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上海奉賢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奉賢區(qū) 201499)
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人們對城市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公園綠地美起來,還要求改善城區(qū)道路景觀面貌。上海市奉賢區(qū)為配合全國生態(tài)城區(qū)建設,在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隔離帶區(qū)域,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新隔離帶配置,兼顧隔離與綠化景觀功能,通過增加道路的綠化色彩,迅速提升道路綠化景觀效果。其中,在中心城區(qū)主要道路中,嘗試將容器植物組合應用于道路隔離帶中,例如在奉賢城區(qū)南奉公路、解放路、遠東路、環(huán)城東路4條中心城區(qū)道路的隔離帶,采用了容器植物組合形式迅速成景。為進一步推廣應用容器植物組合,給類似施工提供參考借鑒,筆者通過分析這4條道路隔離帶的基本情況,對容器植物組合在城區(qū)道路隔離帶中的應用進行有益探索,現(xiàn)將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本案例中所選4條道路均位于奉賢中心城區(qū),緊鄰S4、G1501,是上海市奉賢城區(qū)主要交通干道,車流量大、交通繁忙。道路兩側及機非隔離帶綠化以喬木為主,中央隔離帶僅有雙黃線或護欄,屬于綠化空白區(qū)域和盲點。因此,在這4條主干道上,設立容器植物組合配置的景觀改造提升示范點,將立體空間、多層次的容器植物組合形式用于道路隔離帶,以促進道路景觀效果的迅速提升。
中心城區(qū)道路形成已久,行車道間距已基本定型,中間的雙黃線寬度及機非隔離帶寬度很難有較大的調整。因此,為確保交通安全,隔離帶上應用容器植物組合的配置寬度不得突破公路允許的最大寬度,以保障雙向來往車輛的行車安全。
容器植物組合應用是道路分隔的補充與創(chuàng)新,在填補道路立面空間景觀空白的同時,起到有效隔離雙向交通、減少對向交通干擾、保障交通安全的作用。鑒于此,中央隔離護欄或容器植物組合的整體高度不宜低于110 cm;考慮到過路行人和路口機動車司機的視野開闊性,靠近人行道及十字路口處采用降波設計,減小隔離遮擋人視線的盲區(qū),讓行人、行車更安全。
在滿足功能和景觀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造價和后期維護成本。如所選容器應耐候性強、耐腐蝕、耐酸堿、不褪色,能經久耐用;植物材料要求綜合觀賞期長、壽命周期長、可重復利用;同一條道路上配置植物的花期要基本保持一致,以利于植物的整體同步更換,降低人工成本。
容器植物組合的設計應以人為本,從司機、行人的觀賞角度進行色彩搭配,且容器與植物的品種不宜過多,避免因過亂的姿態(tài)和過艷的顏色導致司機、行人視覺疲勞。同時,容器植物組合應反映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內涵,體現(xiàn)地域的文化底蘊,形成思想與景觀的共融,使之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
營造一個精致的容器植物組合配置,離不開合適的容器。在本案例中,設計方均是通過綜合考慮道路現(xiàn)場的立地條件,并充分結合現(xiàn)場要求來選擇容器。
南奉公路是奉賢城區(qū)最早形成的交通要道,行車道無多余空間,雙黃線寬度窄,內距間最窄處僅16 cm,原有的中央隔離護欄(為深綠色弧形傳統(tǒng)護欄)現(xiàn)已老化。在景觀改造提升中,用深灰色直線型鑄鐵烤漆護欄替換原有護欄(規(guī)格為250 cm×90 cm,加上基座總高度為115 cm),依附于欄桿的植物容器以花槽為主(本隔離帶因寬度受限,選擇規(guī)格為50 cm×50 cm×12.5 cm的八宮格模塊化白色花槽片,其材質為加入防紫外線腐化成分的共聚丙稀,能重復利用且環(huán)保),考慮到觀賞面是兩側的,采用馬鞍式掛法,兩片花槽背向用連接件互鎖固定于護欄上,既不占用地面積,又能有效防盜。同時,由于花槽單片面積0.25 m2的視角感過于單薄,故將橫向三片連接為一組,增加模塊面積,放大色塊形成植物墻的效果,且每間隔3塊護欄配置一組模塊,以增強視覺延展性。
解放路沿線情況較復雜,莘奉金高架以東至金海路,以新建成的居住區(qū)為主,片區(qū)出入口較多,原未設中央隔離護欄,僅有雙黃線。在景觀改造提升中,加設香檳色鋁合金高低組合花箱替代護欄,(低花箱規(guī)格為26.3 cm×35.5 cm×40 cm,高花箱規(guī)格為92 cm×35.5 cm×34.5 cm),高花箱的兩側短邊分別用連接件垂直固定在其兩旁低花箱的短邊上,按雙黃線走向高花箱懸架低花箱之上,高低差距不僅增加了人的視覺美感,又兼顧到了司機的視野開闊性。莘奉金高架以西至環(huán)城東路道路兩側有區(qū)政府、區(qū)會議中心、圖書館、防疫站、財政局等行政機構,位置重要,原未設中央隔離護欄,僅有雙黃線;原有機非隔離帶由落葉喬木梧桐和灌木紅葉石楠組成,色彩單一,特別是冬季喬木落葉后更顯蕭條。在景觀改造提升中,考慮到路口較多,故中央隔離區(qū)域保持原樣不變,在原有機非隔離帶綠化上做提升,如在路燈基座的混凝土地面區(qū)域,四周用拼接方式圍成一個防腐木花箱(規(guī)格為150 cm×150 cm×150 cm,立地條件不允許時可適當縮小尺寸),在路燈燈桿高度1.8 m處懸掛包柱式三層圓形花籃(規(guī)格為80 cm×40 cm×18 cm半圓組合花盆,2個轉成一圈,三層疊加,通過外側的套鎖孔和接觸面處的圓孔進行固定,并用鋼結構件支撐加固),上圓下方的容器組合在機非隔離帶中勾勒出“天圓地方”的獨特風格景觀。
環(huán)城東路沿線以店鋪居多,人流量密集,人行道設置較多,原有的中央隔離護欄(為深綠色弧形傳統(tǒng)護欄)現(xiàn)已老化。在景觀改造提升中,先用白色直線型鑄鐵烤漆護欄(規(guī)格為200 cm×90 cm,加上基座總高度為115 cm,同樣采用降波處理)替換原有護欄,每間隔3塊護欄配置規(guī)格為80 cm×40 cm×90 cm的“中國風之水云間”成品PVC自發(fā)光花箱,在繁華的商圈里,白天,唯美的中國風景觀長廊能調節(jié)心情,讓人鬧中取靜;夜晚,行云流水的圖案會在夜幕下亮起來,流光溢彩,與霓虹閃爍的街道相映成輝。
遠東路是近3年新建的道路,原未設中央隔離護欄,僅有雙黃線,東側貼近高速,以綠地為主,另一側為新建居住區(qū)和3所學校,中間有一座跨浦南運河的藍色跨橋。在景觀改造提升中,定制了水墨丹青鋁合金藝術護欄+PVC藝術花箱,護欄滿檔與半檔相間隔,半檔護欄上架立規(guī)格為282 cm×30 cm×31.2 cm的同系列藝術組合花箱,滿檔護欄正中間加配“賢”字,體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地域文化。
德國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城市垃圾處理管理體系,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機制。政府對行政管轄區(qū)范圍內及運至服務區(qū)范圍內的垃圾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管理,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強化監(jiān)管,鼓勵先進的、有利于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市場機制貫穿于垃圾收運處理的全過程,公私合營的PPP模式運轉良好。盡管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運行機制,但都以垃圾收費作為基礎,選擇合格的私人企業(yè)服務商代替政府經營,私人企業(yè)服務商的服務需要滿足公眾、機構、工業(yè)和商業(yè)等的綜合要求。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服務質量,體現(xiàn)出垃圾處理的公益性。
植物種類繁多,但并不都能適應容器的栽培環(huán)境和道路隔離帶空間,隔離帶所用容器植物組合宜選擇植株強健、耐移植、葉色美麗、耐旱耐熱、耐寒抗凍、抗病蟲害的植物。在這4條道路隔離帶的景觀改造提升中,初期設計時共選用了37個植物品種,其中草本植物28種、藤本植物3種、木本植物6種,見表1。其中,木本植物作為主材放在容器中心位置,從經濟角度出發(fā),重復利用率高,維護成本低,能有效節(jié)約成本;從觀賞效果角度出發(fā),木本類植物具有更好的立體感,多數姿態(tài)亭亭玉立,易形成焦點。藤本類植物是修飾容器邊緣的最佳選擇,能軟化容器硬朗線條,隨風而動地蔓性枝條及垂葉,不僅為容器景觀增添了活力,還加強了人的視覺延展性。草本類植物姿態(tài)與形態(tài)多樣,葉色與花色多彩,為輔助類植物。
植物的搭配是容器植物組合立景的根本,在進行植物搭配時,要考慮容器的大小和材質,且要求與周邊綠化景觀相呼應。具體方法為:隔離帶花箱內的植物搭配宜主次分明,不同植物冠幅與株高應比例適當、錯落有致,花槽和花籃內的植物搭配宜品種統(tǒng)一相似,并通過對比色搭配、互補色搭配自然過渡,營造出層次變化;同季不同道路搭配的植物品種應適當相同,同一條道路不同組搭配的植物觀賞期應基本一致,確保同期整體更換,以節(jié)約人工成本。在這4條道路隔離帶的景觀改造提升中,以冬季配置為例,解放西路的拼接防腐木花箱選擇“高桿羽衣甘藍+南天竹+金魚草+角堇”的搭配方式,將株型相對較高、花葉相對艷麗的高桿羽衣甘藍、南天竹作為主材置于容器中心位置,輔以不同顏色的金魚草、角堇進行交錯搭配,不僅豐富了周圍的景觀色彩,且錯落有致,還自然地形成了統(tǒng)一的整體空間;解放西路的燈桿吊籃,本來旁邊有喬木、下邊有花箱,植物選擇上色彩不宜過多,故選擇“角堇+花葉蔓長春”的搭配方式,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使整個立體花籃自然飽滿。
表1 奉賢中心城區(qū)4條道路隔離帶容器植物組合配置的植物種類
城區(qū)道路隔離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過往車輛多,如換種植物在現(xiàn)場施工,一方面會影響交通,另一方面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故對花箱式的容器配備兩套內膽,換種在苗圃完成,可大大縮短現(xiàn)場作業(yè)時間。容器內膽骨架根據容器形狀進行制作,一般在距離花箱口下方30~40 cm處,用不銹鋼鏍絲把輕質的高強條狀PVC固定在內壁四周;長度超過80 cm的條形花箱,需要加撐橫向固定。除了由下而上的支撐力外,內膽的沿口制作成90°弧形,且邊緣要略大于花箱邊緣,內膽套于花箱邊緣上,在增加承托力的同時又方便內膽換取。內膽的材質要選用抗紫外線能力強、高度耐老化的輕質PVC材料。內膽中要設置隔水板,隔水板上穿插吸水棉帶,以供蓄水和排水。
室外容器栽植植物,應盡量減少容器內土壤填充量,并填充輕質基質(配方為泥炭∶園土∶珍珠巖∶椰糠=6∶2∶1∶1,加入適量緩釋肥),容器底部或內膽底部應鋪一層底布(一般選用無紡布或遮陽網[1]),可起到保護輕質土壤的作用,填充時輕質土要內高外低,以更好地烘托中間主材植物。對于單槽體積小的容器(如50 cm×50 cm×12.5 cm的八宮格模塊化白色花槽片,單片面積僅0.25 m2),不宜再加土,在植物原帶盆上,施入適量緩釋肥即可。
栽植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對植物進行整理,選擇規(guī)格整齊的花苗,且要注意大小均勻和自然過渡并及時除去殘花敗葉?;ú燮饺萜髦参镌灾矔r,直接連原盆一起斜插入八宮格內;其他類型容器的植物在栽植前去除原盆,并注意保護植物的根系,且栽植深度必須保持植物原栽植深度,植物栽植且土壤下沉后邊緣應低于容器周邊2~3 cm。
栽植應按照由內到外、先高后低的順序,先栽中間主景植物,再依次向外栽植其他植物。種植間距應根據植物種類大小調節(jié),以不露底土為宜。植物栽植后應充分壓實,并澆足水分,邊澆水邊對植物進行整理,檢查栽植深度和密度,使植物與基質充分接觸,及時扶正倒伏植物,對易倒伏和已倒伏的植物設立支柱綁扎。栽種完成后的第2天澆1次透水,以后視天氣情況,隨時檢查,及時補水,澆水宜采用花灑輕輕淋澆,避免用水龍頭直接噴射。
在這4條道路隔離帶的景觀改造提升中,花箱有兩套內膽。換季前2周,先把植物栽植于內膽中并悉心養(yǎng)護,對長勢不佳的植株及時進行更換,待植株生長健壯后出圃。在原有容器內膽調換或隔離帶內現(xiàn)場栽種時,為減少對交通通行的影響及確保作業(yè)人員的安全,要科學安排各項措施,且考慮到中心城區(qū)道路上白天車流量大,故晚上8點以后進行,以便把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保證快速和連續(xù)施工。同時,作業(yè)區(qū)域按規(guī)范設置警示牌、擺放交通錐,并安排專人進行交通導行,作業(yè)人員按規(guī)定穿戴反光背心等防護用品。此外,要求作業(yè)完成后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視天氣情況,對容器內植物進行澆水。春秋季5 d內、夏季2 d內、冬季7 d內無降雨時要澆1次水。容器內植物出現(xiàn)萎蔫時,要及時澆水,每次澆水要濕透根系。同一布置地點部分植物栽培土壤偏干時,要進行局部補水。春、夏、秋季澆水應于上午進行,陰天全天均可進行;夏季避免午間高溫澆水;冬季澆水在午間進行。澆水工具應使用專用花灑,水壓適當?;ú燮饺萜鞅K圆睿诉m當增加澆水作業(yè)量,澆水方向應與花槽片宮格傾斜角度一致,避免下方宮格內帶原盆的植物未澆透。梅雨、暴雨季節(jié)加強巡查,保持排水通暢。
為確保容器內植物長勢良好,必須對基質土進行施肥和松土。施肥宜薄肥勤施,采用基肥+追肥的方式。種植前安排施用基肥(施用緩釋肥等肥料),花卉發(fā)芽前、生長期或花后修剪后安排適當追肥,盛花期及高溫期間不宜追肥。追肥宜選擇晴天進行,根外追肥選擇在陰天或傍晚進行。對容器內觀花植物應適當追施磷、鉀肥,觀葉植物追施氮肥。
修剪管理是容器植物養(yǎng)護的重要措施,有助于促進植物開花,控制植株高度,保持植物之間的比例關系,確保容器內植物比例尺度按設計意圖展現(xiàn)景觀效果。對于道路隔離帶內的容器植物,還要注意植物徒長的花枝葉不得超過隔離欄桿整體高度的5 cm及道路雙黃線范圍,發(fā)現(xiàn)部分植物出現(xiàn)局部徒長時,需通過摘心、摘花及換苗等方法保證隔離帶容器植物的整齊度。如金葉甘薯藤、美女櫻需要勤修剪;垂吊天竺葵、天竺葵殘花必須修剪;金魚草開花后要摘穗;彩葉草要摘心修剪控高。
要及時做好容器內的除草工作,對有害生物也要定期進行觀測,一旦發(fā)現(xiàn)病蟲害必須立即防治、嚴格控制。上海地區(qū)容器植物組合中主要害蟲有蚜蟲、蚧殼蟲、紅蜘蛛,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白粉病、枯萎病。對于少量發(fā)生的病蟲害可進行物理防治或藥物防治,藥物防治需使用無公害藥劑和高效低毒農藥,避免對植物產生藥害,影響景觀效果[2]。病害發(fā)生較嚴重時,除對植物進行防治外,還需要對基質進行消毒。
植物會隨著生長時間的推移,出現(xiàn)生長不良、老化、死亡、稀疏、過密的現(xiàn)象,應及時調整和更新,更新的植物要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且更新須做好全年計劃,提前做好容器植物定向培養(yǎng),以確保容器植物的品質。同時,車輛碰撞、人為偷盜也會引起容器植物組合缺株,發(fā)現(xiàn)后需及時補植,并力求規(guī)格與原有的接近,以保證優(yōu)良的景觀效果。
隔離帶中的容器植物組合是城區(qū)道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容器面貌的整潔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景觀效果,故容器的保潔與維護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因此,應對相關容器進行登記,分類編制維護管理計劃,定人、定崗、定責;同時,按計劃定期進行擦抹除塵、保潔維護,保持容器整潔、美觀;此外,初次定制容器時,應考慮一定數量的備用容器,有車輛碰撞或人為破壞時,應及時修復,不能修復的應及時更換。
城區(qū)道路隔離帶中的容器植物組合,是道路隔離防護中的一部分,有的甚至直接充當隔離防護欄,在常規(guī)天氣下,組合的牢固度和穩(wěn)定性能保證正常使用,但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就會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在臺風汛期來臨前,要對容器與地面、容器與護欄、容器與容器之間的錨固度進行全面檢查,有松脫現(xiàn)象的要及時擰緊,連接件損壞的需及時更換;對有一定高度的木本植物應進行扶正,必要時進行綁扎,對草本植物要壓實;對易積水的容器及時做好加土平整、開溝排澇工作,以確保容器植物組合能有效抵抗臺風侵襲、雨水侵害。
奉賢中心城區(qū)的南奉公路、解放路、遠東路、環(huán)城東路4條道路隔離帶中應用了植物容器組合,相比傳統(tǒng)的隔離形式來說,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且改造后立竿見影地提升了道路景觀效果,除了滿足城區(qū)交通隔離的使用功能外,還起到了吸收機動車廢氣、滯塵、降噪、緩解熱島效應等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是填補中心城區(qū)道路隔離帶立面空間的首選方式。隨著新優(yōu)園林容器和植物的不斷涌現(xiàn),城區(qū)道路隔離中植物容器組合的應用需要不斷嘗試、探索和積累,以期為道路增添色彩,為城市增加活力,從而有效地推進城區(qū)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程。
[1] 胡繼穎.室外容器花卉組合盆栽制作[J].中國花卉園藝,2013(14):34-35.
[2] 曹陽.淺談容器花園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J].建設科技,2017(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