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周易》是我國極為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在我國東晉時期得到了廣泛傳播,并且在文學藝術領域都有所表現(xiàn),因而本文謹就《周易》在東晉時期的傳播及其對文學藝術的影響進行闡述,這對研究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脈絡,研究《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周易》;東晉;文學藝術
前言: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文學藝術發(fā)展最為繁榮的階段之一,也是我國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重要的轉折階段,這一時期在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給中華文化留下了燦如繁星的瑰寶。同時,由于這一時期的社會動蕩不安,時代的滄桑巨變給人們以巨大的沖擊,人們開始問道于天地鬼神,開始思考天地、生命、萬物與陰陽之間的關聯(lián),因而東晉時期的道學與玄學之風十分繁榮。
一、《周易》在東晉的傳播
(一)國學傳播
東晉是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的學術思潮非?;钴S,文化環(huán)境豐富多彩,而在這一時期,《周易》最為最為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國學傳播,比如王弼的易理派易學,其所著的《周易注》是東晉官學傳播《周易》的重要事件,《周易注》的著述,反映了東晉時期易理易學在官方文化的地位,《經(jīng)典釋文序錄》中記述“江左中興,《易》唯置王氏博士”,可見“王氏”在官方傳播《周易》方面的巨大作用。盡管就這一時期的“王氏”究竟是王弼還是王肅在學界有所爭論,但在東晉時期,官方傳播是《周易》傳播最為主要的途徑缺失毋庸置疑的。
(二)府學傳播
府學是中國古代的地方學校,東晉時期或稱庠序,或稱郡學,本文統(tǒng)稱為府學。府學傳播是《周易》傳播的重要場所之一,《周易》也是東晉府學教育教學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東晉豫章太守范寧“在郡大設庠序……遠近至者千余人”,并且在庠序中開設《五經(jīng)》課程,培養(yǎng)了一批通曉《五經(jīng)》的學生。范寧是東晉時期影響最大的地方《周易》傳播者,但并不代表范寧所遵循的是王氏易學,事實上,范寧認為王氏易學違背了傳統(tǒng)儒學,認為浮夸的虛玄學風正是始于王弼、何晏與夏侯玄,并且著述了文章駁斥王何二人。
(三)私人傳播
東晉時期私人辦學較為盛行,比如東晉范宣、郭璞、步熊等人均辦過私學,為《周易》的傳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名聲最顯的就是郭璞和范宣二人,《晉書》記載說,江州人士精通經(jīng)學就是范宣開設私學、弘揚《周易》所起到的作用。出了這些文人與方式之外,還有很多宗教人士也著書立說傳播《周易》,比如高僧慧遠,年少時是府學的諸生,精通《三藏》和《周易》,并且在其詩文中大量使用了《周易》中的詞句與概念,以《周易》與佛理相互印證,進而提高自己的佛學水平。除了以上三種傳播方式之外,上層名流與文人騷客之間的“清談”,是當時文人名士所熱衷的文化活動,也是《周易》傳播的重要路徑[1]。
二、《周易》對東晉文學藝術的影響
東晉時期的文學藝術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易》的影響,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郭璞、干寶、陶淵明等。其中,郭璞是正一道教徒,世傳易學,精通道術,是東晉時期極為著名的方士,曾注釋《周易》《葬經(jīng)》等古籍,其所做詩文中明顯帶有《周易》的烙??;干寶的著作《搜神記》是中國最早的志怪小說,其中明顯受到《周易》的影響,《搜神記》中記載,有人傷病垂死,郭璞占卜,不吉利,因此用厭勝之術治愈了這個人;陶淵明很早就熟讀《六經(jīng)》,并且將《周易》中的內(nèi)容應用于其詩文寫作當中,比如陶淵明《飲酒》《還舊居》《感士不遇賦》等詩文中均就《周易》有所涉及,如“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蛘唧w現(xiàn)了作者在《周易》的影響下對天地自然的思考等,比如作者在《讀<山海經(jīng)>》中寫到“天地共俱生,不知幾百年”等等。
出此之外,還有許多東晉時期的詩人、方士或名士受到《周易》的影響留下了作品,如劉琨、顧愷之等等。而在這一時期,這些詩人名士在作品中受到《周易》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其一,將《周易》中的概念融入詩文作品中,比如“八卦”意象、太極、陰陽等,如陶淵明“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中的“巽、坎”就是八卦的卦名,其中巽象征“風”,坎象征“水”,各有不同;其二,將《周易》中的“象”的概念納入詩文寫作當中,比如陶淵明“大象運四時,功成者自去”,就很好地運用了“象”的概念來契合詩文主題;郭璞“進則保龍現(xiàn),退則觸藩羝”一句中,所運用的“象”,出自《周易》中的“見龍在田”一句,其意在于,出仕則見龍在田,大展拳腳;退隱則如同公羊角觸到藩籬,進退失據(jù)。通過這樣的表達,不僅更加形象,并且更加生動自然,將詩文的“意”與《周易》的“象”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提高了詩文的藝術性[2]。
結語:東晉時期,《周易》的傳播主要通過國學、府學等官學,以及私學與清談等民間活動進行傳播,其中涌現(xiàn)了大量在易學與玄學方面有所成就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著述,也通過詩文著述表現(xiàn)出了這一時期《周易》的巨大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曉毅.王弼《周易注》與東晉官方易學[J].周易研究,2013(06):23-27.
[2]劉育霞.《周易》對陶淵明詩文的影響——兼議易學在東晉的傳播[J].周易研究,2015(01):77-83+90.
作者簡介:
康任鵬(1996-)男湖南長沙人,民族:漢,職業(yè):學生 學歷:中南大學2014級信息安全專業(yè)1402班,國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