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蓮葉,即荷葉,翩然扶波,風姿綽約。在北方,浮水為蓮,亭立為荷。荷花別名芙蕖,《說文解字》云:“未發(fā)為菡萏,已發(fā)為芙蓉?!焙苫婪Q“花中君子”,雅稱“水中凈客”,別稱“水華”“水旦”“澤芝”。《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后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jié)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p>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chǎn)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藕節(jié)、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荷花是歷代文人墨客最鐘愛的題材?!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寫荷花之美。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贊其品格高尚。荷花代表愛情,用荷花象征愛情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代詩人王勃在《采蓮曲》中寫到,“牽花憐并蒂,折藕愛連絲?!痹娙私琛芭骸迸c“偶”諧音,藕斷絲相連或并蒂蓮開,來表達愛情的纏綿不斷。
荷花圖紋最早出現(xiàn)在周代青銅器的裝飾中。漢以后,佛教的傳入,荷花紋日益興盛,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荷花已成為中國建筑藝術(shù)、工藝美術(shù)、日用器物上普遍采用的裝飾題材。
圖1.1 明 荷葉玉洗
圖1.2 明 荷葉玉洗
在玉器上雕琢荷花紋始于唐代,且常配以鳳鳥紋。宋元以后,荷花圖案便屢見不鮮,人們常用它富有吉祥含意、裝飾趣味的花葉實莖巧妙地與草蟲魚鳥等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幅美妙而又富有生機,富有生活氣息,動人而溫馨的畫面。
匠人們利用精湛的技藝,通過對荷花與蓮葉的精雕細琢,用以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祈愿?!昂伞迸c“和”同音,荷葉又稱蓮葉,“蓮”與“連”同音,其寓意顯而易見?;槿r,送荷葉飾品,希望夫妻和睦、永結(jié)同心。荷葉配金蟾,寓意“連年發(fā)財”。魚戲蓮葉間,寓意“連年有余”。荷葉品質(zhì)高潔可比喻當官者的清正廉潔,寓意仕途順暢,廉正愛民。一夜(葉)成名,寓意有所成就。開枝散葉,蓮籽飽滿,則寓意子孫滿堂,生生不息,體現(xiàn)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荷花荷葉作為圖飾逐漸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更加體現(xiàn)了匠師們巧妙的心思和精細的工藝。
圖2.1 明 蓮蓬玉洗
圖2.2 明 蓮蓬玉洗
圖3 明 荷形玉硯
圖4 明 青玉仙人蓮舟
濟南市博物館藏玉器品種豐富多彩,紋飾生動精美,質(zhì)地優(yōu)良,現(xiàn)選取部分荷花荷葉紋飾的器物略作介紹。
明 荷葉玉洗(圖1)
長12.3、寬5.6、高6.4厘米。玉質(zhì)青白,有光澤。器身以翻卷的荷葉作主體,用陰刻線勾勒出葉脈,另一側(cè)以小荷葉內(nèi)卷雕成筒狀柄。洗子下方透雕蓮蓬、枝梗為底。底座用象牙鏤雕成荷葉、蓮蓬、水藻,支托玉洗,渾然一體,象牙雕刻細致、逼真。此件玉洗兼實用與藝術(shù),是難得的玉器珍品。
明 蓮蓬玉洗(圖2)
長16.5、寬12.7、高8.4厘米。玉質(zhì)白潤。圓雕洗子呈蓮蓬狀,口為“如意云”形,蓮蓬籽凸起飽滿,內(nèi)膛掏空。一側(cè)雕半開放的荷花,枝梗相互纏繞,呈一把蓮狀。底部雕一片荷葉將蓮蓬托起上包,葉邊翻卷有致,底部脈絡清晰。整體造型新穎優(yōu)美,工藝精湛,顯得此器更加素雅清新。
筆洗是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辦公揮毫時所用的文房用具,屬于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很多已成為藝術(shù)珍品。
圖5.1 明 荷葉玉飾
圖5.2 明 荷葉玉飾
圖6.1 清 巧雕青蛙蓮蓬玉墜
圖6.2 清 巧雕青蛙蓮蓬玉墜
筆洗有多種質(zhì)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瑯、象牙和犀角等,多為名貴材質(zhì)。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玉筆洗在數(shù)量上僅次之,但玉筆洗卻是一洗一模樣,沒有重復,亦無雷同。由于傳統(tǒng)琢玉技術(shù)已經(jīng)相當成熟,玉筆洗雕琢的生動活潑,玲瓏有加,藝術(shù)性遠遠超過實用性。而以蓮葉荷花為題材的器物則更顯示出清高廉潔的文人氣質(zhì)。
明 荷形玉硯(圖3)
長15.1、寬8.2、厚2.1厘米。玉質(zhì)青綠色。硯外沿為向上折卷的荷葉邊,硯面似橢圓形,硯池較淺環(huán)繞一周。背面減地刻出荷葉梗,呈卷曲狀。下方刻篆書“潤而堅,能永研。子昂”八字題款,大力贊美玉質(zhì)硯臺溫潤而堅硬,使用能長久耐研。
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松花石、菊花石等多種石料外,還有玉硯、瓦硯、鐵硯、瓷硯等等幾十種。隨著筆和墨的發(fā)展,硯臺的制作也不斷成熟。最早出現(xiàn)的硯臺是石硯。漢代發(fā)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硯臺便更加廣為發(fā)展使用。歷經(jīng)多年,硯臺逐漸成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不再是單純的文房用具了。
明 青玉仙人蓮舟(圖4)
長23.8、寬9.8、高6.4厘米。玉質(zhì)青綠色,有褐色斑點。舟身呈蓮花瓣形,兩側(cè)、底部陰刻細密的水波紋,船尾淺浮雕卷云紋。舟內(nèi)坐一位老者,束發(fā)長須,身著長衣,腰系絲絳,手持書卷,雙目凝視遠方,意態(tài)超然脫俗。
傳說太乙真人以蓮花為舟,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繪有《太一真人圖》,繪太乙仙人臥一大蓮葉中,執(zhí)書仰讀。太乙真人不僅是世外真仙,還是讀書人的庇佑者,寓意高雅。
圖7.1 清 水鳥銜荷花玉飾
圖7.2 清 水鳥銜荷花玉飾
圖8.1 清 雙鵝銜蓮蓬玉飾
圖8.2 清 雙鵝銜蓮蓬玉飾.
清 荷葉玉飾(圖5)
長6.7、寬4.5、厚1.1厘米。玉質(zhì)白潤,光潔透明。整體呈卷曲荷葉形,正面荷葉邊沿卷起,葉脈刻飾清晰,葉內(nèi)浮雕一田螺,一青蛙,青蛙趴伏,四足著力,似乎要彈跳而起。反面浮雕荷花、水草與荷葉莖結(jié)為一束。構(gòu)圖生動,雕工精細,極富自然生趣。
清 巧雕青蛙蓮蓬玉墜(圖6)
長4.7、寬2.6、高3.5厘米。玉質(zhì)青白色,以皮色巧做蛙眼。圓雕一只大青蛙(蟾蜍)雙目高瞪,嘴巴微張,兩前肢懷抱一個果實累累的蓮蓬,蓮蓬籽飽滿突出,尾后一只小蛙緊跟其后,形影相隨。兩蛙的脊線和斑紋雕琢的凸凹有致。底部一片荷葉向下折卷,以粗陰線刻飾出葉脈,兩只田螺爬伏其上,一只正探頭張望。此器構(gòu)圖生動活潑,充滿自然情趣而又不簡從,琢工精良圓潤,色澤晶瑩潤透。
人們常以荷花寓意和平美滿的生活,蓮蓬和青蛙都多子,“蛙”諧音娃娃的“娃”,有祈求多子多孫之意。另外,在中國民俗文化中,青蛙的頭、尾、四肢和肚代表著世界,世界的東西南北中像青蛙般是個有機整體,而青蛙作為一種吉祥動物,寓意“四通八達,財源廣進”,帶有青蛙造型的物品則更受到生意人的青睞。
清 水鳥銜荷花玉飾(圖7)
長5.5、寬2.2、高3.0厘米。玉質(zhì)白潤,帶少許皮色。圓雕一只水鳥浮游于水波中,圓眼,長嘴前伸被一只大蚌夾住,相持不下。水鳥背馱一片大荷葉和一支荷花,荷莖分別貼于其左右身側(cè)。用玉皮巧做蚌殼,以圓弧線刻飾蚌紋;以短陰線刻飾水鳥的羽毛,細密有致;以長陰線刻飾出不斷翻卷的水波紋。此件造型逼真生動,刻畫栩栩如生,看后令人有些忍禁不住,暗自發(fā)笑。
清 雙鵝銜蓮蓬玉飾(圖8)
長5.2、寬3.8、高5.3厘米。玉質(zhì)白色,瑩潤光澤,有褐色斑紋。圓雕兩鵝身軀依偎反向而臥于一片荷葉之上。一鵝口銜蓮蓬莖,蓮蓬搭于兩鵝背之間,蓮籽圓潤飽滿;一鵝口銜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展現(xiàn)著勃勃生機。鵝眼圓瞪,前額高聳,以短陰線、菱格紋刻飾羽毛。整器雕刻細致生動,頗具趣味。
清 鏤雕荷葉白玉杯(圖9)
長6.0、寬4.5、高5.7厘米。玉質(zhì)白色,局部有褐色斑塊。以一上卷式荷葉作杯,杯外壁雕刻葉脈,外側(cè)浮雕小荷葉、荷花、蓮蓬做裝飾,鏤雕荷莖纏繞為底。杯口一側(cè)葉邊翻卷處,巧用褐色雕刻出兩只螃蟹,蟹鉗高抬,八腿分明。此器的紋飾主從分明,琢磨圓潤,生動逼真,呈現(xiàn)一片生機盎然。
清 乾隆款雕花玉缸(圖10)
口徑13、足徑6.4、高7.6厘米。玉質(zhì)青白色,色澤溫潤。腹外一周淺浮雕出荷花怒放、蓮蓬搖曳、荷葉連連、魚兒暢游、水波蕩漾。內(nèi)底凸雕一盤曲狀螭虎,神情生動可愛。缸底部凹足,陰刻“乾隆年制”隸書款。此器雕琢細致精美,各種紋飾匯集,呈現(xiàn)了田園間一派繁茂和諧、生活富余的景象。
由于“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lián)”“連”諧音,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又常以荷葉荷花作為和美、和平、和諧、合作、團結(jié)等的象征,以“荷”的高潔象征和平事業(yè)、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也可以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樣,是“荷(和)而不同”,各具風采又共同組成美好世界;是“荷(和)為貴”,是各方力量統(tǒng)一和諧的體現(xiàn)。
圖9.1 清 鏤雕荷葉白玉杯
圖9.2 清 鏤雕荷葉白玉杯
圖10.1 清 乾隆款雕花玉缸
圖10.2 清 乾隆款雕花玉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