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向前推進,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群眾文化工作面臨著諸多新挑戰(zhàn)、新任務。作為群眾文化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美術工作,也需要以新思路、新方法來不斷完善,不斷進步。本文分析了目前美術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策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 美術工作 問題 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泵佬g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形式。美術活動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需要的工具也較為簡單,且觀賞性很強,因此深受群眾喜愛,參與人群也非常廣泛。目前,我國群眾文化美術工作整體呈健康發(fā)展之勢,各種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優(yōu)秀作品層出不窮。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群文美術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工作效果和質量距離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尚有差距,如何做好該項工作,需要我們重視并解決。
一、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種類不夠豐富
目前,受社會上興起的國學熱影響,群文美術形式側重于國畫、書法。在基層群文美術作品展上,這兩類作品數(shù)量占非常高的比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其實美術涵蓋面是很廣泛的,書畫、雕塑、工藝、篆刻等都屬于美術范疇,特別是剪紙、印染、年畫、扎燈等民俗美術,因貼近群眾生活,本應更易于推廣傳播,但現(xiàn)實中卻往往被冷落,甚至一些美術種類年輕人都聞所未聞。這種情況不但造成群文美術活動種類不夠豐富,而且也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二)專業(yè)支持不夠充分
這個問題在基層群文單位尤為突出?;鶎尤何母刹坑捎诰幹葡拗?,人數(shù)不足,往往需要身兼數(shù)職,一專多能。很多干部并沒有專業(yè)美術教育經(jīng)歷,美術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缺少專業(yè)美術人才,不但影響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對群眾美術的輔導水平,而且也限制了組織文化活動的思路,致使許多優(yōu)秀的美術種類沒有被發(fā)掘、利用。
同時,在經(jīng)濟相對落后地區(qū),群文活動條件較差,缺少專業(yè)的美術活動場所和工具,這也從硬件上制約著群文美術工作的開展。
(三)群眾對美術的需求差異較大
群眾的文化層次、年齡、民族傳統(tǒng)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對美術的理解和認知存在較大差異性。例如在美術展中,面對同一美術作品,有的觀者贊賞不已,有的就表示不知所云,甚至還有的會非常排斥。這會讓我們的群文美術工作者感到無所適從,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對美術題材、種類和形式的選擇上難度非常大,工作不好開展。
二、開展好群眾文化美術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群文美術工作,除群文單位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是經(jīng)濟支持。政府主管部門需要重視群文美術工作,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時,群文單位要積極走出去,主動與企業(yè)、學校開展合作,例如舉辦企業(yè)冠名的美術展、進行美術進校園活動等,以獲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人才支持。專業(yè)美術人才不僅僅在高等美術院?;蛘吒骷壝绤f(xié),很多人才就在我們身邊,如美術世家、民間美術老藝人、以美術為生的自由職業(yè)者等,群文單位要主動聯(lián)系他們,靠近他們,爭取他們的專業(yè)支持,同時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展示作品的平臺,形成雙贏局面。
(二)在群眾中營造美術氛圍
群文單位應開拓工作思路,避免閉門造車,通過多種途徑在群眾中營造美術氛圍。
一是結合不同人群或單位特點開展專項美術活動。例如社區(qū)美術活動、企業(yè)美術活動、學校美術活動等,讓不同階層、不同職業(yè)群體都能接觸到美術,找到適合自己的美術形式,同時也使美術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滲透。
二是開展群眾性美術作品展。首先,展出作品不能只局限于名作,而是要貼近群眾,如題材上是群眾熟知、形式上是群眾易于接受的,這類作品即便從專業(yè)角度看不夠優(yōu)秀,但群眾能看懂,從而讓群眾改變對美術曲高和寡的認知,能拉近美術與群眾的距離。其次,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不局限于專業(yè)人士,而是可以進行群眾創(chuàng)作專題展,讓群眾感受到美術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
(三)提升群文干部隊伍工作能力
群文干部隊伍的工作能力,直接影響著群文美術工作的開展質量,影響著群眾的滿意度。我們要通過自身學習,提高美術理論和工作業(yè)務能力;通過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真實需求,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方向性;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增強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責任感,力爭打造出理論過硬、業(yè)務嫻熟、作風優(yōu)良的群文干部隊伍。
三、結語
美術工作在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群眾文化工作者要針對新時代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不斷更新認識,提高水平,完善舉措,切實做好該項工作,為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促進社會文化藝術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彤潔.談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活動管理[J].音樂生活,2015(03).
[2]劉丁.關于美術創(chuàng)作風格的本位思考[J].文教資料,2015(29).
(作者簡介:周游,男,本科, 深圳市龍崗區(qū)文化館,初級,研究方向:群文美術)(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