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部,山東菏澤 274015
缺血性腦血管病在人群中較為普及,其中頸動脈狹窄及其重要危險因素,近年來,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已經廣泛應用在顱外段的頸動脈狹窄中,并能夠較好的降低患者的腦卒中風險,很多患者接受過頸動脈置入術,如何有效的對其手術前后進行血液動力學檢測是臨床評估的關鍵[1]。超聲波檢測技術已經成為當前頸動脈狹窄性病變的檢測主流方式,其具有無創(chuàng)、簡便、重復性強、費用較低等特征,其對于頸動脈狹窄性病變的診斷和術后隨訪等意義重大。對該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00例頸動脈狹窄并實施支架置入手術患者進行全面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因為頸動脈狹窄而實行頸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并在術后實行經顱多普勒超聲和動脈超聲聯合檢查的臨床病例資料共計100例。以上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以上的患者均診斷為頸動脈狹窄,且排除其禁忌證,納入標準:①患者無癥狀,但是頸動脈血管管徑狹窄率>75%,患者出現腦卒中等相關疾病,其血管管徑狹窄率>45%。②患者的頸動脈內膜纖維組織發(fā)育存在問題,局限性狹窄癥狀出現在患者大動脈穩(wěn)定期。③急性頸動脈溶栓后患者仍然存在狹窄現象。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出現顱內出血癥狀,且患者3個月內出現新腦梗塞。②對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造影劑等過敏。
以上患者在頸動脈支架植入術之前需要進行頸動脈狹窄檢查,其中優(yōu)先分析腦顱內外的血管狀況,在手術之前,手術后1周,手術后1年等對患者進行經顱多普勒和頸動脈超聲的檢查。
1.2.1 頸動脈超聲的檢查方法 使用飛利浦ie330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測量,確?;颊咂脚P位,給予患者頸后墊枕,確?;颊哳^向后仰,并使用5 MHz的二維實時顯像儀從患者的根部探測頸動脈和頸外動脈。具體走向為頸總動脈的近心端想頭部移動[3],所獲得的樣本必須放置于需要檢測的血管之中,并確保超聲激光與血流方向的夾角小于50°,對患者連續(xù)觀察30個周期左右,并獲得最佳的容積大小,在夾角最小的條件下對收縮期峰值流速進行準確測量,最終確定最低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的阻力程度,搏動指數等,觀察血管中是否出現斑塊和閉塞等相關現象,對放置于頸動脈支架的血管中心位置進行全面高效的計時檢測[4]。1.2.2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方式 使用美國TCD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儀,取患者的仰臥位,對患者的頭頂后方進行全面的檢查。后檢查枕窗,卻患者的俯臥位,調整設備的探測角度,深度,探頭的發(fā)生功率等對大腦雙側的前后動脈,中部動脈,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等進行全面測算,同時檢測同一深度之下的血液流速,測量頸動脈支架置入手術不同時期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5]。
研究所有數據統(tǒng)計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百分數及(±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 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頸動脈狹窄患者實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原來狹窄部位的局部管徑從(3.24±0.75)mm逐漸增加為手術之后 1周左右的(5.14±1.15)mm,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后局部管徑穩(wěn)定為為(4.98±1.07)mm。與治療之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狹窄部位的收縮期峰值流速由術前的(115.56±21.58)cm/s,逐漸過渡為術后1周與術后1年的(84.85±17.50)、(92.56±20.25)cm/s。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頸動脈超聲的檢查結果分析(±s)
表1 頸動脈超聲的檢查結果分析(±s)
注:* 與術前相比,P<0.05。
觀察指標 術前 術后1周 術后1年管徑(mm)收縮期峰值流速(cm/s)3.24±0.75 115.56±21.58(5.14±1.15)*(84.85±17.50)*(4.98±1.07)*(92.56±20.25)*
治療后患者的動脈搏動指數在術后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分析(±s)
表2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分析(±s)
觀察指標動脈搏動指數術前(n=100)術后1周(n=100)t值 P值0.85±0.01 1.08±0.01 5.254 0.001
近年來,隨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廣泛應用,其效果和前景相對較好,但是在手術過程中常會出現各類并發(fā)癥,如支架彎曲變形,支架彈性回縮,血管內膜增生等,以上并發(fā)癥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常會引起血管二度閉塞,威脅患者生命[6],對患者動脈支架進行術前術后篩查與檢測意義重大。
頸動脈超聲的主要目的是檢測顱外頸動脈狹窄位置斑塊的大小和具體性質等,其能夠對血管的狹窄特性進行準確評估,在該次研究中發(fā)現,通過頸動脈超聲的檢查,患者的管徑由術前的(3.24±0.75)mm逐漸增加為手術之后1周左右的(5.14±1.15)mm,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狹窄部位的收縮期峰值流速由術前的(115.56±21.58)cm/s,逐漸過渡為術后 1 周與術后 1 年的(84.85±17.50)、(92.56±20.25)cm/s。其中術前與術后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陳勝江等[1]在研究中發(fā)現,頸動脈超聲檢測患者的管徑,由(3.17±0.69)mm逐漸過渡為手術后1周的(4.98±1.21)mm,其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相符。
經顱多普勒超聲主要是分析術前術后顱內的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隨著頸動脈的閉塞和狹窄癥狀,患者遠端顱內動脈中血流速度逐漸減緩,頸動脈的搏動指數變化最為顯著[7-10],即以此作為觀察指標,結果發(fā)現,治療后患者的動脈搏動指數在術后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頸內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患者顱內的血流量增加。
綜上所述,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治療效果良好,能夠加快患者的局部血管內徑和路內外血流動力學的改善,使用頸動脈超聲聯合經顱多普勒超聲能夠有效評估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的療效,可運用于術后隨訪檢測。
[1]陳勝江,尚智偉,曲智峰,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患者不同療效的術前超聲指標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2):122-125.
[2]阿力木吾甫爾,韓登峰,哈力旦·加馬力丁,等.顱內側枝循環(huán)開放程度與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短期預后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8(2):186-189,193.
[3]徐保慶,曹春光,謝方民,等.Solitaire AB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的臨床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8(2):156-159.
[4]陳興河,馮三平,趙錦程,等.雙LVIS支架輔助栓塞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8,40(2):251-254.
[5]王子亮,許崗勤,白衛(wèi)星,等.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后顱內出血臨床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26(12):1068-1072.
[6]劉南暖,周發(fā)明,鄭永強,等.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7,36(6):529-531.
[7]吳志強,李潤雄,羅根培,等.重度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遠期效果評價[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7,33(24):4102-4104.
[8]祖力飛亞·阿勒滕別克.數字化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對頸動脈重度狹窄及對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后血流改變的應用[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
[9]王洪科.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評價頸動脈狹窄支架治療的臨床價值[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
[10]王洪科,張小寧,劉培琴,等.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評價頸動脈狹窄支架治療的臨床價值 [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4,4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