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學根據癥狀將高血壓病歸為“眩暈”“頭痛”等范疇,臨床常見高血壓病病人服用降壓藥后血壓仍不能降至目標水平,不僅伴有眩暈、頭痛等高血壓病的特異性癥狀,還可見諸如耳鳴、心慌、腰膝酸軟、乏力等癥狀,此類癥狀并非高血壓病的特異性癥狀,卻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筆者從師侍診毛靜遠教授,錄得此典型驗案1例,在此分享,或可對中醫(y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同道有所啟迪。
病人,女,42歲,初診:主因間斷頭暈、頭痛5年,于2015年9月5日就診。就診時規(guī)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 ,每日1次,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血壓波動于(140~160)/(80~100)mmHg,同時伴頭暈、頭痛,耳鳴、腰膝酸軟,偶心慌、氣短、乏力,時手腳麻木,否認肢體活動不利,納尚可,寐欠安,二便調,病人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尋求中醫(yī)治療。查血壓:144/93 mmHg,心率82次/min,律齊,舌淡黯,苔薄微黃,脈沉細。辨為眩暈病(腎虛血瘀證),治以補腎活血。中藥處方:熟地黃15 g,山茱萸12 g,茯苓10 g,澤瀉10 g,赤芍15 g,丹皮12 g,地龍15 g,全蝎3 g,天麻20 g,半夏12 g,黃柏10 g,知母10 g,補骨脂10 g,酸棗仁20 g。7付,水煎服,每日1付。囑病人繼服上述降壓藥物,并監(jiān)測血壓。
二診,2015年9月19日,病人服藥后自覺癥狀好轉,不堪舟車勞頓,自行去當地藥店按原方取藥煎服7劑,頭暈、頭痛、心慌等癥狀較前好轉,時有胸脅及背部脹悶、乏力,晨起偶有口苦。訴此次就診1 d前月經來潮,月經量少、色暗,經行少腹隱痛。納少,夜寐好轉,小便可,大便偶不成形,每日一行。查血壓:147/87 mmHg,心率84次/min,律齊,舌淡黯苔薄白,脈沉細。根據病人癥狀及舌脈,去赤芍、丹皮、黃柏、知母,加桂枝6 g、當歸12 g、烏藥10 g、枳殼12 g、神曲10 g。7付,水煎服,日1付。
三診,2015年9月27日,病人服藥后頭暈、頭痛、心慌、乏力、口苦等癥狀均好轉,胸脅及背部脹悶感明顯減輕,納食好轉,小便可,大便成形,1次/日。血壓131/94 mmHg,心率78次/min,律齊,舌淡黯苔薄白,脈沉細。上方去烏藥、桂枝,加仙靈脾10 g、黃柏10 g、赤芍15 g。7付,水煎服,每日1付。
后經間斷治療至2016年3月,病人血壓下降(每次就診時的血壓見圖1),頭暈、頭痛、口干苦癥狀已緩解,胸悶、心慌、乏力癥狀均較前明顯改善。2017年4月電話隨訪得知病人平素血壓控制于(125~140)/(70~90)mmHg,除因工作勞累自覺乏力外諸癥平穩(wěn),未出現高血壓并發(fā)癥。
圖1 中藥治療期間血壓波動圖
目前,高血壓病的病因在現代醫(yī)學中尚無確切解釋,中醫(yī)學認為血壓升高是機體整體調節(jié)的一個信息,是陰陽失調的結果[1]。古代文獻多認為眩暈病以肝陽上亢證多見,現代研究發(fā)現,高血壓病的中醫(yī)病機單純肝陽上亢證減少,腎虛痰瘀證增多[2-5],腎虛是發(fā)病的始動因素,血瘀是腎虛的病理產物,分析其原因與現代人生活壓力增大,憂思憤郁、嗜酒暴食、調養(yǎng)失度有關。臨床辨證應多考慮到腎虛的因素,調和陰陽以達良效。該病案中病人即為1例典型的高血壓病腎虛血瘀證病人,首診時雖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仍血壓偏高,伴有頭暈、頭痛、耳鳴、腰膝酸軟、手腳麻木等癥狀,經加用中藥辨證治療數月后諸癥得以緩解,亦提示中藥在降低血壓、減輕高血壓病病人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與西藥可以互為補充、揚長補短。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痹摬“钢胁∪怂氖q,正是腎中精氣轉衰時期,腎虛元氣不足,病人頭暈、腰酸、耳鳴,正如《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結合病人舌淡黯,苔微黃,脈沉細,故辨為腎虛血瘀證。治以補腎活血為大法,首診方中熟地黃、山茱萸味厚能滋腎水;補骨脂溫補腎陽;澤瀉味甘咸寒,入水臟而瀉水中之火,與茯苓、丹皮合用使全方補中寓瀉,正如《醫(yī)方集解》中說:“古人用補藥必兼瀉藥,瀉去則補藥得力,一闔一辟,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專一于補,必致偏盛之害矣”;赤芍活血化瘀、通竅以止頭痛,地龍、全蝎善入經絡,助活血之力;天麻通絡以止頭眩;黃柏、知母滋陰清熱??v觀全方,緊扣病機,配伍嚴謹,主次分明,標本兼顧。復診時病人月經來潮,經量少、色暗,經行小腹隱痛,亦符合腎虛血瘀之象,結合微黃苔轉白、大便偶不成形等癥,且為月經來潮第二天,故方中去寒涼之品,以烏藥溫通行氣,當歸養(yǎng)血活血。胸中氣滯而胸悶,遂以枳殼“行胸中滯氣”,酌配少量桂枝以助溫通之力。納差,故以神曲健脾消食。三診以仙靈脾易烏藥、桂枝,溫補腎陽,黃柏苦寒制約仙靈脾之溫燥。以此思路加減調方,終獲良效。
毛老師一向認為中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各有其優(yōu)勢和特色,臨床應該始終以病人為中心,既要降壓,又要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不能完全拘泥于常規(guī)治法,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分清主次、靈活組方,才能發(fā)揮中醫(yī)之優(yōu)勢。中醫(yī)注重辨證論治,在高血壓的防治中,既能輔助降壓、防治并發(fā)癥,又可改善病人臨床癥狀,在中醫(yī)學“整體觀念”的指導下,有其相對較獨特的“標本兼治”優(yōu)勢。現代藥理研究也發(fā)現山茱萸[6]、地黃[7]、當歸[8]、地龍[9]等補腎活血類中藥有降壓作用,西藥降壓聯合補腎活血中藥可有效提高降壓效果、穩(wěn)定血壓水平,且對改善臨床癥狀有明顯價值[10]。
參考文獻:
[1] 劉小斌.鄧鐵濤教授診療經驗整理研究[J]. 新中醫(yī),1998,30(3):6-8.
[2] 王麗穎,史楠楠,韓學杰,等. 1508例高血壓病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調查研究[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12):1960-1963.
[3] 金香蘭,張允嶺,孟繁興,等. 高血壓病低危組證候要素初探[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1):36-39.
[4] 周文泉,于向東,崔玲,等. 部分高血壓病證候和危險因素調查[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22(6):457-458.
[5] 李俐,梁志敏,唐東暉,等.補腎降壓水煎劑治療早期高血壓病臨床相關性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7):1374-1378.
[6] 杜景霞,王志林,宋向東,等. 山茱萸果核水提取物對大鼠腎性高血壓及離體胸主動脈環(huán)的作用[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7):591-593.
[7] 劉鶴香,曹中亮,常東明,等.懷地黃的降壓鎮(zhèn)靜抗炎作用及有效部分分析[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1998,15(3):219-221.
[8] 紀祿風,石向慧,陳蓓蓓,等. 當歸提取物降血壓機制的研究現狀[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27(8):1965-1967.
[9] 詹秀琴,戴啟剛,樊文玲. 地龍生物活性部位經膜分級分離后降壓作用的比較研究[J].生物學通報,2010,45(9):46-48.
[10] 田夢影,譚元生. 補腎祛瘀沖劑治療腎虛血瘀型老年高血壓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5,35(4):8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