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
重慶梁平人民醫(yī)院醫(yī)務科,重慶 405200
重癥胸部損傷是涉及到胸部多個部位、多根肋骨骨折,肺部嚴重損傷,中高等量血氣胸、氣管食管破裂、膈肌破裂和心臟大血管損傷等情況的嚴重疾病,極大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來隨著工業(yè)操作、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重癥胸部損傷的情況不斷增加。嚴重的胸部損傷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該病起病急、發(fā)展迅速、病情重、預后不佳,具有高達50%的臨床死亡率。提高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效果是臨床中的一個重大難題。該研究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1例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來分析探討對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臨床有效診斷及治療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將收治的41例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為 19~52 歲,平均年齡為(32.3±8.2)歲,就診時間為創(chuàng)傷后1~2 h,致病原因:23例交通事故傷,7例墜落傷,6例鈍器打擊傷,3例銳器傷,2例機器卷入傷,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氣胸和多發(fā)性肋骨骨折,18例合并有腰椎、股配、四肢骨折,9例合并顱腦損傷,5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3例肝脾破裂。35例患者發(fā)生于創(chuàng)后 2~24 h,6例在 24~48 h。該研究通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該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ARDS的臨床診斷標準主要為:①患者呼吸特別困難,或是出現(xiàn)血痰、發(fā)紺。②出現(xiàn)心臟、大血管以及氣道大氣道損傷,并且處理治療胸外傷后給氧5.0 L/min,或者使用面罩吸氧依然不能改善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的情況。血氣分析結果表示動脈血氧分壓(PaO2)<600 mmHg;二氧化碳分壓(SpO2)<200 mmHg;氧合指數(shù)(PaO2/FiO2)<90 mmHg。③沒有外心源性水腫,CVP<15.0 mmHg。④依賴機械通氣時間多于24 h。⑤胸部X線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有大片云絮狀陰影,聽診表明肺部一側或者雙側有大量濕啰音。
根據(jù)患者病史、生命體征、腹腔或者胸腔穿刺、CT以及X線檢查結果對患者的受傷原因、位置以及危重程度進行了解。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控,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確診后立刻進行氣管切開或者氣管插管并接呼吸機通氣,建立有效的機械通氣;對休克患者進行糾正,以患者中心靜脈壓為依據(jù)對其血容量進行補充,限制晶體液,補充適量膠體液;使用糖皮激激素來緩解ARDS患者氣道的高敏情況,根據(jù)情況合理使用利尿劑,確保體液處于負平衡狀況;使用α-受體阻滯劑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環(huán),來控制胸腔及肺部感染情況;使用足量抗生素,預防和治療肺間質水腫,進行營養(yǎng)補充及鎮(zhèn)痛治療;開展對癥治療,用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患者的合并傷。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和治療前相比,患者的PaO2及PaO2/FiO2顯著升高,PaCO2顯著降低,且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結果比對[(±s),mmHg]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結果比對[(±s),mmHg]
時間 PaO2 PaCO2 PaO2/FiO2治療前治療后t值 P值51.3±5.2 91.2±3.7 9.825 0.017 2 25.1±1.6 47.2±2.1 13.927 0.012 8 138.2±21.3 362.1±29.1 18.281 0.009 1
患者的痊愈率為85.37%(35/41),死亡率為14.63%(6/41),其中,病死于繼發(fā)性肺部感染導致的多臟器功能衰竭(MSOF)的病患5例,病死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例,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結果比較
重癥胸部損傷是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常見原因之一。重癥胸部損傷的肺間質水腫、肺組織出血、氧彌散功能及通氣功能障礙,造成肺順應性降低,通氣血流比值紊亂,進而造成呼吸窘迫和頑固性低氧癥,往往在24 h中發(fā)展成ARDS。ARDS死亡率高達50%~76%,且癥狀在胸外傷和合并傷癥狀下不易被察覺,所以必須找到可有效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臨床措施。該研究對41例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進行了早期綜合診斷和包括機械通氣、糾正休克、補充血量、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改善肺部微循環(huán)以及對癥手術治療等內容的治療措施。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 PaO2、PaO2/FiO2分別為(91.2±3.7)、(362.1±29.1)mmHg和治療前的 (51.3±5.2)、(138.2±21.3)mmHg相比顯著升高,PaCO2為(47.2±2.1)mmHg 和治療前的(25.1±1.6)mm Hg相比顯著降低,且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痊愈率為85.37%,死亡率為14.63%,主要死亡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吳彪等人的相關研究報道,對重癥胸外傷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休克糾正、機械通氣、預防感染以及手術治療等診斷治療措施后患者的 PaO2、PaCO2及 PaO2/FiO2分別恢復至(90.4±3.2)、(46.5±2.6)mmHg 及 (388.0±33.3)mmHg,血氣分析結果明顯改善,21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為9.5%,和該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進行及時早期診斷,盡早進行積極有效的機械通氣和全身治療可有效提高病患的搶救成功率。
[1]楊甫.嚴重肝損傷合并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有效急救治療[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5):31.
[2]李遠平,劉俊成,沈回春,等.胸外傷誘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00例臨床診治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3,34(3):388-390.
[3]吳彪,袁小冬,岑浩鋒,等.重癥胸外傷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6):36-38,41.
[4]張志忠,劉秀良,燕少偉.重癥胸部損傷合傷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J].中外醫(yī)療,2014,33(36):40-41.
[5]王國勇.胸外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8):91.
[6]黃柒彬,李鳴.重癥胸外傷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4例診治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9):1313-1314.
[7]Eddy Fan,Daniel Brodie,Arthur S Slutsky.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Less May Be More,in More Than One Wa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42(6):1581-1582.
[8]Gu XL,Wu GN,Yao YW,et al.Is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than conventional protective ventilation in adult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 led trials[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4,18(3):R111.
[9]李孝建,鐘曉旻,鄧忠遠,等.肺保護性通氣策略聯(lián)合肺復張對嚴重燒傷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療效[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4):305-309.
[10]周翔,劉大為,隆云,等.俯臥位通氣聯(lián)合肺復張對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6):43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