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趣】
問:每次吵架過后總覺得自己沒發(fā)揮好,該怎么辦?
答:人生中永遠發(fā)揮不好的六件事,和喜歡的人聊天、買東西砍價、吵架、吃自助餐、面試、考試。
我以前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飆眼淚,明明不想哭,腦子也很清楚該怎么反擊,可眼淚就是控制不住地流出來,連聲音也變成哭腔,瞬間氣勢全無。遇到那種比較厲害的人,我說一句,別人可以用一百句頂回來,到最后我只會支支吾吾,激動起來還會渾身發(fā)抖。事后,夜深人靜的時刻,我眉頭緊鎖、低頭沉思,心里還原吵架的場景,總覺得吵架時的批判性不夠,力度不夠,眼神語氣配合度不夠。自我琢磨一番后,開始幻想他怎么說,我怎么接,或者想出一句精妙的反擊,一遍遍地排練。萬一他不按套路出牌,我還有萬能句留著備用。排練結(jié)束后,心情莫名順暢,真想立刻打電話讓他出來再吵一次。
所以嘛,吵架就像學習一樣,要學會總結(jié)反思,吵架前復習各種招數(shù)和金句,吵架時沉著應對,吵架后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哪個吵架高手不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那些吵了一百次還被人一句話懟哭的,主要還是不注重經(jīng)驗總結(jié)。
長大一些,我就不和別人吵架了,但仍會遇到那種一句話噎死你的人,有時會腦袋空白不知道怎么回嘴,有時候回嘴了,但事后想起來覺得不夠毒,真是特別窩火?,F(xiàn)在呢,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女子,絕不輕易吵架,因為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會降低。無論對方說什么,我只回一句“嗯,你說得對”,然后保持微笑。
問:放假回家總是被我媽嫌棄,該怎么做才能讓她滿意呢?
答:我媽最愛說的話就是“你沒回來,家里一塵不染,你一回來,家里就成了豬圈!”家里的冰箱壞了,電視壞了,廁所堵了,遙控器不見了,全都怪我。窩在家里,她會說:“你一天天地擱家里坐月子嗎?”讓我別整天待在家里,然后我就出去玩,回來她就開始盤問: “去哪了?跟誰玩?。繋讉€人???男的女的?玩啥了?在哪吃的?吃的啥?花多少錢?聊啥了?整天就會出去瘋,不著家,長大你也嫁不出去。”然后我就再也不想出去了。
后來我學乖了一點,主動做午飯、晚飯,每天都拖地,自己洗衣服。即使這樣,還是被罵,因為一玩手機超過5分鐘,她就會說:“整天就知道玩手機?!辈煌媸謾C,瞎坐著,她也會說“你說你吃了睡,睡了吃,你是天蓬元帥投胎嗎?你就不能看看書?”我一個職場達人,回來好不容易休息幾天,讓我看啥書?我把之前剩下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寫了?
活了20多年,我至今沒讓我媽滿意過,但經(jīng)驗多少還是有點。具體實踐步驟是,建議別問媽媽要錢,別碰手機,往死里看書,往死里做作業(yè),家務活搶著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只要你能做的。晚上的話,家務活做完了就去睡覺,早上要比全家起得都早,起來了就開始做家務活。
理論層面上,指導原則就是媽媽永遠是對的。如果媽媽錯了,一定是你看錯了。如果你沒有看錯,一定是你的想法錯了。如果你沒有想錯,只要媽媽不認錯,媽媽就沒錯。如果你不認錯,你還說媽媽的錯,那就是你的錯。如果媽媽真的錯了,請參考“媽媽永遠是對的”。
【知心】
問:為什么我明明這么努力,卻還是沒有進步?
答:很多同學都熱衷于標榜自己的勤奮,因為這樣滿足了“我需要勤奮”的心理。但實際上并不能真的成長起來。有的人在書桌前坐了一天,卻一邊學一邊玩,卷子做了一堆,卻一道題都沒有記住;而有的人只在書桌前坐了幾個小時,在這段時間中,他全神貫注,把做過的每道題都記在腦子里。
低品質(zhì)的勤奮和高品質(zhì)的努力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用老百姓的大白話說,就是一個不動腦子,一個動腦子。你覺得勤奮就是早起、熬夜,不浪費每一分鐘。于是,每天熬夜學習,早晨暈頭轉(zhuǎn)向,長期的晚上不睡、白天缺覺,你的身體越來越差,心情越來越煩躁。為什么別人每天都神采奕奕,為什么別人就不困還身體好,自己怎么就那么挫?他們都不是人嗎?事實是,你只看到了表象,沒看到精髓;你勤奮得太表面,像沒天賦的演員。
除了極少數(shù)的天生精力達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學霸每天晚上10點睡覺,早晨5點多起床背書。你光看見5點起了,學了兩天,渾渾噩噩了兩天,自己說啥也起不來了,人生絕望了?,F(xiàn)在很流行什么“早起黨”,每天5點起床打卡,太多人用“5點起床”的幌子表示自己很勤奮,曬在朋友圈里,好像自己就足夠努力了。但努力之后的~整天,你過得好嗎?你進步了嗎?你效率高嗎?打卡只是一個行為,關(guān)鍵是背后的行為習慣。所有人都5點打卡,但不意味著你8點起就失敗了。相反,如果你晚上效率高,做作業(yè)到12點,晚一點起床,白天效率極高,這就是有效的時間安排。
對勤奮的理解,不要膚淺地停留在儀式感上,而忽視了勤奮的本質(zhì)意義。
問:絕望的時候怎么辦?
答:不只是你,這世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活著。不管年齡多大,都有艱難無助的時候。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帖子討論“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是什么讓你堅持了下來”,客戶難纏、工作勞累、愛人出走、健康告急、家人冷淡、被追債禁錮等等,似乎大家都能說出自己“最艱難的時刻”。但到底什么才算是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好像并沒有確切的答案。
每一個一敗涂地或走投無路的當下都被認為是最艱難的,但是未來總向你不定期投放各種炸彈,轟炸你的底線,告訴你什么是更艱難。小時候媽媽生病,以為是最艱難的時刻,后來證明并不是;十幾歲的時候高考失利,以為是最艱難的時刻,后來證明并不是;二十幾歲的時候失戀,以為是最艱難的時刻,后來證明并不是;工作的時候犯過一個大錯誤覺得天要塌了,以為這就是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了,后來證明也不是。人生永遠有更艱難的選項出現(xiàn),無法評判哪一個最艱難。
上學的時候,遇到丁點兒的事,就覺得自己好艱難,好辛苦,好無助,好絕望。但工作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哪有那么多時間讓你絕望,每天都懷著一種彈盡糧絕的恐慌,吃完上一頓不知道下一頓在哪兒。每天都懷著一種漂泊無依的茫然,不屬于任何一個群體,沒有任何退路。在繁華的城市里,沒房子,沒親人,沒存款,風可吹,日可曬,雨可淋。每口吃的飯、每月住的房,都要真金白銀來換。不敢沒有工作,不敢任性,不敢偷懶,不敢隨便放棄。哪有什么勇氣和堅持,不過是生活推著自己向前罷了。
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不會幼稚地想什么“這一定是上天給我的考驗吧”,不會自暴自棄或者“打雞血”麻痹自己,更不會相信什么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撐過了這一刻的艱難,還有下一刻的艱難。只是努力去適應現(xiàn)實、解決問題,就像練習瑜伽做很令人疼痛的動作時,老師會溫柔地說: “接受疼痛,適應疼痛,你的身體就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