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因各類因素影響,剖宮產率在我國呈現(xiàn)逐步上升趨勢,據(jù)文獻研究表明,我國部分醫(yī)院剖宮產率可達40.00%[1]。但剖宮產在確保產婦正常分娩同時,其亦屬手術類型,因此對產婦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性,會造成產婦出現(xiàn)疼痛感[2]。故本院對剖宮產的產婦實施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具體對產婦產后舒適度、疼痛感等的影響報道如下分析:
擇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200例剖宮產的產婦資料,分研究組(119例)和對照組(81例);研究組年齡19~39歲,平均(24.40±5.01)歲;初產婦68例,經產婦51例;剖宮產因素:自愿選擇64例,頭盆不稱28例,羊水過少17例,軟產道異常10例;對照組年齡19~40歲,平均(24.69±5.23)歲;初產婦49例,經產婦32例;剖宮產因素:自愿選擇41例,頭盆不稱20例,羊水過少14例,軟產道異常6例;基線資料在兩組間比較不存在顯著性統(tǒng)計差異(P>0.05)。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是用藥指導、基礎性健康宣教、注意事項告知、環(huán)境及飲食干預等。研究組: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1)產前指導,積極告知產婦整個圍產期的護理干預計劃,同時在和產婦溝通的過程了解其內心想法,滿足其合理要求,且制定相對應的心理疏導方案,使產婦心情逐漸放松。術前囑咐產婦需禁食6 h,且告知其術前備皮的重要性及范圍。(2)術后持續(xù)干預,在產后為產婦去枕,協(xié)助其取平臥位,同時定時為其翻身,必要情況下為產婦進行束縛帶對腹部的捆綁。在產后的24 h內對產婦陰道中流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對腹部切口實施6 h壓迫。(3)哺乳喂養(yǎng)護理,指導產婦在產后的半小時幾開始進行哺乳,教會其哺乳方式及注意事項,為預防切口疼痛和宮縮疼痛對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護理人員采取相應措施為產婦進行鎮(zhèn)痛。(4)出院后指導,為產婦進行合理飲食計劃,并將方案告知產婦家屬,且囑咐其家屬按照要求為產婦準備飲食。同時叮囑產婦定期回院復診,有異常狀況及時聯(lián)系相關醫(yī)護人員。
疼痛度評定標準為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分級標準評估,共10分,分為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輕度疼痛(1~3分)及無痛(0分)四級。對產婦體驗度情況進行調查,主要包含抑郁程度(分值低則抑郁程度低)、安全感及舒適度(分高則安全感和舒適度高),各項滿分皆是100分。記錄產婦產后3d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
探究的數(shù)據(jù)是在SPSS 22.0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軟件內解析,計量數(shù)據(jù)由(x±s)形式表示,兩組比對資料由t檢驗,計數(shù)資料為[n(%)]表示,組間比較經表達,兩組差異存在顯著統(tǒng)計意義則P<0.05。
舒適度、安全感的得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抑郁程度評分研究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在體驗度中對比(,分)
表1 兩組在體驗度中對比(,分)
注:兩組比較,P<0.05
?
重度、中度疼痛率對照組高于研究組,無痛及輕度疼痛率對照組低于研究組(P<0.05),見表2。
產后3 d,對照組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是7 4.0 7%(60/81),研究組是93.28%(111/119),研究組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
表2 兩組的疼痛感比對 [n(%)]
相關研究證實,產婦屬特殊人群,而剖宮產術創(chuàng)傷性的手術類型,若產婦接受剖宮產,則其會因手術進行圍術期出現(xiàn)緊張焦慮感,且若為初產婦,其對剖宮產情況的不了解,從而會加深其負性情緒[5]。另外,因剖宮產后切口引發(fā)的疼痛感,可能會使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受挫,對新生兒及產婦的康復皆不利。有研究指出,對剖宮產的產婦實施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可改善產婦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安全感,減輕其疼痛感[6]。
本院則對剖宮產的產婦實施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經結果實行分析,舒適度和安全感得分對照組低于研究組,而抑郁程度的得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在無痛和輕度疼痛度中皆高于對照組,產后研究組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更高,與杜立平[7]等研究類似。分析結果產生因素有:臨床實踐證實,階段性放入持續(xù)護理通過不同階段對產婦實施相應時期護理,可使醫(yī)護人員對產婦心理狀況進行及時了解,從而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使護理效果及護理質量得以顯著提升[8]。另外,通過對產婦實施剖宮產知識講解,可使產婦在全面了解相關知識后,減輕不必要的顧慮,提升配合度,進而能夠為母乳喂養(yǎng)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故研究組在實行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過程,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產婦實施干預,分別是產前指導、術后持續(xù)性干預、哺乳喂養(yǎng)護理、出院后指導。首先通過產前指導,了解產婦真實心理狀況后,即對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從而使其負性狀態(tài)得以緩解,產婦顧慮減少后,則其依從性、配合度皆會逐漸提升。術前提醒患者需禁食,則可有效預防產婦在術中或是術后呼吸道出現(xiàn)嘔吐物等現(xiàn)象,提升產婦安全度。術后為減輕患者疼痛,則為其實施束縛帶捆綁,則可使術后震動減輕,切口疼痛度可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產婦疼痛減輕后,有利于提升其對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從而使新生兒獲得充足營養(yǎng),進而則可使新生兒健康成長得到保障,同時可增強產婦角色轉換的自信感。本研究對產婦具體泌乳量未進行統(tǒng)計,待臨床補充列舉說明。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的階段護理應用在剖宮產的產婦中,能夠使產婦疼痛感減輕,舒適度逐漸得以提升,其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高,護理效果明顯。
[1] 邢 麗,袁嬋娟,吳 寧,等.預置球囊導管在兇險性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剖宮產術中的護理[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2):175-177.
[2] 費甫英.剖宮產護理中階段性持續(xù)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8):193,195.
[3] 劉春艷,許伍娣,廖春菊,等.階段性健康教育對初產孕婦健康素養(yǎng)、健康需求滿足及剖宮產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48-50.
[4] 沈 楠,馮 麗,吳麗萍,等.階段性健康教育對初產婦的產程時間、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9):69-70.
[5] 劉春芳,謝金蓮,萬九菊,等.階段行為轉變理論在孕產婦圍生期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4):451-453.
[6] 楊建寶,樂 云,王 毯,等.基于NNN分類系統(tǒng)研究剖宮產術后護理常用的標準化護理語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4):279-284.
[7] 杜立平,楊瑾瓊,李 鶴,等.持續(xù)性階段護理用于剖宮產產婦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7,23(17):178-179.
[8] 張小青,程湘瑋,王蘭芳,等.子宮填塞球囊在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應用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1):13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