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
肺部疾病類型多樣,且極易出現(xiàn)誤診現(xiàn)象。在現(xiàn)有檢驗醫(yī)學技術發(fā)展的今天,對不典型肺結核與肺癌的診斷技術和鑒別技術都在提高,其影像學表現(xiàn)和診斷工具的更新,勢必對疾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科學的指導,對降低誤診率,提升患者生活和生存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價值本次研究中,借助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的影像學研究方法,以期為不典型肺結核與肺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臨床依據(jù)[1-2]。具體檢驗價值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醫(yī)學研究對比法,選定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者56例,按照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檢查疾病類型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肺癌)和觀察組(不典型肺結核),各28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2.01±1.25)歲。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齡54~71歲,平均年齡(62.11±1.15)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篩查對象 不同程度的結核病全身癥狀,其中以低熱、盜汗、乏力、失眠、消瘦、月經(jīng)失調(diào)和閉經(jīng)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常見癥狀;肺上部尤其肩肝間出現(xiàn)叩診音濁、濕啰音等無陽性體征;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反應,提示體內(nèi)有活動性結核病灶;血清學檢查不排除血沉無變化者;X線檢查等早期發(fā)現(xiàn)、分型和分期,確定病變性質(zhì)、范圍、部位、轉(zhuǎn)歸以及治療方案;痰結核菌檢查和纖維支氣管鏡及活組織病理檢查診斷。
痰液細胞學檢查發(fā)現(xiàn)有癌細胞;胸部X光可見一公分以上腫瘤;CT確診腫瘤與周圍組織關系。
1.3 方法 按照檢驗疾病類型不同,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肺癌)和觀察組(不典型肺結核),臨床觀察和對比兩組動脈期碘、水含量,有效原子序數(shù)。
采用GE公司標準定量分析體模,體模圓周上9個孔,共安裝3個試管(ROI1,ROI2,ROI3),試管長度100 mm,外徑25 mm,內(nèi)徑18mm,其內(nèi)裝有不同濃度標準碘液,濃度依次為0.6 mg/ml、0.4 mg/ml、0.2 mg/ml。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動脈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數(shù)、能譜曲線斜率、能譜曲線下面積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檢查指標情況(x±s)
肺結核(tuberculosis)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由于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多不典型,且常規(guī)與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體征癥狀形似,極容易誤診[3-4]。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新型靶向藥物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療,肺癌組織學分型尤其是腺癌與鱗癌的準確區(qū)分在NSCLC的診斷中變得越來越重要[5]。臨床實踐具體研究中,常將肺結核的不典型類型誤診為肺癌,而給臨床診療工作帶來不良后果,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的應用研究,勢必成為診斷和鑒別診斷兩種不同肺病的契機。肺癌在早期并沒有什么特殊癥狀,僅為一般呼吸系統(tǒng)疾病所共有的癥狀,如咳嗽、痰血、低熱、胸痛、氣悶等,在診斷治療中兩項疾病往往容易混淆和誤診,不僅增加了患者治療費用,同時也對患者的疾病控制不利[6-7]。
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的影像學研究中,常將其作為診斷鑒別診斷不典型肺結核與肺癌的重要參考性診斷工具,并在后續(xù)治療中作為監(jiān)測病情,預后的重要內(nèi)容。文獻資料進一步佐證,動脈期能譜CT定量參數(shù)的比較:腺癌K40-65keV、碘(水)濃度、水(碘)濃度分別為(2.61±1.72)、(1.24±0.77)mg/cm3、(1024.46±14.06)mg/cm3,鱗癌分別為(2.00±1.79)、(0.94±0.86)mg/cm3、(1027.77±9.47)mg/cm3,兩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Z值分別為-3.082、-2.946、-3.045,P<0.01)。數(shù)據(jù)佐證效果來看,結核組與肺癌組動脈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數(shù)(Effective-z)、能譜曲線斜率分別為(12.48± 3.34)vs(8.66± 0.22)、(17.94±4.25)vs(0.56±0.15)、(8.36±0.18)vs(0.85±0.21);ROC(線性回歸分析法)曲線分析顯示能譜曲線斜率鑒別不典型結核與肺癌曲線下面積為0.91,具有較高的鑒別準確性,當曲線斜率閾值設定為0.69時,靈敏度為91.7%,特異度為80%。
本研究的分析數(shù)據(jù)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動脈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數(shù)、能譜曲線斜率、能譜曲線下面積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印象學表現(xiàn)為分葉征、毛刺征、支氣管充氣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與增強掃描相比,診斷正確率更高。流行病學的研究中,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和CT影像學表現(xiàn)及誤診情況研究中,將不典型肺結核分為結節(jié)或腫塊型,節(jié)段或肺葉實變型,空洞型,支氣管內(nèi)膜結核、肺底結核及粟粒結節(jié)型。誤診率超過一半,而在實踐中,依據(jù)各種影像征象進行綜合分析,并對病灶進行動態(tài)觀察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肺結核的診斷率。
不典型結核與肺癌CT初診誤診病例中,通過發(fā)病部位、發(fā)病年齡及CT表現(xiàn)和痰檢、活檢或臨床抗癆治療療效監(jiān)測中,對患者綜合判斷,避免誤診和漏診,提供了檢驗學依據(jù),尤其是在診斷分型中,針對孤立結節(jié)或腫塊型、肺炎實變型,肺不張型,空洞型,多發(fā)結節(jié)型,磨玻璃密度型等常見肺癌類型的診斷中,通過掃描圖示,實踐對多數(shù)患者的合理診斷[8]。
循證多方研究結果價值,在規(guī)范化診治的基礎上,通過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獲得新發(fā)現(xiàn)并逐步應用于臨床,從而提高肺癌早期篩查的準確率,從分子病理水平對肺癌進行分子分型,充分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采用CT定量分析方法掃描出肺部結節(jié)病灶,可提高檢出率,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對早期肺癌的篩選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可顯著降低晚期肺癌的診斷數(shù)量,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率,進一步降低被檢者肺癌病死率。在實踐平臺中,通過對動脈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數(shù)、能譜曲線斜率、能譜曲線下面積的靈敏性、特異性、清晰度和分辨率及其肺結核的不典型征象的表述實踐中。證實為差異性鑒別診斷,且被證實為有效的診斷。
綜上所述,不典型肺結核與肺癌的影像學診斷中CT能譜成像動脈單期定量分析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確切,具有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及其靈敏性和特異性價值,值得臨床實踐中作為診斷的重要價值參考落實到患者的疾病診斷中,為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后提供影像學依據(jù)。
[1] 田揚,趙衛(wèi),胡繼紅,等.結節(jié)或腫塊型不典型肺結核的CT表現(xiàn)及誤診原因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8):1298-1301.
[2] 李琦,羅天友,呂發(fā)金,等.能譜CT定量分析在確定非小細胞肺癌病理類型中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7,51(4):257-261.
[3] 鄭昊,王安武,陳盈,等.動脈期CT能譜在不典型肺結核與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1):1838-1840,封3.
[4] 傅鋼澤,吳恩福,殷薇薇,等.易誤診為肺癌的不典型肺結核CT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3):358-361.
[5] 呂巖,謝汝明,周新華,等.肺結核與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1):8-12.
[6] 董瓊雄,鄭湞湞,黃鑰潘,等.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臨床及CT影像學特征[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3):40-42.
[7] 蔡親磊,陳洋,郭珊熹,等.成人不典型肺結核58例影像表現(xiàn)及誤診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23(16):97-100.
[8] 謝汝明,呂巖,周震,等.33例肺結核不典型CT征象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4,36(3):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