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實驗小學(223800)
張 瑩
由于我要在省“名師課堂——教學新時空”上一節(jié)美術課,進行全省直播。經(jīng)過幾次的磨課和大家的幫助,圓滿完成任務。
以五年級下冊《藏書票》一課為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同學們好,我聽說你們都特別喜歡看書,你們最喜歡哪本書呢?”
“那你會做什么標記來證明這本書是你的呢?”
“張老師做的標記和你們的都不一樣,想知道嗎?”
“請同學們打開桌上的書,仔細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像張老師這樣的標記,我們把它稱為藏書票。(板書:藏書票)
(1)觀看視頻。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關于藏書票的視頻。仔細看,你從中了解到什么?”
(2)總結特點。
“再來看張老師的藏書票(圖1),仔細看看,都有哪些內容呢?”
“有什么字?(板書:文字)你觀察得很仔細,它代表的是張老師的私人藏書。如果改成你的名字,就是(貼 藏書)。”
“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荷花)(板書:圖案)這是老師最喜歡的,出淤泥而不染。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字母)對,這是拉丁文(貼),意思是:屬于我的書,按照國際慣例,藏書票一般都會標有這樣的拉丁文。文字的位置是只能在這兒嗎?要根據(jù)畫面的需要來安排,與畫面融為一體,圖文并茂,富有裝飾性是藏書票突出的特點?!?/p>
“請大家再觀察一下,老師把藏書票貼在書的什么位置?對,第一頁也叫扉頁。再估算一下,藏書票的寬有多少厘米?你們猜的都比較接近,張老師的藏書票寬是10厘米,是比較大的,小的還有3、4厘米的,都要根據(jù)書的大小來確定尺寸。國際藏書票大會對藏書票的尺寸有規(guī)定,要在17厘米以下?!?/p>
(3)欣賞圖片。
我國古典建筑:藏書票還可以表示一個單位的藏書。這枚藏書票表現(xiàn)了典雅、沉穩(wěn)的建筑風格,結構清晰,線條流暢。(圖2)
還有以格言警句為主的藏書票。(圖3)
圖4是一枚外國的藏書票,看來這個主人一定是個愛看書的人,連他的小貓都受到了熏染。(圖4)
藏書票上的圖案也可以是一個小故事。瞧,圖5這枚藏書票就呈現(xiàn)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小狐貍采用紅色,在票面上顯得非常醒目、生動。(圖5)
構圖飽滿,把貓頭鷹威武的神態(tài)都表現(xiàn)出來了。
還有與書、生活有關的,以及人物、植物、風景等。圖案的內容各式各樣,極其豐富。
(4)判斷。
“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對藏書票都有了清晰的認識,那老師來考考你們,下面哪些是藏書票呢。”
(1)說。
“同學們真厲害!你們想不想設計自己的藏書票呢?
你想設計什么圖案呢?”(等1分鐘)
“小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p>
“現(xiàn)在誰再說一說你的想法?!?/p>
(2)畫。
“現(xiàn)在能不能用筆把你的想法畫出來呢?看老師的要求(出示課件),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拷貝紙上畫出來,開始?!?/p>
展示一差一好作業(yè),構圖飽滿,簡潔概括。
學生再次修改,很好。
(3)制。
“圖案設計好了,這僅僅是制作藏書票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制作了,先仔細看老師的示范?!?/p>
(教師示范)
“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步驟來制作藏書票,開始?!?/p>
“真了不起,第一次就制作出了這么美的藏書票,這是哪位同學的?你先來介紹一下,最滿意的是什么地方,如果下次再做,你還會做什么改進呢?其他同學有什么想法?”
“為我們制作出這么精美的藏書票鼓掌。這節(jié)課我們用刻線版畫的方法制作了藏書票,單色的都這么好,想不想嘗試多色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多色藏書票的制作?!?/p>
下面,我就《藏書票》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構想和收獲。
《藏書票》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欣賞藏書票,引導學生探究藏書票的美,從感知、認知、思索到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1)讓學生體驗美術制作活動的趣味性。藏書票,是小型的版畫,是一門繪畫與手工的綜合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嘗試利用各種工具、材料來制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表現(xiàn)力,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開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藏書票是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完善,能夠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藝,以及表達情趣、歌頌生活、美化環(huán)境等。
(3)再次體驗版畫制作過程。版畫在小學階段的教材里占的比重較大,學生從二年級的《感覺肌理》《印出來 印出來》就已經(jīng)開始學習版畫了,知道了如何拓印,在三年級時就是紙版畫的學習,并且學會刻線紙版畫的制作,到六年級時還有木版畫,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選擇這樣的一課就是想讓學生能夠嘗試一次版畫的制作過程,從我課上示范時學生給予的掌聲,證明我的選題是正確的,可以看出他們特別喜歡具有探索和挑戰(zhàn)性的教學內容。
在確定課題和明確課題教學意義后,教師便可積極準備課上所需的材料了。
(1)先用吹塑紙試上,現(xiàn)在市場上的吹塑紙質量較差,太薄,學生很容易畫破;
(2)改用海綿紙也太軟太薄,學生用墨時稍微多一點就將印痕填實;
(3)又試用了2毫米厚的一種板,里面像棉紙的,較硬,用鉛筆制作印痕的時候比較費勁。
最后,目標鎖定在KT板。
在磨課的過程中,我也上網(wǎng)搜索了相關的視頻,有的用海綿沾顏料來拓印,顏料更方便,好清洗,顏色也豐富,并且還實惠。但是,既然已經(jīng)上了,就讓學生感受一次制作版畫的過程。于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更喜歡用油墨來拓印,當他們聽到“擦擦擦”的操作聲時,更有成就感。
從第一次的備課到最后定稿,除了導入時沒怎么變動外,其他部分都不止一次地改動,第一次是課題出示后,教師讓學生直接欣賞書的范圖,總結藏書票的結構和圖案的內容,接著就著重介紹世界和中國最早的藏書票,導致課堂嚴重超時。在本校教師的幫助下,最后把大部分的時間交給學生嘗試制作。
學生對藏書票沒有系統(tǒng)、完整地賞析過其藝術特點,對其特點和來歷都比較陌生,用此工藝來制作藏書票還是第一次,特別是要制作出畫面簡潔、有情趣的藏書票,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于是,我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與手段,讓學生掌握技巧,感悟方法,培養(yǎng)學生想象、創(chuàng)意與設計的能力,引發(fā)學生對藏書票文化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
通過這次上課,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學藝術只有在不斷實踐和反思中才能得到提高,只要敢于嘗試,善于鉆研,勇于挑戰(zhàn),就一定會有不同尋常的收獲。比賽就是對自己教學水平最好的挑戰(zhàn)和提升。
通過對本課的反思,我有以下收獲。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教師要精講少講,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2)重視動態(tài)資源的生成。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向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但有教師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教師只有及時抓住動態(tài)生成進行有效教學,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智慧。
(3)教學導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4)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師只有切實提高自己對教學設計的整體構建和把握能力,才能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對細節(jié)問題處理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情感關注等方面考慮得更加全面。
(5)尊重學生想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創(chuàng)作和自我表現(xiàn)的空間,不能總是讓學生圍著教師轉,而是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順著學生的思維去指導、輔導,讓學生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教師要盡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獨立創(chuàng)作,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同時,教師也要因人而教、因思而導、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拓寬想象空間。
(6)服務好學生。教書育人是對教師的一概而論,但對于美術學科的教師來說,還有一點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要為學生做好服務。如課前的教學材料準備,本課的KT板、膠皮滾、油墨等這些必須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不然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給學生新的知識,又要為學生服務,這是一種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是本人對教學活動的一點認識和體會。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我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些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不斷追求、不斷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