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無論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還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其賬號都有人在網上專門注冊并倒賣,已形成一條成熟的惡意注冊和養(yǎng)號黑色產業(yè)鏈。而大量被惡意制造出來的“黑賬戶”,倒賣后被用于網絡詐騙、刷單炒信甚至實施網絡黃賭毒犯罪。
一“號”值千金 網絡賬號交易成風
記者近日以“買號”為由聯系到一個賣家,賣家提供給記者一個購買鏈接,進入頁面后可選擇賬號種類、購買數量,然后進行支付。賣家宣傳“誠信經營”“各種社交業(yè)務都有涉及”。記者通過賣家的朋友圈了解到,出售的賬號包括使用三個月、五個月或七個月的賬號,僅從其朋友圈曬單記錄估算,交易量較大時日交易額逾萬元。
記者在暗訪中接觸到一家出售微博賬號及其相關業(yè)務的工作室。該工作室提供的價目顯示,普通賬號中,未綁定手機的25元,賬號等級在20級以上的70元;高級賬號中,能出現在微博實時頁面的80元,熱門評論的賬號500元,此外,還有“黃v老號”“10+等級老號”等眾多不同類型的微博賬號。同時,該工作室提供“教學”業(yè)務,譬如購買“養(yǎng)號教程”價格為100元。比個人社交賬號交易更“大手筆”的,是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和直播賬號,其售價可達數千甚至數十萬元。
在該頁面“交易動態(tài)”一欄中,記者看到,一小時內的成交記錄有39條,成交價格在2200元至18180元之間。
環(huán)環(huán)暴利 惡意注冊
數以千計的網絡賬號從何而來?記者了解到,惡意注冊已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問題較嚴重時,一天利潤就達數百萬元之多。
據記者了解,惡意注冊已經形成了上下游分工明確的完整產業(yè)鏈,在這條黑色產業(yè)鏈上,從工具開發(fā)者、卡源卡商、號商到接碼平臺、打碼平臺、賬號代售平臺、地下黑市、再到刷量工作室、引流工作室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分工細致,各司其職。上游負責技術和工具,對抗安全策略;中游負責搭建工作室實施具體的注冊和養(yǎng)號行為;下游號商通過互聯網渠道流轉販賣賬號。
騰訊安全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惡意注冊微信號的手法:“黑產”人員從手機卡商處獲得“黑卡”,用它們來注冊賬號。微信號批量注冊后,“黑產”人員通過技術手段,讓這些微信號進行加好友、加群、發(fā)朋友圈等操作,模擬正常人使用的行為,一些高價號還添加了實名認證,甚至綁定了銀行卡,即所謂的“養(yǎng)號”。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卡商售賣卡號的價格為每個幾毛到幾塊錢,剛注冊完成的微信號價格約15元到20元,“養(yǎng)殖”后的賬號價格可達200多元,環(huán)環(huán)暴利,利潤達百倍。在惡意注冊問題較嚴重的時候,“黑產”一天利潤就達數百萬之多。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大量惡意注冊的“黑賬號”被應用于刷粉刷單、等“撈偏門”行當,甚至賭博、詐騙、招嫖、制售假等下游犯罪。去年,惡意注冊“黑產”給IT行業(yè)造成上千億元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