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
現(xiàn)行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為超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的數(shù)量和高度在全國各大城市在不斷被刷新。超高層建筑通常體量很大,層數(shù)很多,功能復雜,超高層建筑設計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建筑外立面設計、核心筒的平面設計和結構設計三個方面,其中核心筒設計的是否合理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的品質(zhì)和使用率。
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是由鋼筋混凝土澆筑的由電梯(客梯、貨梯、消防電梯)井道、防煙樓梯間及前室、設備機房、管道井、服務空間等形成的中央核心筒,與外圍框架形成一個外框內(nèi)筒結構,這種結構形式可爭取盡量寬敞的使用空間,使各種輔助服務性空間向平面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間占據(jù)最佳的采光位置,并達到視線良好、內(nèi)部交通便捷的效果。所以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需要綜合解決結構、消防疏散、合理的電梯的配置問題。
同時超高層建筑內(nèi)的功能多且復雜,對空間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設計除滿足疏散和交通的基本需求更要滿足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間設計需求,使整個建筑的空間品質(zhì)有所提升。本文探討的某超高層建筑核心筒的方案設計過程中,一直堅持以整個建筑的空間品質(zhì)需求為中心。
項目概述
該超高層建筑總高度為359m,結構高度為340m,共77層,分為兩部分,下半部分為辦公,上半部分為五星級酒店。酒店根據(jù)標準的不同分為中端酒店和高端酒店。整個建筑結合外立面共設有七個避難層。在61層設置了高端酒店空中大堂,在75層設置了高端酒店行政酒廊,76-77層設置觀光游覽廳等空間。下半部分主要為辦公,分為低區(qū)辦公和中區(qū)辦公兩個區(qū)。
核心筒的設計
結合本項目的場地地形高差,將辦公入口和酒店、文化觀光入口設在不同標高的室外場地上,人流動線清晰明確。南側場地低,設置為辦公區(qū)入口,對應辦公區(qū)電梯布置在整個交通核的南側,且結合入口辦公大堂整體空間效果,中低區(qū)辦公電梯廳分為左右兩側進入,在入口大堂前臺處預留完整的背景墻位置;北側場地高且緊鄰城市主要道路,設為酒店和文化觀光的入口,文化觀光穿梭電梯、中端酒店電梯、高端酒店穿梭梯分布在交通核北側。同時在辦公入口層設有從地下車庫至辦公大堂的轉換扶梯。
圖1 酒店、文化觀光入口層平面
建筑辦公層設在6-39層(其中10F、20F、30F為避難層)。在低區(qū)辦公層,中區(qū)辦公電梯廳作為低區(qū)辦公的衛(wèi)生間使用;在中區(qū)辦公層,低區(qū)辦公的電梯井道消失,該區(qū)域作為中區(qū)辦公的服務空間使用,中端酒店電梯廳作為開水間使用。辦公服務電梯和消防電梯均在辦公層停站。酒店穿梭梯和文化觀光穿梭梯均不停站。
中端酒店的定位為普通五星級酒店,設在41-59層。辦公區(qū)電梯和辦公區(qū)服務電梯井道在此區(qū)均已消失,中端酒店電梯和酒店服務梯在此區(qū)域停站。為了提高酒店的品質(zhì),將辦公區(qū)電梯井道區(qū)域結合結構密柱設為中端酒店的室內(nèi)中庭空間,客房圍繞中庭及核心筒設置,此中庭三面圍合,大部分客房均可以享受到中庭的空間。
圖2 中端酒店標準層平面
高端酒店定位為豪華型五星級酒店,設在61-75層。酒店大堂設在61層,酒店穿梭梯在酒店大堂層???,電梯在此層進行轉換,由穿梭梯轉換到酒店客房電梯,同時將酒店疏散樓梯通過避難層轉換到原交通核以外的區(qū)域。酒店的休息區(qū)及就餐區(qū)均圍繞建筑四周景觀視線好的區(qū)域設置,服務空間結合核心筒布置,設在建筑內(nèi)部;酒店大堂層在四周設兩層通高的共享空間,同時在核心筒、服務空間圍合的中心區(qū)域產(chǎn)生了高端酒店的中庭空間,這樣既實現(xiàn)了酒店大堂的空間效果又滿足了穿梭梯的沖頂及機房的需求。酒店的客房梯為三部觀光電梯,觀光電梯的運動特性使酒店中庭更具有動感并充滿活力,并且客人可以在享受電梯便捷的同時更加放松的欣賞酒店的美景,使得客人在酒店中庭中感受到別樣的意境。
大堂上部的高端酒店客房均圍繞酒店中庭進行布置,絕大部分的客房均可以享受到中庭的空間,此中庭三面圍合,空間尺度適宜,頂部可以自然采光。
圖3 高端酒店大堂層平面
圖4 高端酒店客房層平面
文化觀光層設在建筑76-77層,文化觀光穿梭梯在此層???,服務空間結合樓電梯設置,四周均為觀光區(qū)域。高端酒店中庭頂為玻璃采光頂,同時在該層設為室外淺水景觀庭園,圍繞該景觀庭園設緩樓梯到達77層的文化觀光層,觀光游客邊緩步行進邊欣賞該室外景觀庭園,空間與景觀融為一體。
核心筒內(nèi)電梯的配置:
低區(qū)辦公配置6臺1800kg電梯,服務樓層為B1F、6F-19F;中區(qū)辦公配置6臺1800kg電梯,服務樓層為B1F、21F-39F;同時配置2臺1600kg辦公服務電梯,服務樓層為B2F-B1F、6F-39F;中端酒店配置4臺1800kg電梯,服務樓層為1F、41F-59F;高端酒店配置2臺1800kg穿梭電梯通至61層酒店大堂,同時配置3臺酒店客房電梯,服務樓層為61F-75F;同時中高端酒店電梯配置2臺1600kg電梯(兼消防電梯);文化觀光層配置2臺1800kg觀光穿梭梯,服務1F、76F。
根據(jù)電梯廠家的流量計算分析,基本能滿足電梯的5分鐘運載能力、平均等候時間和平均到站時間的要求。
結語:超高層建筑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該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設計時始終堅持在滿足結構、設備要求的基礎上以豐富建筑的功能空間需求為原則,以提升整個建筑的使用品質(zhì)。該項目處在設計深化階段,隨著設計的逐步深入,該核心筒的設計也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