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曹放
一幅卷軸徐徐展開,九百多年了,一脈幽深的紙墨陳香隱隱騰來……我屏住呼吸,我眼光放亮,啊,國寶呀,黃庭堅書法手卷——《松風閣詩帖》!
2013年4月,我率鼓浪嶼旅游文化推介團巡訪臺灣。基隆、九份、板橋、高雄、澎湖,中間一站呢?臺北故宮!“鼓浪嶼,世界級名島呀,歡迎你們!”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周筑昆先生緊緊地拉著我的手,將我們迎進了臺北故宮的文薈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三百多位嘉賓歡聲笑語。一支悠揚的鋼琴曲《鼓浪嶼之波》,一首幽婉的女聲獨唱《望春風》,一場詩書影畫特展《鼓浪流韻》,之后,我作了專題演講:《鼓浪嶼的崇高價值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路》?!跋氩坏桨。睦藥Z竟有這樣的魅力!”周筑昆先生驚喜地贊嘆,然后,他鄭重地說道:“我們故宮博物院,典藏著中華文化瑰寶。怎樣表達我們的歡迎之意呢?請您觀賞一幅手卷吧!”
數千年來,中華國粹以書法最為妙玄。天下行書,公認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蘇東坡的《寒食帖》,誰敢稱第四呢?一片沉寂,無人應答。于是,歷代書論家們將目光投向了黃庭堅,他的代表作就是這幅《松風閣詩帖》。筆力勁峭,風神灑蕩,長波大撇,一波三折,工穩(wěn)透圓通,側險見奇絕。正如康有為所評,“雖昂藏郁撥,而神閑意濃”。
功夫在詩外。詩歌、小說、繪畫、雕塑、攝影,以至書法等等,各類文藝極品,技巧性的因素都不是制勝的絕招。一件文藝極品,撼動人心的制勝秘訣,絕對是在于:搏動著生命的獨特韻律,映照著人格的道義光輝,鐫刻著對天地人心無窮探索的深邃體驗?!短m亭序》之精妙源于王羲之酒醉后的迷離夢幻,《祭侄文稿》之精勝源于顏真卿戰(zhàn)亂中痛失至親的悲苦憤激,《寒食帖》之精湛源于蘇東坡被貶黃州的惆悵孤獨。而《松風閣詩帖》之大成,則得之于黃庭堅心如砥柱的風骨和光風霽月的襟懷。
北宋 黃庭堅《松風閣詩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詩帖》創(chuàng)作于黃庭堅的晚年,可謂他淋漓著一生心血和參透了世道人心的巔峰之作。黃庭堅結束了在西南涪州、黔州、戎州“萬死投荒,一身吊影”的放逐生活之后,于1102年赴安徽太平州任,但只做官九日即被罷官,只得暫往湖北鄂州流寓,前途未卜,兇多吉少。是年九月,他應友人之邀,游鄂州樊山,途經松風閣。聽松濤陣陣,感夜雨淙鳴,憶故友東坡,他萬千感慨,徘徊流連,遂一韻到底,寫下了長詩一首,就是這幅書法絕品《松風閣詩帖》。
它映現著黃庭堅藝術追求的境界:不俗。黃庭堅認為,“詩,乃至一切藝事,不能落于俗格”。如何“不俗”?一為藝品不能俗,“筆下無一點塵俗氣”。二為人品不能俗,“臨大節(jié)不可奪”“與天地相終始”“……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今參天……”品讀《松風閣詩帖》,寫到古松參天而立了,在朦朧的夜色中,魁偉而堅強,點劃間,無一筆輕佻,一派磊落光明。
它映現著黃庭堅笑傲人世的心態(tài):曠達。黃庭堅被貶涪州、黔州、戎州后,友人皆因蠻荒之地而替他悲泣,而黃庭堅卻說:“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無處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憂?” “……夜雨鳴廊到曉懸……曉見寒溪有炊煙……”品讀《松風閣詩帖》,寫到夜雨炊煙了,山水之間,安貧樂道,用筆擒縱自如,似見星回斗轉,月落參橫。
它映現著黃庭堅為人處世的肝膽:忠義。黃庭堅拜認蘇東坡為師為友,蘇東坡仕途坎坷、一貶再貶,黃庭堅無怨無悔、相隨不退。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黃庭堅與其還未曾謀面,只是酬來唱往,但卻被罰了二十斤銅,他一笑置之。蘇東坡與世長辭,黃庭堅無限悲痛,懸像室中,奉之終身?!啊瓥|坡道人已沉泉……舟載諸友長周旋。”品讀《松風閣詩帖》,寫到一年前去世的師友蘇東坡了,心中一陣哀慟,筆力特別凝重,結字更加傾側,對蘇東坡深深的懷念之情,在筆墨間往復回蕩。實乃尚意書風的典范!
懷著朝圣一般的心情,細細地品讀了《松風閣詩帖》,我向周筑昆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他一把扶正我,“豈敢,豈敢”。我微笑著回答:“不止是向你致謝,更是向山谷道人致敬!”
1997年12月,江西省修水縣,我佇立在城南山麓。雖然歲入寒冬,但冬陽朗照,遠山一抹深黛,近郊萬點青綠,修水河蜿蜒流去。這里是黃庭堅的故鄉(xiāng),這里矗立著一百多通黃庭堅的摩崖石刻和法書石碑。登高望遠,心懷里風雷滾滾,不禁,我吟哦了一句剛剛見過的黃庭堅《松風閣》詩句:“山川光暉為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