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獨自涼
1914年,羅曼·加里生于立陶宛,11歲那年父母離異,他與猶太裔母親相依為命,顛沛流離。1928年移居法國后,面臨歐洲當時濃郁的排猶氛圍,比鐵石強硬、比凱撒還驕傲的母親,既令羅曼羞愧、戰(zhàn)栗、無所適從,又讓他熱血沸騰,斗志昂揚。
1960年,功成名就的羅曼出版自傳《童年的許諾》,文筆戲謔、真摯、富有內(nèi)在的激情,將一位含辛茹苦、望子成龍的母親刻畫得栩栩如生,轟動世界文壇。1970年,以黑色、硬漢題材見長的大導演朱爾斯·達辛將這本自傳改編為《母子淚》;最近,《童年的許諾》再次被搬上大銀幕。
12歲就與凱瑟琳·德納芙等大明星聯(lián)袂演出的夏洛特·甘斯布,知性、強悍,完美地詮釋了母親這一角色:你們想欺負孤兒寡母?呸!知道我們是誰嗎?說出來嚇死你們,我兒子是未來的法國大使、作家、榮譽軍團騎士……
兒子沒有舞蹈和音樂天賦無所謂,在母親眼里,一位“法國文學大師”正在冉冉升起:“你將成為歌德、雨果、托爾斯泰!”她斬釘截鐵地告訴兒子,“這世上有三樣事物值得你去戰(zhàn)斗:公主、榮譽、法蘭西!”
母親的斯巴達教育如涓涓細流:社交禮儀、紳士風度、擊劍、射擊技能,以及成為偉人必須的“士可殺不可辱”的信念,逐漸融入羅曼的血液。
多年以后,他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一個秘密:自稱素食、忌食肉類和油脂的母親,用面包揩拭油乎乎的平底鍋,貪婪地送進嘴里——兒子看得目瞪口呆,措手不及的母親一邊笨拙地藏鍋,一邊露出愧疚的微笑。羅曼大哭著跑出廚房,竭盡全力報答母親恩情的強烈愿望,就此生根發(fā)芽。
羅曼拼命寫作,1938年發(fā)表處女作《風暴》,母親欣喜若狂,所有的辛酸和血淚終于得到了回報。戰(zhàn)爭爆發(fā),母親趕到普羅旺斯軍營,迎著大兵們的冷眼與嘲笑,以非常戲劇性的方式向參軍的羅曼張開懷抱,大喊:“紀納曼!你一定是第二個紀納曼!呵呵,你的母親絕不會弄錯!”
創(chuàng)下54次空戰(zhàn)勝利記錄的紀納曼,是法國空軍天神般的存在,而羅曼只是一個從未上過戰(zhàn)場的新兵蛋子。戰(zhàn)友們哄堂大笑,羅曼面紅耳赤,無地自容,他能怎么辦呢?為了不讓自己和母親成為笑料,只有像小時候一樣全力以赴、拼命戰(zhàn)斗!1940年6月,羅曼駕機投奔戴高樂將軍。母親源源不斷的來信,給予羅曼無窮的勇氣和力量:一邊浴血奮戰(zhàn),一邊寫小說,上得戰(zhàn)場,入得廳堂,與丘吉爾、戴高樂談笑風生。
二戰(zhàn)結束,榮獲榮譽勛位三等勛章、解放之友勛章、十字軍功章的空軍少校羅曼,歸心似箭,萬萬沒想到母親早已在三年前去世:生前為了激勵兒子奮戰(zhàn)到底,母親于病榻日以繼夜地寫下250封信,托朋友每周寄一兩封給兒子。
空軍英雄、外交家(法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駐洛杉磯總領事)、文學大師(法國歷史上唯一兩獲龔古爾文學大獎)……羅曼可以說超額完成了母親的心愿。但他并不快樂,媽媽不在了,贏得天下又如何?
作為名副其實的英雄,羅曼對讓年輕人去送死的所謂英雄主義嗤之以鼻;作為猶太人、受害者,羅曼對戰(zhàn)爭、人性有著哲學家般的洞察力:
“我在德國扔下的炸彈,足以把里克爾、歌德和荷爾德林扼殺在搖籃里。當然,如果必須再這樣做的話,我還會再上戰(zhàn)場。因為希特勒,我們不得不殺人,但是至高無上的正義絕非沒有污點!”
1980年12月2日,文學生涯璀璨奪目、美女環(huán)繞、過著國王般生活的羅曼吞槍自盡。
世界本不完美,哪里又有完美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