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
大力神杯由意大利設計師加扎尼亞設計,兩個大力士雙手舉起地球,象征著世界第一運動的規(guī)模。其主體由純金鑄造。底座是兩層孔雀石。國際足聯(lián)規(guī)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永久占有。圖為2014年7月5日,2014巴西世界杯1/4決賽,荷蘭球迷親吻大力神杯。
雷米特杯,原名勝利杯,后為紀念世界杯足球賽始創(chuàng)者、前國際足聯(lián)主席儒勒斯·雷米特而更名。它由法國人阿貝爾·拉夫勒設計,造型為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長翅膀的尼凱。它用純銀制作。外表鍍金,底座是青金石。巴西隊三次奪冠后,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圖為2016年6月1日,球王貝利在倫敦舉辦展覽會,手捧雷米特杯。
出人意料的是,不是英格蘭,不是歐洲,而是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成為了世界杯的搖籃。雖然烏拉圭是個南美洲國家,但在這之前,烏拉圭已經(jīng)拿過了兩屆奧運會足球項目的冠軍,捧起過六次美洲杯。不過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南美洲太遠又落后,他們對參賽提不起興趣,荷蘭、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瑞典和匈牙利等足球強國都拒絕參賽,最后只有法國、比利時和羅馬尼亞三國奔赴了烏拉圭。1930年的夏日,抵達蒙得維的亞后,當?shù)厝藢ψ闱虻目駸嶙寶W洲人瞬間震撼。那一屆,13支受邀球隊全部進入了決賽,最后東道主烏拉圭捧得了由法國雕塑家拉夫勒設計的“勝利”杯,又名“雷米特杯”。
從1930年的誕生到1954年的進球狂舞,世界杯度過了他的幼年時代。參賽隊逐年增加,從1958年起,報名的球隊再未少于50支。這期間,這項賽事一直在歐洲和南美洲之間輪換舉辦,球隊們都習慣性地在自己的大洲奪冠。
轉折出現(xiàn)在1958年的瑞典——巴西第一次打破了地緣界限,在歐洲捧杯。其實,從1958年到1970年的四屆世界杯,可以說只有兩個關鍵詞——巴西和貝利。1958年夏天,貝利剛剛17歲。在巴西的1/4決賽中他打入了唯一的進球,半決賽中,他又上演帽子戲法,決賽上的一次完美吊射將冠軍收入囊中。17歲,4場比賽,6個進球,第一位球王誕生。四屆世界杯里,巴西成為三冠王,以至于1970年,雷米特杯被永久地授予了巴西。
于是,1974年,大力神杯登場了。這之后的二十年,大力神杯被兩個國家統(tǒng)治著:西德和阿根廷。有著“凱撒大帝”之稱的西德主將貝肯鮑爾,作為球員時帶領德國兩次奪冠,后又作為主帥贏得了第三座世界杯。同時代的另一位偶像是號稱“金童”的馬拉多納,1986年他上演“世紀進球”,天神般地率領阿根廷二次加冕。但可惜的是,他的事業(yè)卻遠不及貝肯鮑爾完美。1982年,他曾被紅牌罰下,1994年他又因藥檢陽性被逐出了世界杯……
世界杯也見證著歷史。1990年世界杯舉辦前幾個月,柏林墻倒塌了。這成為了西德、東德在統(tǒng)一前踢的最后一屆世界杯,也是蘇聯(lián)的最后一屆。1992年亮相的就是獨聯(lián)體了,而統(tǒng)一后的德國隊也變得更強大。
二十世紀末,又有兩位天才橫空出世。1998年7月12日,齊達內(nèi),26歲的法國中場,在世界杯決賽場上,用兩記頭球洞穿了巴西隊的球門,最終高盧雄雞擊敗了巴西。勝利當晚,在香榭麗舍大道上,人們高喊“齊達內(nèi)總統(tǒng)”向他致意。
另一位是被叫做“外星人”的羅納爾多,在中國他是最家喻戶曉的足球明星了。1998年,他才21歲就當選了世界杯最佳球員。2002年僅25歲的他帶領巴西拿下了第五冠,他在決賽中打入兩枚進球,并追平了貝利在世界杯上的進球記錄,12枚,獲得金靴獎。
來到新世紀,世界杯愈加全球化和多元化。2002年,它首次來到亞洲,而且第—次由韓國、日本兩個國家聯(lián)合舉辦。八強俱樂部里也出現(xiàn)了很多新面孔:塞內(nèi)加爾、美國打入了八強,韓國、土耳其打入了四強。又八年后,世界杯終于登陸非洲大陸,南非世界杯上另外的第一次是西班牙進入了冠軍俱樂部。
走過88載,世界杯已然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它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征服了各樣人群,它超越了足球和比賽本身的意義。對于商家,世界杯可能是一門好生意;對于媒體,世界杯是一個好話題;對于大眾,它可以是一場單純的足球賽,也可以是一次追星、一場旅行,或者一個聚會的借口。未來的半個月里,你打開電視、電腦、手機,亦或走在街頭,鉆進一家飯館或酒吧,你一定躲不開它。因為,世界杯是一場消弭了邊界的人類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