哥哥楊光漢已近八旬,已將楓香染技法傳承給兒子楊鴻昌。楊鴻昌現(xiàn)年44歲,目前為第五代省級楓香染非遺傳承人,應邀在雅水中學指導學生學習楓香染技法。楊光成近年身體抱恙,也將楓香染技法傳承給女兒楊艷娥。楊艷娥今年23歲,作為第五代省級楓香染非遺傳承人,在惠水縣從事非遺文化工作,對楓香染的傳承和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浸 染
◎第五代楓香染作品。第五代作品的特點是創(chuàng)新更大膽、新穎,把傳統(tǒng)畫法和現(xiàn)代審美需求相結合,在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追求實用美觀。這是應客戶要求制作的生日禮物,作品特點是打破傳統(tǒng)只畫花草魚鳥的框框套套的束縛,畫法大膽創(chuàng)新,適應現(xiàn)代生活需要。
楊光成家陳列著非常珍貴的楓香染藏品。據(jù)他介紹,20世紀七十年代初,這個村寨曾發(fā)生過一場大火,祖輩流傳下來的《染譜》和藏品被燒毀一空,以至楓香染制作技法斷層。為了把楓香染制作技法傳承和保護下去,楊光成到處收羅楓香染藏品,還跑到嫁到外村的女兒家,以2300元一副的價格,把第一代和第二代楓香染作品買回來收藏至今。
現(xiàn)在楊光成收藏的楓香染藏品,包括楓香染第一代作品《雙鳳朝陽》,有近200年的歷史,系其祖先楊再祥所作;第二代作品也叫《雙鳳朝陽》,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系其祖父楊正鑫所作;第三代作品名為《多子多?!罚灯涓笚钔ㄇ逅?;第四代作品《鳳穿牡丹》為楊光成本人所作;第五代作品為楊光漢的兒子楊鴻昌繪制,名為《花好月圓》,這是當?shù)啬壳白畲蟮臈飨闳咀髌?,?米長,陳列在惠水縣雅水中學楓香染傳承室。
生于斯,長于斯。楊氏楓香染家族在歲月的輪換交替中,一輩輩將楓香染技藝傳遞至今,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發(fā)展......更替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情懷。這些楓香染作品,不管產生于哪個年代,皆工藝細致、刀法工整、色澤溫潤,線條流暢、細膩柔美,花紋雅致、古樸大方,無不寓意生活的美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其創(chuàng)作的特點更富創(chuàng)新、大膽、新穎,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相結合,把傳統(tǒng)畫法和現(xiàn)代審美需求相結合。在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追求實用美觀,適應現(xiàn)代生活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楊氏楓香染定會一代代傳承下去,把對美好生活的寄寓和憧憬融入這美麗的畫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