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玨穎
An artist’s creative inspiration or theme choice usually stems from people around or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creation roots in daily life. Only accumulated and delicate experience can give rise to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emotions.
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或題材選擇通常來自周圍的人或切身經歷的事。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只有日積月累的細膩體會,才會有存在情感的真實性。我早先的粉畫作品《早安·布達佩斯》《晨曦》等以描繪景物為主,到后來的《小步舞曲》《阿拉瓦利之晨》《青澀》《加德滿都?每一天的黃昏》等都是描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對他們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他們的生活稀松平常卻溫暖平和,碰觸得到歲月的溫度,這些作品多以寫實的手法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情緒表達。
《早安· 布達佩斯》何玨穎 70x52cm
在美國藝術界,從傳統(tǒng)的寫實主義到抽象表現(xiàn)主義,從波普藝術到后現(xiàn)代的諸多流派,先鋒藝術家層出不窮,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造所憑借的媒介材料也不斷變化著。而安德魯·懷斯卻以其獨特的方式,開辟著具有個人獨特藝術語言的道路。他給美國傳統(tǒng)寫實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寫實主義的傳承做出巨大貢獻。他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15歲開始學畫,20歲舉辦個人畫展,先后被三屆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里根、布什分別授予“總統(tǒng)自由勛章”、“金質總統(tǒng)勛章”和“國會金質章”。安德魯繪畫,也寫詩。曾有評論家評論他的畫有詩人的氣質。
正如懷斯的作品多取材于身邊的景致和人物,他最善于觀察身邊的印跡。陳舊的木窗、飄動的窗簾、溢滿水的水缸、動物的毛皮、緬因州的鄰居、斑駁的的陰影、孤寂荒蕪的草原、墻縫中光線、倚在墻邊的籃子、斷裂的墻體……這些都深印在他的心里,用細膩而又極其精煉概括的寫實手法,描繪鄉(xiāng)間的一草一木,描繪周圍的鄰居、朋友和親人。這些物件和人物都不漂亮,卻自然真實,親切淳樸,在平凡中令人驚奇,發(fā)人深思,讓人不禁感嘆光陰易逝。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促使你同畫中的景物對話,讓你去發(fā)現(xiàn)深藏于那里的隱喻和思想。
《小步舞曲》何玨穎 64x106cm
《浮生若夢》何玨穎 102x69cm
《加德滿都?每一天的黃昏》以平視的角度,把人物放在畫面中心位置。由于老人的視線望向左方,略微前傾的身軀打破了平衡的節(jié)奏。左右兩邊的門框微微傾斜,也是比較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老人的家就是一個雜貨鋪,每天都還會在自家門前擺菜攤,今天也如同昨天,日復一日地生活著……此刻,大概是鄰居的閑談吸引了她的目光吧。
老人的頭紗是輕薄的,身上的絲質衣服是光滑的;絲絲縷縷的白發(fā)、飽經風霜的臉龐、關節(jié)粗大的雙手都在告訴人們時間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跡;發(fā)著幽光的飾物;雖上過漆的木門,但時間長了,斑斑駁駁也還是露出了木紋;門上還有老舊的金屬插銷;粗麻織物袋里裝著蔬菜;藤蘿里擺放著卷心菜、西紅柿、豆莢等,這些物體各有各的質感、肌理、光澤。它們相互獨立又和諧地融于一個整體。粉畫材質由于其特殊性,作畫媒介是粉條,比較粗,不如其他畫種的筆觸表現(xiàn)來得細膩,顏色的銜接也不那么豐富,比較“粉”不夠自然。也正是這些局限與限制,用粉畫來表現(xiàn)作品也成為了一種挑戰(zhàn),而這種挑戰(zhàn)往往更能激發(fā)起去嘗試的興趣。作畫對于業(yè)余的“票友”來說是一種愉快;但對于專業(yè)的畫家藝術家來說更多的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痛苦。反反復復的過程,描繪,又否定,再深入描繪,無數(shù)次作罷的念頭……粉畫一般是在有色紙上作畫,畫面不需要滿鋪,所以合理利用底色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個底色一般是中間調的作用?!都拥聺M都?每一天的黃昏》這幅作品中,底色就露在畫面下半部分,擺放蔬果的地方,替代了粗麻織物及藤蘿。只需描繪蔬果部分。美不僅僅是清風明月,首先要看到生命的存活?;氐阶钚〉氖虑?,關心小的,關注生命感。繁華的最深處就在這煙火的人間。
懷斯最為人稱道的是蛋彩畫,帶有干枯的質感,具有油畫般的厚重,切合他的繪畫風格。他的作品色彩柔和、筆觸細膩、刻畫精細入微而又透露著些許感傷、凄涼和悲冷的情調。懷斯是在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時期成長起來的,面對多變的環(huán)境和不可預料的未來,他性格趨于內向,作品多表現(xiàn)為內省和反思,常常是自我感情的表白與宣泄……
《小步舞曲》也是一張運用底色的實驗作品。整幅畫上色比較薄。人物的頭發(fā),臉部,左邊的窗框,右邊的墻體基本上都是露出底色。只有在衣服蕾絲花紋上是厚畫法。人物著了件透明的蕾絲襯衫,透出膚色的部分也是利用底色。只需在底色上畫出蕾絲織紋的暗部和投影。巧妙地運用露底會呈現(xiàn)出其不意的層次。合理運用紙張本身的紋理也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這幅畫描述的是家庭成員日常的生活狀態(tài)。那些天地間的平凡故事,凝固了的空氣,靜寂的天籟之聲和絲絲淡淡的哀愁都在這畫面中輕吟淺唱著……時光就像流水般慢慢從指間淌過,無言但極美好,是心靈上的交流。在寂靜的時刻,在溫暖的午后,可以用心感悟一沙一石之細,動情于一草一木之微。所有的美好都張開翅膀悄悄飛臨,還原生命一份本真之美。
每一幅粉畫的完成都會花費很長時間。而這個過程會讓人安靜下來,會去思考,并享受這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錯綜復雜的年代,娛樂的喧囂、物質的紛擾、珍品與贗品并存,高雅與粗俗同行,人們的心似乎也隨著社會潮流的涌動而變得愈發(fā)浮躁。就像沒有閱讀也可以活著,沒有精神也可以在黑壓壓的人群中走過,在擁擠的地鐵和公交上,誰會在意你的思想?,F(xiàn)代生活離不開科技,但是又因為對于效率、速度、功力的過分追求,往往讓我們的靈魂變成了空殼,信息時代害得我們越來越分心,網絡這個巨大的誘惑家,讓我們的心成了漏底的筐,被永遠填不滿的欲望充斥著,我們疲憊、繁忙但不快樂。但是在這個繪畫世界里,仿佛讓我找到了一個出口,把所有的不安與疲憊都在此卸下,帶上一顆寧靜的心重新出發(fā)。
射擊的要領,就是極端的平靜。要像煙灰一樣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潛在的能量才會釋放出來。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長期潛移默化修煉提升的結果。這差池不是指在理性上,而是心靈張弛的韌性上。
學會在一切事物中尋找慰藉,而有些恰好是細微之處,善于發(fā)掘每件事物的意義,透過那些陰暗的表層去體悟樸素生活的質感與重量,去體悟漫長人生的卓絕與華美。那些美好的東西,比如明月,比如朝花,真的離我們太遙遠了。抬頭看月亮,或滿月盈盈,或殘月如鉤;看庭前月色如積水,濯洗心上的慢慢風塵,讓心復原如初。許多人不屑,風花雪月再美,終是虛妄之事,抵不過一日三餐。一份恬淡的心情,一種平和的境遇是遠遠高于物質的。當我們靜下心來,坐在樹下,躺在草間你就會聽見花草樹木會說話,切身感受生命的慢動作;風吹過濕地,草和樹木就默默拔節(jié)……枯榮之間、季節(jié)的更替肅穆淡定。每當坐在畫架前,心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再紛亂的思緒此刻都歸于寧靜,回到畫面,只有素描關系、黑白關系、虛實處理、節(jié)奏變化,為表現(xiàn)人物表情及衣物質感會反復摸索嘗試,等摸出頭緒,常常已是滿天繁星之時。白天的煩惱、疲乏一掃而光。有些部位的描繪常常會反復多次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也有困頓時刻,只能暫時離開畫面,去讀書、聽聽音樂、或給樹修枝、拔去雜草……最后回到畫架前,重新出發(fā)。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淀、寧靜、觀照,又有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
《加德滿都 ·每天的黃昏》何玨穎 96x62cm
《晨曦》 何玨穎 84x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