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如果我沒有被欺壓過,我不會如此害怕強勢的人;如果當年沒有被孤立,我不會如此害怕孤獨的處境?!毙@霸凌發(fā)生在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時,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嚴重到就像柴靜在書里寫到的“被講壞話都可能會自殺”。我們無法估量,被校園霸凌壓迫下的孩子心理會發(fā)展到怎樣壓抑扭曲的地步,我們也無法想象施暴的孩子在被社會、法律、學校的懲罰下,人生會發(fā)生怎樣的轉折。校園霸凌造成的雙輸結果,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如何才能有效得避免、遏止校園霸凌呢?答案是需要孩子、家長、老師、學校、以及社會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共同努力。愿孩子的世界少一點霸凌,多一點關愛;愿保護孩子的羽翼能夠再寬那么一點點。
校園霸凌事件的頻發(fā)引起很多思考,究竟什么是造成霸凌的根源?校園中的霸凌者與受害者通常是走極端路線的不成熟孩子,前者是家庭中備受溺愛的“小霸王”,后者是家庭中不受關愛的被忽視者。
我們經??梢钥吹揭恍┘议L對孩子絕對的順從,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造成的后果是忽視了教導孩子要尊重他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想法。有些爺爺奶奶對孫輩過分寵溺,在父母教育孩子時不停地擋槍打岔,讓孩子成長為為所欲為的小霸王,造成“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可以被滿足”的錯覺,如不能獲得滿足,則訴諸于哭喊打鬧等胡攪蠻纏的行為。這樣,初級階段的暴力在學校中就會演化升級為校園霸凌。
另外還有一種極端,就是破碎家庭或留守家庭中的被忽視的孩子。離異家庭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而留守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的關愛。在這樣缺乏家庭關愛與教育的孩子心里,對于愛是沒有太多的概念的。他們或者選擇成為霸凌者來偽裝自己缺乏關愛,又或者通過欺凌他人來宣泄因缺乏關愛而產生的不安感。這些孩子即便沒有參與霸凌,也較容易卷入霸凌事件中。
教育專家韓似萍說,我們要引導孩子明白什么是好的行為。一旦孩子做錯了,一定要通過懲戒的方式讓他們不敢再做同樣的事。同時孩子需要關愛與鼓勵,做的好的要及時贊揚。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避免卷入校園霸凌事件的決定因素。內心強大又有愛心的孩子可以有效地避免校園霸凌事件,每一個家庭要給孩子適度的關愛與教育,既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知道家庭溫暖是后盾,也要愛得有節(jié)制、不能溺愛;既要教育孩子照顧自己,又要引導孩子尊重他人。
一些駭人聽聞的校園霸凌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到有學校與教師疏于管理的失責,甚至有些是教師對學生的霸凌。一些老師面對霸凌事件,認為這只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淡化了霸凌的傷害。這種潛在的縱容態(tài)度,讓校園霸凌的危害性被掩蓋起來,也讓很多霸凌行為相互效仿、肆無忌憚起來。
校園是霸凌事件頻出的地方。學校應針對霸凌事件制定相關的校規(guī)校紀,并組織專門的監(jiān)管小組來執(zhí)行,對霸凌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對低年級的學生可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護教育;積極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關愛的氛圍;對高年級的學生要采用規(guī)則管理和心理引導兩種方式相結合。
教師還應該是霸凌事件的直接干預者,不管是預防教育還是事后管理,教師都是避免校園霸凌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盡量以最平等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避免出現忽視某個學生而成為隱性的“霸凌者”。面對暴力事件要及時制止,面對孤立事件要及時緩解班級氛圍。
孩子的自律也是有效避免校園霸凌的重要方式,父母、學校、社會都沒有辦法隨時隨地為孩子保駕護航,因此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自我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增強自我意識,例如,“我是強大的,別人欺負我時我不能只是害怕,要選擇適合的方式緩解或者正確反擊。”又比如,提前發(fā)現強勢者霸凌的苗頭,避免霸凌深度發(fā)生。另外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自律和自我約束,比如把控情緒,明白欺壓別人是不好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三觀。
孩子內心的世界不容小視,無論是多小的孩子,內心本身都有一套自我的生存“原則”,這種原則一般受到環(huán)境與成長的影響。因此,平時需要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與自我約束的引導,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就會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自我把控。
今年5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婦聯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f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貫徹落實〈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協調機制,聯合開展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分別從學生教育、學校管理、家長培訓、隱患與問題排查等4個角度切入,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這將有助于整個教育管理與評價過程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態(tài)。專業(yè)機構在校園安全方面不僅要進行調查,還要進行事前評估,及時查找可能發(fā)生欺凌事件的苗頭跡象,防控風險。有助于對學生欺凌事件的科學化、合理化處理,有利于切實有效地遏制學生欺凌勢頭的發(fā)展,將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多部門有效溝通、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匯集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的力量,形成了時間上連續(xù)、空間上銜接、作用發(fā)揮上互補等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