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龍 編
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曾不為人所知的海洋生物逐漸被人類發(fā)現(xiàn),它們有些看起來怪異十足,就像科幻電影里的外星生物,充滿神秘感。你一定很想了解那些海洋生物吧,那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神秘的海洋生物吧!
水熊也稱水熊蟲,是對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是地球上生命力極強的生物。水熊體型極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它的面貌。水熊的身體表層覆蓋著一層水膜,是為了保持身體干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桶眼魚在1939年首次被人類發(fā)現(xiàn),迎面看桶眼魚的臉部很正常,但“眼睛”實際上是其真正意義的“鼻孔”,頭部翡翠綠結(jié)構(gòu)的部分才是它的眼睛。桶眼魚的頭部是透明的,它的眼睛能直接向前看或透過腦袋向上看,從而適應(yīng)在漆黑的深海環(huán)境下生存。
無色的櫛水母漂浮在水中時是透明的,只有幾列櫛板顯出美麗的虹彩光澤。多數(shù)櫛水母能發(fā)光,綻放淺藍或淺綠色的光,這是動物所能發(fā)出的最鮮艷、最美麗的光之一。它們以浮游生物為食。
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大洋最多。它們的身體呈膠狀,靠吸水在水中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其透明狀形態(tài)可保護自己免受天敵傷害,畢竟在水中透明是很好的偽裝。
海蜘蛛,也叫皆足蟲,形似蜘蛛,故名海蜘蛛,幾乎各大洋中都有它們的存在。 海蜘蛛看起來很像一只普通的“盲蛛”,長有細細的長腿以及短小的軀干。
勃氏新熱鳚生活在水深3~70米的巖石縫隙中,是一種兇猛的魚類,擁有極強的領(lǐng)土意識,這種魚在爭奪領(lǐng)地時,會用大嘴啄食搏斗,主要分布于東太平洋北美洲沿岸海域。
透明魷魚除了長著不透明的眼睛和遍布全身的點狀色素體之外,幾乎是通體透明的。為了迷惑潛在捕食者的目光,透明魷魚采用了兩個U形的發(fā)光體,位于它們的眼底部。這種光線可以消除不透明眼睛所產(chǎn)生的陰影。這種策略通常被稱作“反照明”,它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光線的亮度和顏色來分散透明魷魚的輪廓陰影。
海蝴蝶是一種軟體海生動物,因為它們的樣子有點像蝴蝶,所以人們管它們叫“海蝴蝶”。它們的正式名字叫翼足螺。海蝴蝶其實個頭很小,一般都在1厘米以內(nèi)。別看它們個頭不大,卻還以其他小動物為食呢!它們一般生活在海水表層,也有生活于深達200米水下的。
薩馬烏賊蠕蟲前端布滿的8條觸手用于呼吸,兩個長而松散卷曲的附肢用于捕食。而它全身上下彩虹色的“短槳”則用于滑行。
它們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主要生活于海底。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復(fù)雜,被稱為“咽頭”,能由內(nèi)向外翻轉(zhuǎn)。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斬為兩段。有時候人無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捕到獵物之后,博比特蟲便立即躲進自己的洞中進食。
俗稱花帽水母,花笠水母是水螅蟲綱為數(shù)不多的“大型”水母,其傘部直徑可達18厘米,與體型通常只有一兩厘米的其他水螅水母相比,簡直就 是龐然大物。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日本溫帶海域,南美洲東部沿海也有分布。
管水母其實不是水母,也不是一只動物,而是一大群細小動物的集合。管水母沒有強大的顎,也沒有尖銳的牙齒,也沒有威脅性的鰭,然而,它們卻是真正的“殺人機器”,是海洋中最殘暴的掠食者之一。
身體可發(fā)出令人驚異的光線。當(dāng)受到食肉動物攻擊時,它會發(fā)出熒光和尖叫聲,用來呼救。
捕蠅草??巧詈V械钠嫣貏游?,它會用觸手捕捉接近的獵物。
翻車魚分布于全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區(qū),包括南海、東海等海域,常見于外海表層,屬于大型大洋性魚類。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
多生活于深海,雖然它們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嚇人,但實際上它們非常溫順,以浮游微生物為食,使用胸鰭與腹鰭行走,遇有危險或受驚嚇時,像青蛙般跳動逃走。
海蛞蝓又稱海蝸牛,它們多姿多彩的模樣確實非常迷人,甚至還有幾分性感。在馬來西亞的馬布勒島附近,這種裸鰓亞目動物的卵如紅色的緞帶一樣彎曲排列著,它們把卵產(chǎn)在海底,附著在珊瑚或巖石上。盡管海蛤蝓屬雌雄同體動物,但它們繁殖卻需要有伴侶才行。
小飛象章魚,因其外貌酷似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小飛象而得名,這種章魚生活在極深的海下,是最珍貴稀少的章魚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