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南渡淮河進入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jù)地。一天晚上,鄧小平正與漆店區(qū)委書記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問題,一位姓漆的老人來告狀,說他家的耕牛被解放軍牽走了。鄧小平詳細詢問了他丟失耕牛的情況,然后說道:“若真是解放軍牽了你的牛,他們一定會還給你的?!编囆∑今R上派人去詳細調(diào)查。第二天中午,漆店區(qū)委書記江川報告說:“前天夜晚,第2縱隊第13團在黑河村與搶劫百姓財物的土匪激戰(zhàn)。耕牛先是被土匪搶去,又被戰(zhàn)士們搶回來了。因為不知道耕牛是誰家的,所以就放在團里養(yǎng)著。他們正準備開個群眾會,讓群眾來認領(lǐng)?!编囆∑铰牶蟾吲d地說:“13團考慮得好,要讓他們在群眾會上好好宣傳一下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歡迎人民群眾監(jiān)督人民軍隊?!?/p>
第二天早上,漆姓老人提了一籃子糍粑和紅芋來見鄧小平,說:“我是來請罪的,解放軍這么照顧老百姓,我卻冤枉你們……”鄧小平說:“這是小誤會,沒有關(guān)系。您丟了耕牛向我們報告,說明您老人家相信我們?!逼嵝绽先藞猿忠囆∑绞障卖亵?、紅芋。鄧小平看一時難以說服他,便說:“我們可以收下東西,但必須付錢?!彼芯l(wèi)員拿一塊銀元給老人。老人驚訝地說:“這點兒東西不值錢,你卻給了這么多錢,我可不能收??!”鄧小平說:“軍民一家,就算是我們互贈禮物吧?!?/p>
心中有民,深懷愛民之心,向來是好黨員好干部共有的品質(zhì)。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國務(wù)院原副總理陶鑄的女兒陶斯亮在接受專訪時回憶,陶鑄當年在廣東蹲點,始終和勞動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花都(今廣州市花都區(qū))當時河道比較多,渡船費很貴,很多小學生竟然游泳上學。陶鑄知道后,馬上召開相關(guān)部門會議,降低渡船收費,“他去蹲點,就是為老百姓切實解決問題,多數(shù)群眾當時只知道他叫‘老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經(jīng)常拉著牛和群眾聊天,交了很多朋友”。
“我爸爸每年過年都會請生產(chǎn)隊長、大隊書記到家里吃飯。后來我去花都,他們請我到父親蹲點的地方,見了很多爸爸的農(nóng)民朋友,年紀大點兒的人一提起陶鑄都念念不忘。為了還這段情,2008年,我請他們中的一些人來北京玩,飛機票、吃住都是我自己花錢。”陶斯亮感慨,“父親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是天然的,他心里始終裝著勞動人民,從不會有雜念?!?/p>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心無百姓莫為“官”。作為黨員干部、人民公仆,一定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的態(tài)度,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抓實做細事關(guān)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才會得到群眾的信任,方能成為合格黨員。
“天地之間,莫貴于民;悠悠萬事,唯民為大?!秉h員干部只要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時時想著群眾,事事為了群眾,就一定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
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種人上加意念,一個字上做工夫。一種人是哪個?曰民。一個字是什么?曰安。
——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