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羅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見有人說了一件事,感覺五味雜陳。中國農科院的老師做科研,需要聘請科研助理,干提取DNA之類的工作。
本來這種工作“高大上”,都是要聘用大學生來干的。但是科研單位能給的報酬很低,剛剛畢業(yè)的本科生、碩士生拿著這筆錢,在北京付了房租,就剩不下多少了。
所以,農科院只好聘用郊區(qū)的農民。這些農民因為拆遷或者是租房,其實家里很富裕。每個月在農科院拿三千塊,其實不是為了工資,他們更在乎的是,跟知識分子打交道和做科研的感覺。
所以,反而他們干得更認真。而且提取DNA這種工作,熟練工干的質量比研究生還高。
不知道你聽到這件事啥感覺。是為大學生惋惜,為科研的未來擔憂,還是突然看到社會分工正在發(fā)生
重組:興趣帶來的驅動力,正在變得比受過的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