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學問從博 義行從一
        ——李阿山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評述

        2018-06-13 01:58:34
        閩臺文化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龍溪阿山縣志

        蔡 杰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李阿山先生整理校注的《嘉靖龍溪縣志》,2017年11月由中華書局印刷出版。李阿山先生籍貫福建龍海,是土生土長的漳州“本地人”,熟知漳南掌故,又精通訓詁學,積數(shù)十年之功對龍溪與海澄諸版縣志多施點校。故整理出版《嘉靖龍溪縣志》一書,應該說他是比較合適的。點校與詳注的整理方式與以往地方志的整理工作頗不相同,所以該書以扎實的乾嘉功夫為方志考證作注,可以說是當代方志整理的一部典范之作。

        一、嘉靖版《龍溪縣志》與校注本

        現(xiàn)存《龍溪縣志》共有六種版本,分別為嘉靖版、萬歷版、康熙版、乾隆版、光緒版、民國版。據(jù)嘉靖《龍溪縣志》中的內(nèi)容推測,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可能還有一本龍溪縣志,只是后來失傳了。所以嘉靖版《龍溪縣志》是現(xiàn)存最早的龍溪縣志。因為“此后府縣志,未見提及嘉靖《龍溪縣志》,可見嘉靖《龍溪縣志》于漳地早已失傳”。所幸寧波天一閣有收藏,嘉靖《龍溪縣志》得以保存。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jù)以影印,在漳州一中圖書館有收藏,故李阿山先生即以此影印本為整理底本。

        由于在漳地失傳的緣故,李阿山先生在《嘉靖〈龍溪縣志〉校注前言》中提出了嘉靖《龍溪縣志》的兩點文獻價值,即史料價值與??眱r值。首先,史料價值在于該版的部分史料系獨家擁有而為后出諸府縣志所無。其次,??眱r值在于同一歷史事件在諸府縣志中出現(xiàn)表述上的異文現(xiàn)象。

        此外,該版還體現(xiàn)了明代與清代不同的學術思想特色,所以同時具備一定的學術史價值。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姑且只作適當?shù)恼归_。

        嘉靖《龍溪縣志》出于明人之手,所以相較于清代諸縣志而言,更加側(cè)重于義理思想的記述。茲以縣志中陳真晟的人物傳為例,嘉靖版《龍溪縣志》對其學問思想載道:

        初讀《中庸》,做存養(yǎng)省察工夫,覺無統(tǒng)緒。續(xù)讀《大學》,始知為學次第,乃以《大學》為據(jù)。及讀《大學或問》,見朱子博采“主敬”諸說以補《小學》工夫,始知“敬”者乃《大學》之基本也。乃求其所以為“敬”。見程子以“主一”釋“敬”,以“無適”釋“一”,始于“敬”字見得親切。往往實下工夫,推尋此心之動靜而務主于“一”。靜而主于“一”,則靜有所養(yǎng)而客念不復作矣;動而主于“一”,則動有所持而外誘不能奪矣。常語人曰:“《大學·誠意》章為鐵門關難過,‘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鄙w意有善惡,若發(fā)于善而“一”以守之,則所謂惡者退而聽命矣。又嘗語人曰:“人于此學,若真知之,則行在其中矣?!鄙w以知之真,則處善安;循理樂,其行甚順。然而氣稟有偏勝,嗜欲有偏重,二者用事甚順而易者,反為逆而難矣。此圣門論學于博學、審問、慎思、明辯之后,又加以篤行也。

        相同的史事在乾隆版《龍溪縣志》載為:

        初讀朱子《大學或問》,知“敬”為《大學》始基,又得程子主一之說,始于敬見得親切。其學在推尋心之動靜而務主于一,嘗語人曰:“《大學·誠意章》為鐵門關,‘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 ”又曰:“人于此,若真知之,則行在其中矣。 ”

        后者篇幅不及前者三分之一,一方面是因為縣志的發(fā)展往往是越后出體量越大而具體相同內(nèi)容越編寫越簡短的緣故,另一方面則是清人的為學特點在于重考據(jù)而輕義理,所以乾隆《龍溪縣志》在闡明陳真晟的學問進路之外,便再無義理發(fā)揮,導致內(nèi)容大為縮減。

        “四書”的為學順序當是始于《大學》,終于《中庸》,而根據(jù)嘉靖《龍溪縣志》的記載,陳真晟初學時是倒過來的,所以難免讀不通。并且根據(jù)嘉靖《龍溪縣志》的記載,可知陳真晟的思想特色以敬為出發(fā)點,將主一視為用敬工夫,即是主一的工夫論。明末劉宗周曾評論說:“一者,誠也;主一,敬也,主一即慎獨之說,誠由敬入也。剩夫恐人不識慎獨義,故以‘主一’二字代之。此老學有本領,故立言諦當如此。”我們姑且不管劉宗周的慎獨之說,在宋明理學當中,由于《中庸》立誠甚高,誠往往具有與天道貫通的本體意義,而誠與敬在工夫論上則是推衍的體用關系,誠為體,敬為用,那么從朱子“一者,誠也”一說出發(fā),則主一自可認作持敬的工夫,此即由敬入誠的路徑。這是陳真晟的一大思想特色,在乾隆《龍溪縣志》中沒有詳細記載其學的來由,讓人不易理解。

        在記述陳真晟這句話的基礎上,嘉靖《龍溪縣志》的編纂者更補充了一句“蓋意有善惡,若發(fā)于善而‘一’以守之,則所謂惡者退而聽命矣”加以推闡,這一推闡極可能受到明代其時十分流行的陽明心學的影響,因為引進意之善惡來解釋心之動靜,當來自于陽明四句教“有善有惡意之動”的思想。這樣的推闡自是純粹屬于編纂者個人的發(fā)揮,但是無形中卻體現(xiàn)出那個時代人們對義理之學的普遍興趣。所以這樣的內(nèi)容在極力反對義理之學的清代,特別是乾嘉學派興起之后,基本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

        值得注意的是,嘉靖和乾隆兩部《龍溪縣志》均記載了陳真晟“人于此(學),若真知之,則行在其中矣”一語。這句話講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而陳真晟作為朱子后學,為何卻說出這樣的話?實際上陳真晟正是處于宋明兩季學術的過渡時期,體現(xiàn)了由朱子理學向陽明心學的轉(zhuǎn)變的特色。廈門大學謝曉東教授為陳真晟的思想作定位時,提出并論述了“陳氏的思想應是程朱理學與明代心學之間的一個重要過渡”,我們從嘉靖《龍溪縣志》所載內(nèi)容來看,這一觀點應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嘉靖《龍溪縣志》除記載陳真晟原話之外,編纂者又作個人發(fā)揮,講道知行合一本是十分易簡順遂的,但如果人的氣質(zhì)與情欲有偏勝的話,那么知而行就反倒十分困難,也就是難以合一。這是較為重要的義理闡發(fā),實際上是引進氣稟與嗜欲的概念,認為知行合一難以做到是因為受到氣質(zhì)情欲的影響。氣質(zhì)習染是程朱理學中的重要命題,編篡者這樣的闡發(fā)在清代其他縣志中是不曾出現(xiàn)的,也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所以我們說嘉靖《龍溪縣志》具有一定的學術史價值,體現(xiàn)了明清兩代不同的學術思想特色。

        嘉靖版《龍溪縣志》雖具有較為獨特的學術價值,但由于成書僅歷時十七天,倉促而導致訛脫衍倒甚多。李阿山先生正是在如此情形下展開整理工作,與以往只做單純的校對標點不同,李阿山先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疏通句義,對文句中的疑難詞匯、典故、人物、地點、制度等關乎傳統(tǒng)文化與古代知識的內(nèi)容進行一一詳注。之所以運用這樣的整理方式,筆者認為與李阿山先生的訓詁學者的身份息息相關。李阿山先生推崇乾嘉學派,精通訓詁,前文言及其所撰《中學古詩文疑難詞句集解》(上下冊)、《紫陽書院——朱熹在漳遺跡》《乾隆龍溪縣志風俗卷注譯》《象陽洪氏史存》《顏繼祖與漳南顏氏》《漳南選人稽訪錄》等,都是相當扎實的考證性著作。所以李阿山先生訓詁學的學術背景,決定了他習慣于隨文作注,力求整理本讓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看懂。

        自2010年夏始,由于籌劃編委會的要求多次變更,導致校注本前后共有三種款式。不過在拖延的時間里,反倒讓李阿山先生校對與補注更多,前后共有十三次校對。凡校出錯字156個,錯事40項,脫文58處,衍文10處,倒文7處。從校注工夫與治學態(tài)度上看,李阿山先生實是繼承了乾嘉學派的學脈,在訓詁學與方志學兩方面的方法上對乾嘉之學多有運用,明顯體現(xiàn)了清代樸學的學術特色。

        二、校注本的體例與注解特點

        當下學界對地方志的整理與研究越來越廣泛深入,但是所整理者其整理方式往往不外校對與標點,如此雖有利于地方志的保存與流傳,但在對當今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普及一事上,似乎還欠缺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古籍存古的緣故,古代方志中往往包含許多古音、古字、古詞匯、古語法、古地名、古人物、傳統(tǒng)風俗、傳統(tǒng)制度、傳統(tǒng)技術、傳統(tǒng)觀念等,而隨著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國語言的轉(zhuǎn)型,現(xiàn)代人對傳統(tǒng)的東西難免有一定的隔膜,所以方志中諸多方面的存古內(nèi)容,單憑校對與標點兩項工作是難以達到面對各階層人士的要求的。

        那么,我們可以襲用清人對古籍的處理方式,即在校對與標點的基礎上,更作出考證與補充的注釋工作。訓詁的目的在于疏通句義,作出正確解釋,這樣的目的正好與方志的普及要求相吻合。所以與當下學界較為普遍的整理方式不同,李阿山先生對嘉靖《龍溪縣志》的整理工作實際上除了校對與標點之外,費力更多與貢獻更大者在于注釋。由于這樣的整理方式在乾嘉以來的現(xiàn)代學術領域當中,尚屬少見,因而有必要對其獨特體例與注解特色進行分析說明。

        《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仍沿用嘉靖《龍溪縣志》的框架,因而目錄與內(nèi)容順序基本未予變動。書前的《嘉靖〈龍溪縣志〉校注前言》,其性質(zhì)實是一篇較為專業(yè)的學術論文,立于嘉靖《龍溪縣志》基礎之上又不為其所范圍,主要探討了龍溪的置縣時間與地點、龍溪縣治的歷史遷移以及嘉靖《龍溪縣志》的文獻價值。書中內(nèi)容隨文出注,以當頁頁下腳注的形式出現(xiàn),篇幅往往多于縣志原文,縣志原文實際上不足十萬言,而李阿山先生注釋的內(nèi)容具二十萬言。書后另有三部分,第一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主要有史志類20種、字書類47種、典制類33種、年表類12種、地理類9種、族譜類19種及其他45種等,都是“校注者自備”的藏書;第二部分為“典制釋詞索引”,是縣志中有關傳統(tǒng)典章制度的釋詞的所引,分唐、宋、元、明、雜類,這是李阿山先生注釋過程中的積累;第三部分為《后記——兼談對待古代文獻當持敬畏之心、求真之志》,其旨如副標題。

        (一)校對與標點的特點

        標點方面除了應當遵守的嚴謹之外,還體現(xiàn)了一定的靈活性。譬如49頁縣志原文“朱文公守漳時,愛其地高爽,將筑室講學,未及有作。而后數(shù)十年……”當頁出注的注10為“未及有作:意不足。正德府志、萬歷癸丑府志、康熙縣志、乾隆縣志、光緒府志,下‘而’字后均有‘去’字為優(yōu)。則標點改為‘未及有作而去。后數(shù)十年,’”根據(jù)其他府縣志的文句應當有“去”字,而李阿山先生并未將嘉靖版視為脫文,而是仍認為正確,只是相對在文辭上較為遜色。實際上,《虞集全集》與《全元文》也都摘自乾隆《龍溪縣志》。既然李阿山先生不曾認為是脫文,那么其標點就不再是“未及有作而。后數(shù)十年”,而是將“后”字之前的句號挪到“而”字之前,那么“而”所發(fā)揮的虛詞功能則轉(zhuǎn)而產(chǎn)生在后一句,體現(xiàn)了李阿山先生在標點方面足夠的靈活性。

        (二)訓詁學方面的特點

        目前學界對方志的整理主要為校對與標點,以上所述系李阿山先生在點校上的獨特之處,那么下文則論述其具有首創(chuàng)意義的注解特點。乾嘉學派以訓詁考據(jù)著稱,李阿山先生也沿襲了清代樸學的注釋方式,將此法引入地方志的整理。在字音方面,魏晉之后,古人注音多用反切,《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注音則已是現(xiàn)代漢語拼音,譬如第1頁注1:“分(fèn):分野?!辈贿^古今人的注音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指明疑難字詞的正確讀音。另外,校注本對縣志的通假字也多予出注,譬如第9頁注6:“奕:通‘弈’,下棋。”這一特點與清人的注釋方式完全一致。

        在字形方面,由于校對過程中對脫、訛、衍、倒必然要指出,所以校注本的表達形式也是一一出注,而不是原文徑改,體現(xiàn)了對原文的尊重,例如第1頁注15“折:訛,應作‘析’”,再如20頁注 9:“啇:應作‘商’。 本志凡‘商’盡作‘啇’,非義。 蓋俗書而訛,……”。

        在字義方面,校注本對縣志中疑難字詞做出訓釋之后,往往還引用其他文獻對該字詞的用例為證,譬如第1頁注3:“牽牛:即牛宿,有星六顆,《晉書·天文志上》‘牽牛六星,天之關梁,主犧牲事’?!币话銇碚f,我們對古籍的注釋是直接給出訓釋內(nèi)容即可,亦即給出自己的判斷觀點即可,但如果再引用其他文獻作例證的話,則往往帶有一定的學術考證性質(zhì)。清人作注屢用此法,李阿山先生作注更是多有實踐。除了引用文獻作例證的特色之外,《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在字義訓詁方面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對虛詞解釋的重視,例如第1頁注4:“蓋:大致,大體上。連詞,承接上文,表示約略的總括?!痹偃?6頁注10:“今:連詞,假設現(xiàn)今如何之意,相當于‘現(xiàn)在如果’?!睆倪@些虛詞的訓釋頗能看出李阿山先生對古代虛詞研究的精湛功底,這是源于李阿山自身的學術背景即精通于虛詞訓釋,所以對虛詞的側(cè)重可謂其本色出注。

        語言文學方面除了以上字音、字形、字義三者之外,還有一個注釋特色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李阿山先生的語言功底與文學品位。在匯校過程中,往往會有其他府縣志與嘉靖《龍溪縣志》相異文的情況,異文有時是正誤之分,但有時卻是彼此皆通,而有措辭文采上的高下之別,李阿山先生會憑借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判斷孰優(yōu)孰遜。譬如第8頁縣志原文為:“宋胡梅所詩:‘空山危石平如掌,云鎖苔封自昔時。不識山僧曾坐處,幾回彈舌雨龍歸?!弊?0:“鎖:正德府志作‘護’(護)為遜?!焙匪嗽娮鞯脴O好,意境深遠,富有禪意,“鎖”字的使用更能表達山石的無人過處、難以靠近,“鎖”與“封”相互都能突出山石獨立、曠久、僻靜的特點,這是使用“護”字所達不到的效果。單純訓釋一般是不必判下如此文學意義上的觀點的,但是《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對異文現(xiàn)象多有類似的評判處理,極大地豐富了校注本一書的文學性,這一點恐怕是乾嘉學派尚且不及的。

        (三)方志學方面的特點

        上文主要論述了《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在訓詁學方面的注釋特色,不可忽視的還有方志學方面。校注本對縣志原文中出現(xiàn)的傳統(tǒng)典章制度多有闡釋,體現(xiàn)了校注者在注解史書時所應具備的史學素養(yǎng),也為地方志的讀者提供巨大便利。在政區(qū)制度與官職制度上,有如45頁縣志原文出現(xiàn)“江浙行省”言漳州政事,按理說漳州應屬福建行省,為何記作江浙行省言漳州政事?注5解釋道:“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罷福建行省,歸屬江浙行省。元行省下的各路,設萬戶府和總管府。萬戶府統(tǒng)兵,分三等,上萬戶府管軍七千人以上,中萬戶府管軍五千人以上,下萬戶府管軍三千人以上。漳州屬下萬戶府……”再如47頁注8:“達魯花赤:清人趙翼云‘達魯花赤,掌印辦事之長官’(《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九)”。在土地制度上,校注本第142頁出現(xiàn)的“經(jīng)界”一詞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是朱熹與顏師魯爭論的焦點所在,頁下注1載:“經(jīng)界:丈量田界,量定稅賦。南宋紹興十二年開始實行‘經(jīng)界法’,至十九年冬,諸路州縣次第有成,經(jīng)界之事始畢。唯福建路的汀州、泉州、漳州未行經(jīng)界法……”還原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為讀者提供了進入歷史事件的前提條件。

        如果說傳統(tǒng)典章制度的注釋屬于文獻考證的方法,那么李阿山先生還十分注重田野考察實證,這一點實際上是將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田野調(diào)查法引進到方志整理研究當中。例如15頁縣志原文記載進士林魁等人修水利一事,李阿山先生專訪其地,注2載:“角美鎮(zhèn)埔尾社‘進士’坊后,存立‘明大參白石林公重修興官港水利功德碑’,高263×寬98公分,下有底座。記林魁‘鑿石二十余所,改橋二十余座,潮行無阻,溉海田二十余里,變斥鹵為膏腴’之功德。碑漫滅,字多不可認。碑夾道對立‘寧壽里記’碑……記林魁母施氏,守節(jié)教子成立事,讀之感人。2011.7.12筆者粗斗笠破單車數(shù)十里專程訪鈔林白石水利功德碑,不意對立此碑,亦鈔之,而前此未聞也!”我們在歷史地理學上講,親臨現(xiàn)場會有不一樣的景觀感受,并且實地考察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林魁水利功德碑所載不僅與縣志內(nèi)容相印證,更是對縣志的一大補充,并且無意中遇到的寧壽里記碑則是對林魁生平的重要記載。田野考察是《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一大特色,增添了縣志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可信度,但是這一系列的實地考察成果并非在本書校注過程中所為,而是李阿山先生多年的實踐積累。

        《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注釋所涉內(nèi)容涵括訓詁學與方志學兩大領域,具體而言,在匯校理校的綜合性,標點的靈活性,字音、字形、字義、文學評判的精湛性,典章制度注釋的詳致性,田野考察的確證性等諸多方面的特點十分突出。盡管整本校注本包含了校注者的主觀結論,但是其治學態(tài)度較為謹慎,譬如縣志原文207頁出現(xiàn)“丞相菊坡崔公”,注1:“崔公:疑指崔與之。菊坡疑其號。資料不足,疑而不敢必?!斌w現(xiàn)了注史者應有的審慎精神。

        三、校注本的定位與學術貢獻

        《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注釋特色在于訓詁學與方志學兩個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講,其文本定位與學術貢獻也可從這兩個方面出發(fā)去討論。所以與其說《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是一本注釋性質(zhì)的書,毋寧說是一部訓詁學與方志學的著作,而校注者則堪稱訓詁學家、方志學家。居于此,本文認為這部著作體現(xiàn)了三個維度的學術價值,其一為這是一本具有原創(chuàng)內(nèi)容的新史志,其二為這是一部具有訓詁學與方志學貢獻的學術論著,其三為這是一種方志整理與普及地方文化的新范式。

        首先,《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是一本具有原創(chuàng)內(nèi)容的新史志。嘉靖《龍溪縣志》與《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關系,可以比作許慎《說文解字》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不過校注本又有所優(yōu)勝,因為乾嘉學派多立足于漢注,雖則也對漢籍中的內(nèi)容有所鉤沉,但最終被鄭玄、許慎之學所束縛而不敢有突破。李阿山的校注本確是建立于縣志的基礎上,但對縣志中的錯字錯事多加以糾正,并且對縣志原史料進行詳實與具體化,也補充了不少明嘉靖之后龍溪地域的新史料。譬如58頁注1:“國朝:二字原有,宜刪。因上下文均記明戶口,此何必再言?”注2:“田賦:二字原無,茲系參下文‘土貢’‘徭役’分目而補,以醒眉目。全書正文中補文,僅此二字而已?!睂h志原文的一刪一補,并給刪補的理由,實是對縣志的粗疏進行修正。

        再如82頁縣志原文將明正德八年訓導關文英稱作貢士,注2:“貢士:關文英諸志作‘監(jiān)生’為明確。貢士,是古代地方向朝廷舉薦人才的制度;亦用稱被薦舉的人才……延至清,舉人禮部會試中式者,始專稱為貢士,則清貢士含義迥異。至于監(jiān)生,為明清由學政考取,獲國子監(jiān)肄業(yè)資格者的統(tǒng)稱……這里稱監(jiān)生為‘貢士’,是沿用古稱(泛稱而不明確),徒生混淆,殊無謂也。方志要信而傳后,不宜古今混稱或雅俗混稱?!币簿褪钦f在明代時,貢士指的是地方向朝廷舉薦的人才,而關文英實際上是通過考試任官的,也就是監(jiān)生,所以嘉靖版《龍溪縣志》的稱法就有問題,校注本予指出并糾正,可免讀者被誤導。

        除了修正縣志,校注本還對縣志史料進行必要的擴充,例如第7頁縣志原文“東山在十二三都,其山紫色,端重奇特,山下胡、顏、余、黃諸家,多偉人?!弊?:“東山:作為山名,在東山社東。今東山社中已久無胡、顏、余姓,而以黃為大姓,侯、吳為小姓。吳姓自成小社落,稱‘后山吳’。胡姓盡遷鄰村古縣社守祖墳,自成小聚落,稱‘蓮池胡’或‘胡厝角’。又東山之西北麓,舊有小社洪姓,由附近之上洋社分居,亦稱東山社,為黃道周弟子洪思祖居地。”注釋對明嘉靖以來的姓氏遷徙作了詳細補充,也為當?shù)刈迦藢じ鶈栕嫣峁┝丝煽渴妨弦罁?jù)。這些補充的內(nèi)容應視為明嘉靖之后五百年來的新史料,可能五百年之后隨著姓氏遷徙,史料會不斷變化更新,但是《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就是一部定格于2017年的新史志。

        其次,《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是一部具有訓詁學與方志學貢獻的學術論著,有對古詞匯進行疏釋的訓詁考據(jù),有進行綜合匯校的文獻研究,也有田野考察的歷史地理學實證,這幾方面都稱得上是扎實又一流的學術成果。上文舉過的案例其實已多有說明,茲再舉其他例證。如第4頁縣志原文出現(xiàn)的“十二三都”與“甲社”。關于龍溪古地名“十二三都”,有一部分文章書籍標點為“十二、三都”,《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第4頁注7提出批評:“十二三都:初設都時,應是十二、十三兩個都。后來合并成為一個都,才稱‘十二三都’?!帽三埾h與海澄縣兩個縣,于1960年合并成一個‘龍海縣’。”所以“十二三都”自不應標點為“十二、三都”,就像“龍海市”不能作“龍、海市”,“福建省”不能作“福、建省”。而關于縣志中在“十二三都”下列有14個社名,是指當時十二三都下轄14個社,還是指下轄14個大社(即“甲社”)?有文章稱“十二三都統(tǒng)14個社”,李阿山先生于第4頁注4則提出不同的見解:“甲社:十戶以上的村社。十戶為甲,《農(nóng)政全書·備荒考中》‘每甲統(tǒng)十戶’。街率十戶以上,故列‘甲社’之下?!钡?頁注1又說:“明代龍溪縣下,社小而多,難于盡列,故‘都’下僅列‘甲社’。列十戶以上的社落以表示都的范圍,如‘十二三都’下僅列14個大社‘甲社’,十戶以下的小社就不在其中了?!贝_實在縣志原文的標目即為“甲社”,而校注本言之鑿鑿,應是較為可信的,算是對以往學界的偏失的糾正。

        最后,《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是一種方志整理與普及地方文化的新范式。校注本開創(chuàng)了將訓詁注解方法引進方志整理的先例,此可視為未來地方志整理的一種新范式。而訓詁入史的方法,實際上為方志本身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十分有助于地方文化的普及。在《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中,對歷史人名、地名盡可能出注,介紹歷史人物的所生村社、歷史地名的具體地點,如109頁注2:“汪凱:九湖鎮(zhèn)林前社尚寶角人,后裔遷鄰村蔡坑社?!弊?:“鄭嘉:榜山鎮(zhèn)翠林社人。”注4:“李騰:顏厝鎮(zhèn)霞宮社人?!弊?:“潘榮:顏厝鎮(zhèn)官田社人?!钡鹊?,再如14頁注9:“龍井:在今龍海市東泗鄉(xiāng)水滸村龍井社中,仍供全社食用。”這就為地方實物找到了文字記載,為方志名詞找到了現(xiàn)實根據(jù),能夠提高當?shù)厝嗣駥Ψ街镜恼J同與興趣,更能迅速了解人們自身生長的那一片土地與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歷史掌故。所以《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堪稱現(xiàn)代人了解漳南地方史的不二文本,亦是普及地方文化的一種新范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這三方面的學術價值源自乾嘉功夫,但又有優(yōu)勝的地方。乾嘉學派的考證著作確實博通精湛,但往往支離瑣碎又脫離現(xiàn)實,只是躲進書齋做考據(jù),伏在案頭當學究。而《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有效地避免了這一方面的缺點,因為校注本與地方文化、生活風俗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是面對社會各階層包括專業(yè)學者與普通民眾的著作。不過校注本的治學方法既然是對清代樸學的承襲,文史見長,那么不可避免地也帶上了清代樸學的不足,即相對忽略了宋學式的義理思想上的闡釋,在哲學維度上缺少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嘉靖《龍溪縣志》作為明代文本,其中義理旨趣多為傳主們與修史者所樂道。茲僅取一例說明,53頁注17:“對越:答謝頌揚?!对姟ぶ茼灐で鍙R》‘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王引之《述聞·毛詩下》‘對越猶對揚,言對揚文武在天之神也……揚、越一聲之轉(zhuǎn)’?!毙W⒈疽詷銓W大師王引之的注釋為宗,突出了傳統(tǒng)音韻學上陽入對轉(zhuǎn)的解釋。但實際上對“對越”一詞的解釋不可一概而論,或者說對“對越”一詞引用與討論更多的是宋明儒者:“鄭玄等人主張‘對,配也;越,于也’,北宋曹粹中等人則認為‘對,答也;越,揚也’?!c主流注解中《詩經(jīng)》意義有著較大不同,‘對越’在理學中更多地有‘面對’‘對接’‘通達’的意思,體現(xiàn)了人心與天心、上帝之心的貫通?!彼晕覀冋f要比較完整地展示“對越”的內(nèi)涵更在于義理思想的維度,但憑王引之一語可能還不太夠。當然,清代樸學本來就是建立在反對宋學的基礎上,是學術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所以這一點尚無可苛責。

        四、余 論

        《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的讀者如果只是專業(yè)學者,自不必注釋得如此詳致,但是未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熟悉各自家鄉(xiāng)的方志,國史須有所了解,而家鄉(xiāng)歷史更應當熟知,這就是《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將“研究”與“普及”相結合的意義所在,也是李阿山先生整理方志的初衷。從某種程度上講,地方志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嘉靖版《龍溪縣志》的編篡者之一林魁序言“志者,言治之書也”,另一李愷序言“邑有志,組事跡,裨輔風教也”,古代修志的目的在于治世,在于風俗教化,“歷代史書的編篡雖以‘不虛美,不隱惡’為原則,但史書在傳統(tǒng)社會當中,具有一項不容忽視的作用,就是教化功能。‘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史記》),司馬遷認為孔子作《春秋》是有伸張道德之目的的,此目的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史書的教化功能。”而絕不是單純?yōu)榱烁銓W問研究,所以史志整理本的受眾當不只是專門學者,更應該是廣大群眾。毫無疑問,《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正體現(xiàn)了這樣的偉大價值。

        李阿山先生耗時七載,轉(zhuǎn)抄三度,校對十余次,非為名非為利,名歸漳州方志編委會,利歸廣大人民群眾,無有酬勞,無有評獎,數(shù)十年如一日但為學術本身。漳地圣賢、明末大儒黃道周曾言“學問從博,所以為通也;義行從一,所以為精也。博則以為人師,精則以為人君”,李阿山但憑《嘉靖龍溪縣志》校注本一書可謂人中導師、學中君子。

        注釋:

        [1]李阿山先生自1987年公開發(fā)表有關中學語文課本古詩文疑難詞句注解之文章開始,累成內(nèi)書《中學古詩文疑難詞句集解》上下冊,另有未刊手稿《稼馀脞稿》。1994年整理點校續(xù)修《福河李氏宗譜》開始關注漳州地方文獻,出版內(nèi)書《紫陽書院——朱熹在漳遺跡》《象陽洪氏史存》《乾隆龍溪縣志風俗卷注譯》《顏繼祖與漳南顏氏》(收入漳州市圖書館出版之“漳州地方文獻叢書”),未刊手稿有:校點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筠溪集》、乾隆《龍溪縣志》、崇禎《海澄縣志》、乾隆《海澄縣志》,《漳南選人稽訪錄》《龍溪方志詩文撰人索引》《龍溪碑文鈔存》《龍溪墓志鈔存》,搜輯漳州先賢王作人先生《括齋詩文輯佚》、黃超云先生《螺殼齋詩文輯佚》,總計14種。詳見《主要參考文獻》的“族譜類”和“其他”,第 232~233 頁。

        [2]就筆者所知,現(xiàn)今的方志整理大多為原版影印或是僅施標點而未作注釋。以筆者所見漳州已整理出版方志而言,施標點且加注釋的僅有黃劍嵐主編、黃超云校注之《鎮(zhèn)海衛(wèi)志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和陳桂味主編,李林昌、林祥瑞點校之《漳浦縣志》[康熙志·光緒再續(xù)志]((漳)新出(2004)內(nèi)書第091號)。

        [3]分別是:明嘉靖十四年乙未年(1535)刻本八卷、明萬歷元年癸酉(1573)《漳州府志》摘抄本六卷、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刻本十二卷、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刻本二十四卷、清光緒五年乙卯(1879)乾隆版重刻本(增補兩卷)、民國三十四年(1945)刻本(未完稿)即《龍溪新志》初稿第一輯。

        [4]根據(jù)李阿山先生判斷:“由其中的林魁《序》、李愷《序》、劉天授《后序》可知,宋淳祐龍溪有縣志(林《序》云‘龍溪舊無全志’,李《序》云‘宋淳祐有志’,劉《后序》云‘刪舊志繁蕪’,說明宋淳祐亦有縣志,此后府縣志未見提及)”。(《嘉靖龍溪縣志》,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校注前言第3頁)

        [5]李阿山:《嘉靖龍溪縣志校注前言》,第4頁。

        [6]李阿山校注:《嘉靖龍溪縣志》,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128~129頁。

        [7]吳祖燮:乾隆《龍溪縣志·卷十六·人物·理學傳—陳真晟》,《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志縣輯》第30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215頁。

        [8]相關內(nèi)容,《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儒林一·陳真晟》為:“讀《大學或問》,見朱子重言主敬,知‘敬’為《大學》始基。又得程子主一之說,專心克治,嘆曰:‘《大學》,誠意為鐵門關,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4冊,第7242頁)可相互參照。

        [9]黃宗羲:《布衣陳剩夫先生真晟》,《明儒學案·卷四十六·諸儒學案上四》,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086~1087頁。

        [10]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0頁。

        [11]謝曉東:《陳真晟思想的新定位——以〈心學圖〉為中心的考察》,《貴陽學院學報》2017年第5期。

        [12]第一種款式為抄點,以簡化字抄而施標點并注,“訛者徑改,當頁出校”;詳見《嘉靖龍溪縣志鈔點剪影》,第10頁。第二種款式為眉校,于原版文字徑施標點而利用天頭加校注,“利用天頭,當頁出校”,詳見《嘉靖龍溪縣志眉校剪影》,第 11~12 頁。

        [13]在《后記》中,李阿山先生感嘆:“校注之馀,深感對待古代文獻當持敬畏之心、求真之志。”“所謂實事求是之科學態(tài)度也。”詳見《后記——兼談對待古文獻當持敬畏之心、求真之志》,第239頁,第242頁。

        [14]虞集該文標題為《漳州路新建龍溪書院記》,在《虞集全集》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790頁)與《全元文》第27冊(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頁)均據(jù)乾隆《龍溪縣志》有收錄。

        [15]縣志“丞相菊坡崔公”當系崔與之無誤??h志內(nèi)容原為趙師楷傳,記載趙師楷與崔與之二人情誼,原文為“(趙師楷)出帥廣東,卒于官。丞相菊坡崔公與其同年,相知素深,作詩哭之,詩云:……”。學界有相關研究道:“趙師楷與崔與之是紹熙同年進士,兩人相別數(shù)十年在廣州相會后,趙師楷于嘉熙二年(1238)病逝。崔與之時年81歲,對于老友的亡逝,可謂傷楚難忍?!保ㄚw楠:《論崔與之詩詞接受心理中的“定向期待”》,《五邑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可得為證。

        [16]例如石建平、馮志農(nóng)、馬照南主編《憲斷內(nèi)寮水利碑記》(《福建鄉(xiāng)約民規(guī)》,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年,第131~135頁),鄭自修主編《鄭氏族系大典》第一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73頁)。

        [17]陳僑森:《古代龍溪縣“都”的記述》,《漳州薌城文史資料(合訂本)》第6卷,漳州:漳州市薌城區(qū)委員會出版,2009年。

        [18]翟奎鳳:《“對越上帝”與儒學的宗教性》,《哲學動態(tài)》2017年第10期。

        [19]蔡杰:《村史編篡在傳統(tǒng)村落保護中的意義與可行性分析》,《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4期。

        [20]黃道周:《緇衣集傳·壹類章第十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猜你喜歡
        龍溪阿山縣志
        圓內(nèi)接四邊形中一個恒等式的等價形式
        縣志里的鄉(xiāng)賢
        飛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左手圍裙,右手社會
        37°女人(2018年11期)2018-11-09 02:28:02
        一切都好
        金山(2017年11期)2017-12-06 10:45:06
        蟑螂
        湖南省桃江縣龍溪中學百花文學社
        縣志
        方圓(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美麗的龍溪
        黑牡丹
        2013年山西省市縣志編纂工作成績喜人
        史志學刊(2014年3期)2014-03-27 05:25:32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最新在线不卡av| 97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一区二区视频日本|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热久久这里只有| 经典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少妇高清精品毛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a级三级三级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7774|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精品一区|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观看|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在线看不卡的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 亚洲天天综合色制服丝袜在线| 91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丰满熟妇性xxxx|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91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精品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52avav| 亚洲欧美久久婷婷爱综合一区天堂 |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