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青春花樣年華,真正的成長,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出去看看世界,游覽歷史建筑,走進夢寐以求的學府,聽一堂別開生面的啟蒙課,與同樣年紀的朋友交流學習,用心去感受,觸摸更多未知的領(lǐng)域。
初三年級的最后一次游學,蘇州中學偉長實驗部2015級的全體同學來到首都北京進行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課程。以游學的方式來一場畢業(yè)深度之旅,同學們親身感受古都百年來的歷史變遷,觸碰歷史遺留下的斑駁印記,體悟建國以來北京發(fā)生的巨變,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水木清華的熏陶。
關(guān)于畢業(yè)游學,蘇州中學偉長實驗部會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不斷進行游學地的調(diào)整。前幾屆去過南京、西安,今年定在了北京。5月1日至5日,130個偉長學子在十多位老師的帶領(lǐng)下,前往北京開啟研學之旅。
北京作為首都,是我國第一大城市。同學們在北京行走數(shù)里,每天的步行數(shù)都達上萬。到達北京后的第一天,清晨四點,老師和同學就踏上了天安門之行。在天安門廣場觀摩莊嚴的升旗儀式,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在國家博物館觀賞歷史文物,下午,參觀了故宮博物院,偉長師生們被明清宮廷建筑的宏偉氣派所震撼,對北京城的人文地景風貌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增進了對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了解。還去了孔廟國子監(jiān)學會了拜師禮節(jié)等內(nèi)容。
第二天,便是親臨八達嶺,登頂長城,在感受雄關(guān)萬里氣魄的同時磨練意志。在一個又一個陡峭的坡道上,大家互相幫扶,盡管汗水不斷從額頭滑落,盡管同學們的雙眼都被陽光照得睜不開了,可最終大家堅持登上了最高城樓。接下來與科技博物館、國家體育場和奧林匹克公園近距離接觸,帶給同學們前所未有的震撼。大家覺得逗留的時間太短。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在發(fā)揚中國精神的同時定下人生目標,奮勇當先,力爭上游。
在科技博物館身臨其境地體驗
游學中,偉長學子幾多歡笑,幾多思考,幾多積淀
游學游學,“學”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各個景點,講解員的深入講述便是學習,學習相關(guān)的歷史典故。然后,便是在高等學府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這次,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北京大學沒去成,為了彌補學生的遺憾,老師帶大家去了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舊址。這里也被稱為北大紅樓,靜靜佇立在喧鬧繁華的街邊。拜謁紅樓的時候,從同學們聚精會神觀看圖說、聆聽講解的肢體語言中,讓人看到了五四精神得到了傳承,這種精神宛若長了翅膀,又飛出了紅樓……
而在水木清華的一整天,沉浸在文化的馥郁氣息中,同學們時刻勉勵自己追逐夢想。清華志愿者社的博士、碩士生帶大家參觀了校園標志性建筑,跟隨他們的腳步,同學們漫步于清華校園,感受著荷塘月色的靜謐淡泊,水木清華的嫻靜安然,大禮堂的大氣恢宏,清華學堂的優(yōu)雅別致。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懇、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深深感染著每一個人。清華園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孩子們心中冉冉升起了一個個求學夢。
兩場講座更是讓大家獲益匪淺。一場是聆聽“清華校史”,一場是清華學霸談考試、大學和人生的思考。最后參觀了校史館、藝術(shù)博物館,博物館藏品一萬三千余組件,絕大多數(shù)來自美術(shù)學院自1956 年以來歷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及社會賢達的捐贈。博物館彰顯了一所大學的文化底蘊和氣質(zhì)。
清華著名校友錢偉長先生的故事同樣激勵、鼓舞著偉長學子成才報國的理想,希望未來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上有一份屬于他們的光和熱。
最后一天參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游覽了昆明湖、長廊以及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大家既慨嘆于長廊中栩栩如生的廊畫,也流連于恬靜幽美的自然風光。
而當邁入滿目瘡痍的圓明園,親眼目睹昔日的萬園之園化為殘垣斷壁的景象時,每位同學心中不由產(chǎn)生了一種悲涼與嘆惋。歷史引出同學們對于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深刻思考??吹窖矍暗囊磺?,同學們觸動很深,深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以史為鑒,不忘初心。
【后記】為了此次游學,偉長實驗部的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和聯(lián)系。讓同學們擺脫書本的單一學習模式,走出平時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還借此機會體驗了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品嘗了當?shù)靥厣朗场6钭尨蠹一匚兜倪€是“清華宴”,園子大就是任性,食堂多達二十余間,實至名歸的吃貨天堂。在北京游學的這五天,幾多歡笑,幾多感慨,幾多思考,幾多積淀。幾千里的行程,不同尋常的收獲。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寫下篇篇美文。這段經(jīng)歷,將成為偉長學子們成長中最美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