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冒文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急性缺血性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臨床常見神經內科多發(fā)病癥,該病癥具有極高致死率,據有關調查顯示,因CIS死亡人數(shù)居于我國疾病死亡首位。臨床中,CIS治療以重建缺血區(qū)域微循環(huán)、控制梗死面積、恢復缺血半暗帶血液再灌注,保護病灶區(qū)域可逆性損傷神經細胞,并促使其功能恢復[1]。既往多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為探究治療CIS最佳方法,該次研究,對該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5例患者應用中西結合治療,分析阿替普酶靜脈溶栓+中藥制劑醒腦靜注射治療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收治的49例CIS患者,使用MRI或CT對納入對象實施顱腦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CIS;將研究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5例、對照組24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3.4±4.0)歲,平均病程(28.12±6.30)h;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61.5±4.2)歲,平均病程(28.20±6.25)h。該組 49 例CIS患者中,昏睡或嗜睡15例,淺昏迷10例,深昏迷24例。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CIS患者臨床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入院后,立即采用顱內降壓、抗血小板、自由基清除劑、血壓控制等給予兩組CIS基礎治療;基礎治療上,對照組采用阿替普酶(批準文號:S20110052,)靜脈溶栓,治療方法:用藥劑量控制0.9 mg/kg,首次用藥在10 min內將其中10%靜脈注射完成,剩余90%藥物采用靜脈滴注給藥,于1 h內滴完,最大用藥劑量不超過90 mg。溶栓治療24 h后進行1次CT顱腦檢查。
觀察組采用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靜脈注射醒腦靜(國藥準字:Z53021640)制劑,用藥劑量:將250 ml濃度0.9%生理鹽水與20~40 mL醒腦靜均勻混合,靜脈注射給藥,1次/d,持續(xù)治療2周。
觀察兩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價;并對患者昏迷程度盡心該評估,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評價。療效評價:痊愈:治療完成后,患者NIHSS量表評分減少91%以上,可獨立生活;顯效:持續(xù)治療2周后,患者NIHSS量表評分改善46%~90%,生活能夠自理;有效:經過2周用藥治療后,NIHSS量表評分改善18%~4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無效:治療完成后,患者NIHSS評分不足18%,無法獨自生活或病情加重。
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完成后,觀察分析兩組有效率,對照組24例CIS患者總有效率79.17%低于觀察組94.00%;統(tǒng)計比較兩組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較為嚴重并發(fā)癥,經對癥治療后均好轉。見表1。
表2 觀察兩組療效比較[n(%)]
結果分析,治療后觀察組25例CIS患者GCS評分(14.9±2.2)分高于對照組(12.3±1.4)分,觀察組NIHSS 評分(3.5±0.8)分低于對照組(4.7±1.6)分,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對比兩組 GCS評分、NIHSS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 GCS評分、NIHSS評分[(±s),分]
組別 GCS評分 NIHSS評分對照組(n=24)觀察組(n=25)t值 P值12.3±1.4 14.9±2.2 6.405 0.000 4.7±1.6 3.5±0.8 4.337 0.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CIS)是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病癥,,其具有致殘率、致死率高,預后效果差等特點;主要由病灶區(qū)域出現(xiàn)血供障礙,局部腦組織長時間處于缺氧、缺血狀態(tài),出現(xiàn)壞死、軟化,誘發(fā)腦卒中。但病灶區(qū)域部分腦組織損傷具有可逆性,因此,治療及時有效,促使病灶區(qū)域血液灌注恢復,有助于挽救部分可逆性損傷腦組織,改善患者神經損傷程度,提高預后效果[2-3]。
既往臨床對CIS治療主要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與常規(guī)保守治療,對于病癥輕微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療。阿替普酶作為治療CIS首選藥物,其屬于纖維蛋白特異性溶栓制劑,可良好的與血栓中纖維素結合,促使其轉化酶纖溶酶,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4-5]。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且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隨著中醫(yī)治療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有學者提出,對CIS患者在常規(guī)溶栓治療基礎上,輔助中藥醒腦靜制劑治療,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等具有良好作用[6-8]。中醫(yī)理論認為,CIS屬于“中風”范疇,其常見與老年群體;醒腦靜是傳統(tǒng)中藥方劑,醒腦靜注射液制劑中包括:梔子、人工麝香、冰片、郁金等藥物,其具有開竅醒腦、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用;方中麝香具有改善大腦功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作用;郁金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瀉火的功用,梔子則具有清解毒邪、涼血清熱、開竅等作用,冰片則可調和諸藥,并具有抗炎作用[8-9]。該次研究顯示,對照組24例CIS患者總有效率79.17%低于觀察組94.00%(P<0.05);提示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效果更佳。療后觀察組25例CIS患者GCS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醒腦靜與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具有良好協(xié)同作用,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具有良好效果。沈李[10]等研究顯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應用阿替普酶+醒腦靜治療,對照組治療有效率74.42%低于觀察組93.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研究顯示,采用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CIS效果顯著,可作為治療該病癥主要方法,值得推廣。
[1]潘東,李曼.醒腦靜聯(lián)合前列地爾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腦保護作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46(14):1738-1740.
[2]李聰,代英杰,果巍,等.銀杏內酯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對照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17,40(6):764-768.
[3]許元豐.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0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12):2955-2956.
[4]許長敏,張小健,劉晶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應用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3):161-162.
[5]李聰,代英杰,郭東,等.銀杏內酯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治療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2017,34(8):729-731.
[6]任麥存,張源.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8):126-127.
[7]王紅光.醒腦靜注射液和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J].醫(yī)療裝備,2017,30(16):93-94.
[8]楊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治療的療效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16(10):22-23.
[9]康培元.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西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8):108-110.
[10]沈李,樓秋麗,馬韓飛.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7,7(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