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卿
摘要:本文以計量溯源性的基本概念為基礎,遵循認可準則及相關應用說明的要求,參考相關指南的建議,結合實踐經(jīng)驗,對儀器設備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的重要性、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對實驗室建立、保持、證明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給出了詳細的實施建議。對檢測實驗室計量溯源工作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計量溯源性;參考物質;校準方案
1.綜述
計量溯源性是國內國際間相互承認測量結果的前提,是證明測量結果有效性的基礎。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在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第6.4款對設備提出了具體要求,第6.5款要求實驗室建立并保持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并且要求通過規(guī)定的方式確保測量結果溯源到國際單位制SI。
在附錄A中給出了實驗室建立和證明計量溯源性時應包含的內容。
在認可應用準則CNAS-CL01-G002:2018《測量結果的溯源性要求》中明確了從設備識別、制定方案、選擇途徑、到溯源結果確認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的認可要求。
在認可準則第7.8條款對報告結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技術報告CNAS-TRL:2017《測量設備校準周期確定和調整方法指南》中對設備校準周期的制訂和調整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指導意見。
這些要求或指南不僅充分說明了計量溯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對實驗室開展計量溯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jù)。
2.概念
計量溯源性:通過文件規(guī)定的不間斷的校準鏈,將測量結果與參照對象聯(lián)系起來的測量結果的特性,校準鏈中每項校準均會引人測量不確定度。
參考物質(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用作參照對象的具有規(guī)定特性的,足夠均勻和穩(wěn)定的物質。其已被證實符合測量或標稱特性檢查的預期用途。
有證參考物質(有證標準物質/有證標準樣品):附有由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文件,提供使用有效程序獲得的具有不確定度和溯源性的一個或多個特性量值的參考物質。
3.認可要求
3.1 對測量設備校準的要求
CNAS-CL01:2018認可準則對測量設備的校準要求描述如下:當測量準確度或測量不確定度影響報告結果的有效性時,或為建立所報告結果的計量溯源性時,測量設備應該校準。簡而言之,檢測機構應對檢驗檢測結果、抽樣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有影響或計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設備,包括用于測量環(huán)境條件等輔助測量設備有計劃地實施檢定或校準,確保測量結果溯源到國際單位制。
3.2 對測量設備校準方案的要求
檢驗檢測機構應依據(jù)本實驗室獲授權的相關標準要求,列出需要校準的參數(shù),每類儀器編制一個完整的校準作業(yè)文件即校準方案。每一年度根據(jù)授權范圍變更情況進行復審和必要的調整。
3.3 對測量設備溯源途徑的要求
評價和選擇滿足相關要求的溯源途徑。CNAS認可的機構,包括:
1)中國計量院;
2)CNAS認可的校準實驗室;
3)我國法定的計量機構;
4)上述機構無法獲得時的其它情況;
3.4對測量設備溯源目標的要求
確保測量結果可溯源到國際單位制(SI)。
方式包括:
1)具備能力的校準實驗室提供的校準;
2)具備能力的標準物質生產(chǎn)者提供的能溯源至SI單位的標準物質的標準值;
3)SI單位的直接復現(xiàn),并通過直接或間接與國家或國家標準比對來保證。
4)當技術上不能溯源至SI單位時,可通過其它規(guī)定的方式實現(xiàn)。
3.5 對測量設備溯源確認的要求
對溯源性證據(jù)的文件如:校準證書、檢定證書進行確認。確認內容包括:
1)校準證書的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
2)校準結果與使用要求的符合性的判定;
3)必要時根據(jù)校準結果對相關設備進行修正,或導入校準因子。
4.參考方案
實施計量溯源的首要工作是編制作業(yè)文件。作業(yè)文件應包括CNAS-CL01認可準則和CNAS-CL01-G002認可應用準則中提出的認可要求的各個方面。
4.1.規(guī)定被測量
實驗室應根據(jù)所開展項目的相關檢測依據(jù)(如標準/方法等)的要求,確定被測量,編制被測量一覽表。一覽表應該包括:標準名稱、檢驗項目及要求、被測量(名稱、量值、不確定)、使用儀器。
4.2 識別需要校準的設備
實驗室依據(jù)被測量選擇適用的檢測設備,依據(jù)被測量值不確定度對報告結果不確定度的貢獻大小,以及是否需要建立報告結果的計量溯源性,決定設備是否需要校準。需要校準的編制設備校準方案,不需要校準的,編制設備能力驗證方案(如運行檢查),確保設備能力滿足檢測依據(jù)的要求。
4.3 編制校準方案
實驗室對需要校準的設備編制校準方案。校準方案應包括:設備基本信息(名稱、型號、編號)、設備能力(技術參數(shù)、測量范圍、準確度)、校準點/校準范圍、歷次校準結果趨勢、校準周期、期間核查結果趨勢、校準方案評審意見、結論。
4.4 選擇溯源途徑確認溯源機構
實驗室根據(jù)認可準則和相關認可應用準則的要求,結合本實驗室的實際使用需求、充分考慮成本和風險控制,選擇合適的溯源途徑,確保測量結果能通過不間斷的校準鏈溯源到國際單位制。
溯源機構選擇:
初步篩選原則:
1)CNAS承認或認可的機構、我國法定計量機構。如:中國計量院、各省市地方計量院、獲得CNAS認可的校準實驗室等;
2)就近原則;
溯源機構能力確認:
1)溯源機構被承認或認可的資質能力證明;
2)溯源機構的認可能力范圍能否滿足實驗室參數(shù)溯源的要求;
3)溯源機構服務承諾;
4.5 溯源結果評價
實驗室選定溯源機構完成溯源工作后,應對溯源機構出具的溯源證據(jù)文件(校準/檢定證書)進行確認,并對溯源機構的專業(yè)能力進行評價。
4.5.1 校準/檢定證書確認,
校準/檢定證書確認應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校準/檢定證書的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
完整性包括:證書標題/實驗室名稱地址/實施活動的地點/所有內容標記為完整報告的唯一性標識、結束標志/接收日期、抽樣日期、活動日期、發(fā)布日期/客戶信息/樣品狀態(tài)及相關聲明。
規(guī)范性包括:依據(jù)方法/方法補充偏離或刪減/報告批準人的識別。
2)校準/檢定結果與實驗室使用要求的符合性判定;
3)必要的修正信息。
4)依據(jù)校準/檢定結果情況,提出校準周期的建議。
4.5.2 溯源機構專業(yè)能力評價
通過對校準/檢定證書的確認,對溯源機構的專業(yè)能力再次進行評價,作為下次溯源機構選擇的依據(jù)之一。
實驗室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時對計量溯源性實施方案全面進行全面評價,必要時對實施方案進行修改。
5.結束語
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CNAS-CL01-G002:2018《測量結果的溯源性要求》符合國際計局(BIPM)、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011年共同發(fā)布的的《BIPM、OIML、ILAC、ISO對計量溯源性的聯(lián)合聲明》及ILAC-P10:2013《ILAC關于測量結果溯源性的政策》。
文件的國際性和先進性毋庸置疑。
實驗室只要嚴格按照準則的要求編制作業(yè)文件,規(guī)范操作,就能通過不間斷的校準鏈,將測量結果溯源到國際單位制(或適當?shù)膮⒄諏ο螅?。這也是確保本實驗室的測量結果得到國內國際機構的認可的最佳方式。
參考文獻
[1]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2]CNAS-CL01-G002:2018《測量結果的溯源性要求》;
[3]CNAS-TRL:2017《測量設備校準周期確定和調整方法指南》。
(作者單位:天津復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