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閆凌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游覽,總會不經(jīng)意間就遇見一座雕塑,或者一處涂鴉。這些立意新穎,給人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雕塑作品和涂鴉,代表著古巴的現(xiàn)代精神,是城市之魂。
在街心花園、馬路邊常有為路人提供的座椅,這些座椅用抽象的手法打造,椅背是一個人,有手有腳,而腳是椅背的支撐。乍看有點像畢加索畫作的風格,兼顧藝術(shù)性與實用價值。
筆者住的民宿附近有個小廣場,立有一尊令人非常震撼的鐵藝雕塑。這是由古巴雕塑家拉斐爾·圣·胡安教授在2015年哈瓦那雙年展為紀念古巴婦女的精神而創(chuàng)作的女性半身像,名為《春天》。整個雕塑由無數(shù)個立體的小鐵片組成,高26英尺,相當于兩層樓。帶著強烈的渴望的表情,她凝視著前方,她的頭頂上是鮮花皇冠。雕塑家花了大力氣打造她的頭部,其他部分用了大量的鏤空,甚至眼睛也是鏤空的。明艷的陽光從中穿過時,閃爍著迷離耀眼的景象,是一個現(xiàn)代派藝術(shù)作品(如圖)。
革命廣場的公園有一座約翰·列儂的紀念雕塑。作為“披頭士”的樂迷,已故古巴領(lǐng)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當時親自為這座雕塑揭幕,一起和全球樂迷哀悼這位音樂英雄的逝去。
在著名的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廣場上,有一座兩人對坐交談的雕塑。頭、手、腳都有,身體是空的,卻并不妨礙人們想象他們正在交談的神情。這種不完整給了人遐想的空間,有了更多欲說還休的意味。
小花園里有堂吉訶德的雕像,騎著驢或者拿著長矛、盾。腰部或腿部僅僅用線條去勾勒,筆者突然想起簡單即是大美的藝術(shù)原則,不由得心生敬意。
走著走著,也許在一些不知名的街道上,就碰到了讓人驚艷的涂鴉。緊靠著破舊居民樓的一面墻,畫著平躺著的女孩。斑斕的色彩給破敗的街區(qū)增添了靈動的氣息。另一些墻面用簡單的線條畫出玩滑板、踢球人的形態(tài),寥寥數(shù)筆把人物神態(tài)勾勒得栩栩如生。
這些城市公共區(qū)域的雕塑、涂鴉,裝飾了城市,潛移默化地提升了普通大眾的藝術(shù)欣賞水平,令游人久久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