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下架子,學會用心交流
筆者曾經(jīng)執(zhí)教過的一名四年級女生,因為父母離異、母親改嫁而變得十分自卑。她不喜歡上體育課,不喜歡和任何人交流,課上總是東躲西藏,對教師的呵斥也無動于衷。對于這樣的學生,筆者有點不知所措。于是,筆者換了一種教育方式,筆者蹲下身子,耐心地、輕聲地和她去交流:第1次,她充滿戒備,筆者無功而返;第2次,她終于肯選擇性地回答筆者一些問題;第3次,她哭了,她向筆者敞開了心扉——把她家庭的不幸都告訴了筆者。從那以后,筆者每天都會抽時間跟她去交流,了解她內心的想法,幫助她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久而久之,筆者和她成了朋友,她會和筆者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她也愛上了體育課。作為一名教師,不應該高高在上,應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放下戒心走近教師,教師才能更有效地幫助這一類學生。
二、點亮慧眼,及時放大亮點
在筆者以往的教學生涯中,也曾碰到因為過度肥胖或者弱小而缺乏自信的學生,小騰(化名)就是其中一個。他因為過于肥胖而反感體育課,任何體育活動都沒有興趣參與。然而,在一次實心球投擲課中,小騰被動地參與卻投出了全班最好的成績。筆者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改變他的機會,于是在課后的小結中,筆者從3方面評價了他:一是,小騰今天“主動”參與了實心球的練習;二是,小騰今天投得最遠,是班里的“大力士”;三是,小騰將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下半年的區(qū)田徑運動會。筆者的話音剛落,學生們自發(fā)地為他送上了最熱烈的掌聲。小騰略帶羞澀地笑了,這是他體育課上久違的微笑。從那以后,小騰越發(fā)喜歡體育課,他也愿意參與其他的體育運動。由此可見,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更要用心關注他們的閃光點,并刻意地去放大。
三、心理干預,重新找回自我
在諸多“不合群”的學生中,有一類是應激性的,對于這類學生,需要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如果不及時,就可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如,五年級的女生小曼(化名),在和母親一起回家途中遭遇車禍導致母親不幸離世,這樣的打擊使得她變得一蹶不振、郁郁寡歡。針對小曼這種情況,筆者最終采用了心理干預的方法,一方面,定期請心理醫(yī)生治療;另一方面,學校委派2名有經(jīng)驗的心理教師輪流進行心理疏導。經(jīng)過3個月有針對性地治療,那個愛說愛笑的小曼終于回來了。
四、家?;?,形成有效合力
對于一個學校來說,“不合群”學生的出現(xiàn)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幫助這類“不合群”的學生融入到團隊學習中才是這項工作的重點。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以下3個關鍵要素:一是,家長的配合?!安缓先骸睂W生的出現(xiàn),家庭因素往往是最不可忽略的要素。作為家長,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異常的表現(xiàn)時,應及時將具體情況反饋給學校教師,避免遮遮掩掩,這樣才能更及時有效地對癥下藥。二是,教師的關愛。在學校里,教師對學生的愛類似母愛或者父愛,這些“不合群”的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無論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教師都應該區(qū)別對待,切忌一概而論。三是,學校的引導。對于這一類群體,學校的教育導向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將決定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也能為這類“不合群”的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向上的大環(huán)境。
——王超峰(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長江小學,3158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