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喜偉
【摘要】 目的:對完全腹腔鏡與開腹肝切除術治療左外葉肝細胞癌的效果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來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完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39例左外葉肝細胞癌患者為研究組,以同期接受開腹肝切除術的39例患者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失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55.36±36.12)min,短于對照組的(189.16±52.61)min,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167.84±40.21)ml,少于對照組的(263.17±54.12)ml,研究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2.31±0.61)d,
短于對照組的(3.82±1.02)d,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69±1.34)d,短于對照組的(10.86±2.02)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08、8.830、7.934、8.167,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13%,低于對照組的20.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129,P<0.05)。結(jié)論:采取完全腹腔鏡手術治療左外葉肝細胞癌,手術耗時短,術中失血量少,術后恢復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完全腹腔鏡手術; 開腹肝切除術; 左外葉肝細胞癌; 隨機對照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4-0138-03
肝細胞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治療方法較多,常見的有肝細胞移植、肝移植及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等,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進步,腹腔鏡肝切除術的應用逐漸廣泛[1-2]。本研究就完全腹腔鏡與開腹肝切除術治療左外葉肝細胞癌的效果進行隨機對照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左外葉肝細胞癌患者78例,均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術患者,納入標準:(1)術后經(jīng)病理證實為肝細胞癌患者;(2)腫瘤處于左肝外葉,腫瘤直徑在8 cm以內(nèi),不存在轉(zhuǎn)移性病灶、衛(wèi)星灶;(3)肝功能分級為Ⅰ級、Ⅱ級;(4)符合手術治療條件;(5)未接受過上腹部手術[3]。排除標準:(1)心肺功能不全患者;(2)處于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3)腫瘤已對周圍組織產(chǎn)生影響或向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4]。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自愿參與,由本人或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患者不同手術方式進行分組,每組39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32~79歲,平均(56.5±6.1)歲;肝功能分級:Ⅰ級16例,Ⅱ級23例。研究組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33~79歲,平均(56.4±5.9)歲;肝功能分級:Ⅰ級15例,Ⅱ級2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肝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開腹肝切除術,行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臥位,于患者右側(cè)肋緣選取切口位置進行開腹,開腹后,對患者的腹腔狀況進行探查,將患者左肝游離,對左肝靜脈進行粗解剖,順預切線將左肝外葉切除,完成后,對切口進行清理和縫合,結(jié)束手術[5]。
研究組患者行完全腹腔鏡手術,將患者臍孔上緣皮膚切開10 mm,穿刺置入氣腹針建立氣腹,保持14 mm Hg的氣腹壓,拔出氣腹針后,將直徑為10 mm的Trocar置入[6]。采取四孔法(五孔法):于患者的臍下緣取觀察孔,取臍部與劍突連線的中點作為主操作孔,分別于右側(cè)鎖骨中線肋緣下和右腋前線肋緣下取輔助操作孔,手術過程中,視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于患者左側(cè)鎖骨中線肋緣下取另一個輔助操作孔[7]。首先確定患者肝臟腫瘤所處的位置,確定不存在轉(zhuǎn)移現(xiàn)象后進行手術。觀察完畢,選擇超聲刀將左肝進行游離,先后將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左側(cè)冠狀韌帶、左三角韌帶和肝胃韌帶進行離斷;游離左肝時,注意不要過度,分離至其靜脈的左側(cè)緣,只行預解剖便可[8]。選擇電凝刀,在肝臟表面將預切線劃好,換用超聲刀對肝實質(zhì)濟寧斷離,注意應由淺入深,且在此過程中,應降低患者的中心靜脈壓至3~5 cm H2O;將肝左外葉血管蒂分離后,使用Hem-O-lock結(jié)扎鎖夾閉后(或絲線結(jié)扎后)離斷;用超聲刀繼續(xù)對肝實質(zhì)進行離斷,粗解剖左肝靜脈后,協(xié)助手術人員將肝左外葉向前下方牽拉,術者使用直線切割閉合器,從主操作孔將左肝靜脈與周圍部分肝組織完全閉合,對閉合效果進行檢查,首先確保直線切割閉合器的端頭從左肝上間隙露出,其次,要確認端頭沒有夾閉膈肌,確認無誤后,將氣腹壓降至11 mm Hg,對左肝靜脈進行離斷,將離斷出的標本裝入標本袋。對肝創(chuàng)面進行沖洗,并使用氬氣刀止血,若出現(xiàn)膽瘺,采取夾閉或縫扎方式處理。將主操作孔擴大以完整取出標本,在肝斷面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失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也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1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肝癌是發(fā)病率較高的癌癥類型,尤其在男性群體中,肝癌已經(jīng)成為癌癥相關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9]。其中肝細胞癌所占的比例最大,為70%~85%,因此其治療也是臨床實踐研究的重點[10]。
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逐漸廣泛和深入應用,腹腔鏡手術也逐漸被應用于肝細胞癌的治療當中,但是具有較大的爭議,主要原因在于切除時較易出現(xiàn)出血和氣體栓塞等風險事件[11]。隨著技術的進步,腹腔鏡手術的技術與設備都不斷更新,結(jié)合影像學的檢查結(jié)果,使用超聲刀進行逐層解剖且對肝實質(zhì)進行斷離,顯著降低了出血等情況的發(fā)生,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顯著提升[12]。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遠遠短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也顯著少于對照組,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劉啟等[13]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完全腹腔鏡手術應用于左外葉肝細胞癌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熊勇,王何斌,劉德欽,等.完全腹腔鏡與開腹肝切除術治療左外葉肝細胞癌的效果比較[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4):735-738.
[2]馬逸云,蔣華,張宏亨.腹腔鏡肝切除術與開腹肝切除術治療肝硬化肝細胞癌患者的效果比較[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0):1916-1919.
[3]楊開金,李建偉,陳健,等.腹腔鏡解剖性肝段切除術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6,38(10):1127-1132.
[4]葉鋼,馬鈺,唐成佳,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細胞癌的Meta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3):184-190.
[5]鄧維,李強,張睿杰,等.開腹肝癌切除術與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治療肝細胞癌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2016,36(17):4226-4228.
[6]古建輝,李云濤,張國云.腹腔鏡與開腹肝部分切除術治療肝細胞癌臨床療效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6,27(9):1426-1428.
[7]周凡,羅志強,黃明文,等.完全腹腔鏡與開腹解剖性肝切除治療左葉肝細胞癌的病例配對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4):230-233.
[8]李建平,胡浩,顧元龍.腹腔鏡規(guī)則性肝左外葉切除和開腹手術治療肝癌的療效分析[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2,18(12):1277-1279.
[9]武金才,李灼日,周開倫,等.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在肝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和評價[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3):192-194.
[10]劉友志.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細胞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3):173-174.
[11]劉翀.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細胞癌的對比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2):102-103.
[12]陳高民,區(qū)奕猛.腹腔鏡解剖性肝左外葉切除術治療肝內(nèi)膽管結(jié)石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4):53-56.
[13]劉啟,宋福軍,張黎.開腹與腹腔鏡左肝外葉切除術治療肝內(nèi)膽管結(jié)石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8):656-657.
(收稿日期: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