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麗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某景點,一對外國夫婦和一對中國夫婦在長椅上坐著休息,他們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一邊玩耍,一不小心兩個小孩都摔倒哭了起來。外國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沒有聽到看到;中國父母忙上前把兩個孩子都扶起來并輕言安慰。這對外國父母對中國父母很不滿地說:“就應該讓孩子自己爬起來。你們把他扶起來,只會造成孩子對周圍人的依賴!”中國父母也非常生氣,回答說:“你們這樣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會很受傷,他會怎么看這個世界!”他們的爭執(zhí)引來很多人圍觀,大家議論紛紛。
這場育兒理念沖突的背后,卻有著深層文化因素。對這種沖突,你有怎樣的理解與思考?請你站在你贊成觀點的立場上反駁另一方的觀點,寫一篇駁論文。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作文。題目明確給出了任務指令,即必須圍繞深層的文化因素來談,從育兒理念沖突看文化差異,思考自身的成長。另外,需要注意,談“文化因素”時不能信馬由韁,必須緊扣“育兒理念”來思考。本題材料內(nèi)容為中外夫婦面對孩子的跌倒,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并對對方的做法提出質(zhì)疑,展示了中外家長不同的育兒理念。分析事件的根源,可得出原因:中外父母對孩子摔倒后的不同反應和做法,體現(xiàn)了中國和外國父母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的差異,而這種理念的差異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材料既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展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蓮娜齻€角度來立意:①認可中國育兒理念,可立意“注重育人以情”等;②認可外國育兒理念,可立意“注重育人以獨立”“防止‘巨嬰”等;③融合中西育兒理念,可立意“育人既要溫暖也須獨立”。
【佳作展示1】
關愛于心中 放手于眼前
高二(20)班 郭雪松
孩子摔倒,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中西方父母對其扶或不扶的做法也各有其文化因素的考量。然而世間挫折多如恒河之沙,經(jīng)常不期而至。因此,與其在孩子還沒有保護傘時無所適從,倒不如早些放手,讓孩子去主動經(jīng)歷風雨。
許多中國人都認為父母作為一家之長,本就該成為孩子遠離現(xiàn)實風雨的保護傘。于是,各個“小皇帝”“小公主”就成為一家之寶,甚至到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然而,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味地躲避生活中的挫折,不愿“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又怎能在日后承擔“天降大任”呢?父母對孩子放手,不是冷漠,而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xiàn)。
不可否認,身為未成年人的孩子心智都未曾健全,不能直面生活的挑戰(zhàn),需要父母的照顧;但過度的關愛,只會帶來身心的嚴重脫節(jié)。近日,貴州某師范學院因下雨積水,導致通行不便,于是一群女生手足無措,最后只能讓保潔阿姨背過積水區(qū)域。巨嬰之背,以至于踝,可悲可嘆!這不僅僅是保潔阿姨及女生的悲哀,更是那些家長未能早些放手的悲哀。
眾所周知,“教育是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雖然具體方法因人而異,但絕不會是“用一棵樹庇蔭另一棵樹,用一朵云裹挾另一朵云”。每一只長頸鹿出生時,母鹿都會把它踢倒,等待它用顫顫巍巍的四肢站起來,再踢倒……長此以來,及時站起的能力便得到鍛煉,否則它很快就會喪身于強敵之手。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也曾寫到:“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雛鷹試翼,振翅翱翔?!倍@“嘯谷”“試翼”的背后,又怎少了父母決然地放手?不然又怎會有“天空霸主”“叢林之王”的出現(xiàn)?“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蔽ㄓ懈改傅脑缛辗攀郑尯⒆又泵娆F(xiàn)實的風雨,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誠然,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外國的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中國父母對待孩子,既不能像以往一樣過度溺愛,也不能像“斯巴達”人一樣任其自生自滅。正所謂“太上忘情,不是無情,而是深情”。放手的背后,不是放棄,而是放心。父母應該做到關愛于心中,放手于眼前。讓關愛與放手同行,畢竟,籠中雛鷹雖然安逸,但卻無法搏擊長空。不如勇于放手,讓孩子像風箏一樣在天空翱翔;父母要做的,只是緊握著線,看著他們扶搖直上。
其實,人的成長就是一種“從游”現(xiàn)象,如同大魚帶小魚,由飽有學識、經(jīng)驗的師長、朋友等帶著一群群小魚,自由地游來游去,沒有攙扶,只有關注,沒有幫助,只有探索,從而長成本事;育兒也別無二樣!
【佳作展示2】
愛憐而扶也丈夫
高二(20)班 仇惟柯
孩子摔倒,本為常事,但扶還是不扶,爭論焦點關涉育兒方式。記得魯迅先生有一詩曰:“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讀之深以為然,放手自立固然可取,愛憐而扶也丈夫!
有人說,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實屬平常,若是不停幫扶,反會讓孩子依賴他人。這話看似有理,可是,如果多多跌倒才能收獲堅強,那些因父母冷漠放手而致使孩子叛逆、墮落甚至自殺的青年又作何解釋?據(jù)報道,最近一北大畢業(yè)生發(fā)萬字長文數(shù)落父母的冷漠嚴苛,可見受傷至深。如此悲情緣何而來?究其根源,恐怕不能不說,與家長的一味放手,置之不理,與孩子在幼小時沒有得到充足的陽光雨露有關;這樣,不僅不能得以滋養(yǎng),反而更容易在孩子心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傷痛。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亦投以回望?!备改甘呛⒆幼钣H近的人,家長的言行將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也一定會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在孩子身上得到投映。試想,當對孩子不管不問,毫不關心;那孩子對待別人是否也冷漠自私,不管不問他人疾苦?相反,若是能給孩子尊重,關心愛護孩子,那孩心中不也能充滿美好與陽光嗎?孩子的心恰如玻璃,你冷漠待之,它就會碎裂生出傷人的棱角;但若授以美好,示以陽光,它便會折射出彩虹般的希望。
魯迅先生的孩子吃飯時稱水餃變質(zhì),而其它人都覺得沒問題;后來先生便親口品嘗,才為孩子翻案。我想,有了父親此舉,孩子在未來,必定也會像父親這樣體察他人,關心他人。父母是孩子的教科書,真誠而親切地待子,必然能在孩身上見到回聲。讀《傅雷家書》,也能體味其中的情味。假使傅雷在傅聰為音樂會而猶豫不決時,不是極力鼓舞,而是任其自流,那么傅聰也不會有勇氣演奏了??梢?,父母的關心才是提升孩子心智的最好途徑。
然而,關心又常常為溺愛所聯(lián)系,但溺愛決然不同于關心與愛??ǚ蚩ㄕf:“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東西就是愛。”溺愛并不向深度、廣度延伸,它其實是無限的放任縱容,不加約束,與卡夫卡所言之愛完全不同;而關愛是適度且理性的美好,是真正的愛,扶僅是其中一個動作而已,一個熱心快腸罷了。因此,愛且不及于濫,這才是愛的真諦。
面對孩子摔倒,就該扶起來拍拍灰,告訴他下次努力。畢竟,教育是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若心與心相離,又如何喚醒孩子的靈魂。
[作者通聯(lián):湖北隨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