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就書法言,海珠滔滔。所談皆是對書法的癡迷熱愛、執(zhí)著與思考,他的眼神里閃爍著一位探索者的鎮(zhèn)定自信之光,書寫的恣意狂歡之情,以及對世俗的恬淡寡然之意。人到什么程度就會寫出什么程度的作品。那么,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過程呢?
癡迷,引領(lǐng)他走上書法之路
很早,父兄“舞文弄墨”,老師一路陪伴。他們執(zhí)著筆墨的身影,潛移默化地熏陶了海珠。對于作業(yè)、作文、板報、墻報,海珠無不認真書寫;老師評語、家家戶戶張貼的對聯(lián),哪怕所發(fā)獎狀,海珠莫不細致揣摩;老師的表揚鼓勵給予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異的海珠以自信??梢赃@樣說,在海珠眼里,只要與書法有關(guān)的每件小事他都很認真,每個細節(jié)他認為都很重要。人的一生,總要癡迷點什么。癡迷點什么總比什么都不癡迷好。癡迷點什么,心被磨礪得敏而又敏,純而又純,容易受傷,可是不癡迷點什么又胸無點墨,該多無聊。于是乎,海珠癡迷上了書法。
萬物皆有靈,哪怕是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是書法語言、生命語言,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思想深度決定作品深度。這個時期的海珠懵懂、幼稚、迷茫,他悉心與同道切磋,主動請教諸如孟養(yǎng)玉、蔚學高等身邊大家,每幅作品,每個字,每一筆畫,都充滿尋覓突破與創(chuàng)作的焦慮,而所有這些都通過書法作品反映出來?!昂材?,通于神明”,海珠試圖營造一個熱烈而坦誠、清晰而激蕩的個人經(jīng)驗天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特審美與靈動思考的書法世界,寫出一個農(nóng)村少年的成長足跡,更寫出一個求知青年渴望擺脫貧窮實現(xiàn)人生自我夢想的奮斗之路。
古人講究“句要豐腴字要安”。每時每天每個字每幅字,都是海珠對書法語言的情感體驗與創(chuàng)作感受。所有這一切都對海珠形成一種深情呼喚,構(gòu)成一種彼岸效應,給予他一份自信與自強,更賦予他一種無畏之勇,支撐他堅定走出汾河岸邊小村莊。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珠是鄉(xiāng)村有識之士的精魂,是鄉(xiāng)村大地上升騰起來的一份力量。
沉潛,幫助他漸成書法體系
海珠亦曾作小詩,愛好文學,涉古略今,如今看來,這一切都為書法做了準備?!熬訜o逸,吉人寡辭”,海珠低調(diào),不事張揚,但在同道中,卻不能忽略其存在,絕非無足輕重之人。
“以冰霜之操自礪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倍嗄陙?,海珠以弘一法師言自謹,以“耕硯齋”自勉,以“二王”為宗,臨池不輟,揮墨不息,先后臨習《蘭亭序》《圣教序》《顏勤禮碑》及蘇、黃、米、蔡不少書帖。近年,他對王鐸、傅山的狂草情有獨鐘,四處搜集二人資料,樂此不疲,一頭扎了進去?!锻蹊I書法全集》是海珠案頭必備之書,終日心摹手追,意張神馳,魂繞魄縈。
每次閱《王鐸書法全集》等經(jīng)典書論,沐浴熏香倒未必,凈手凈心卻要得,對書法大家抱虔誠敬畏之心與不竭向上向善之意是必須。斗字尺幅,都懸置了海珠對人生、命運、生活、歷史的認同與迷茫,情緒與思考,理智與狂熱。這部分情感在他書法作品中寄寓太多,也宿藏太深。寫出自己的特色就是發(fā)現(xiàn)屬于自我的藝術(shù)語言。海珠虛心求教,博采眾長,曾得書畫大家王朝瑞、趙望進、田樹萇、王治國等精心指授。海珠好學上進,對漢字的入古出古,起承轉(zhuǎn)合,間架結(jié)構(gòu),縱橫捭闔,美學意義,所承載的倫理道德與社會價值,理論構(gòu)成與實踐章法,都細細琢磨,反復研摩,滲透進了深深思考。毋庸置疑,這一時期的沉潛鉆研,使海珠走進了書法語言與理論大廈的內(nèi)部,打開了無數(shù)門窗,悟到了許多東西,再不是書法藝術(shù)的門外漢。
思維方式、思考力度、思想深度決定一切
臨古人也好,學今人也罷,在生活中,在不斷學習、沉潛與感悟中,一位書者,只有捕捉到詩意,獲得靈感,有了激情與感觸,才會“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而唯多練多悟才會使他由此岸到達彼岸,實現(xiàn)“書法語言上的自我創(chuàng)造”。海珠就是這樣,長久沉潛,久久為功,其身心、精神、品格、靈魂已與他敬仰的書法大家水乳交融,生命氣息互成經(jīng)緯。他們給予海珠山高水長玉璣蚌珠般的滋養(yǎng);海珠給予書法最大限度的禮誠尊重與生命愛惜,漸漸形成獨特的自我審美與書法理念,幾經(jīng)過濾,反復加固,漸成體系,至臻完美。
生活與藝術(shù)大抵猶如連通器,藝術(shù)家總是將生活中的激情與冷漠,痛苦與歡樂,真愛與幻滅,善良與殘忍,丑陋與美好,覓得一個冷靜而理智視角,圍繞多重氣息,偉岸人生,清高氣節(jié),將歷史的、當下的、生活的、文化的、所聞的、所見的,一一訴諸藝術(shù),呈現(xiàn)給這個世界。所有這一切,皆是探索靈魂深處的自我并與之相遇。而事實上,這個自我,即藝術(shù)精靈,是境界與魔界的存在與虛無?!八囆g(shù),就是修行者的天賦異秉,用文字、線條、色彩表現(xiàn)靈魂深處自我的過程?!比?,能走到什么程度,作品就能體現(xiàn)到什么程度。誰能否認,海珠身上心里,不沉睡著王鐸與傅山,點點滴滴所為,不是在喚醒與激活自己身體里意念中靈魂深處沉睡的那一部分!
旁通,叩啟書法藝術(shù)的大門
一位藝術(shù)家,能否擁有很大魅力,保持與生俱來那份純樸,那點初心,決定他能否在塵世間覓得靈魂深處的安寧,也決定他能在哪個層面上與自我相遇。
因為厚道本性與職業(yè)使然,海珠對身處底層與苦難中的人們總是充滿大地一樣的悲憫情懷,他從他們身上認知到的是一種熱烈,汲取到的是一種蓬勃的生命能量。他先后從呂梁山到太行山,從胡蘭精神到申紀蘭品質(zhì),從小我到自我,從自我到他我,從他我到大我,從大我到虛我,從虛我到無我,從無我到無處不在的我,從無處不在我到無處不在的他者,從自覺到自由,從自由到自然,從自然到必然,這是境界上的多重多維飛躍,歸根結(jié)底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質(zhì)之跨越!
自打辭去行政職務后,海珠更沉迷于書法創(chuàng)作與思考中。“除了我正在做的事以外,別無他事。能有點成績,是得天時地利人和。藝術(shù)到了一定境界屬于社會而非某一個人。”海珠言外之意,這個修行者只不過成了一個載體,享受并見證過程甘苦,見他人,見眾生,見鬼神,見天地,所為是最平凡最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也是最深奧最神性的一件事,他就是他們,他們就是他,支撐在背后的是思想與情懷,思想使他深刻,情懷使他沉穩(wěn)。
海珠每天都抄一份《心經(jīng)》,為的是調(diào)伏諸根,使自己歸于清靜。處處充滿哲學色彩的生活,是個大大的現(xiàn)場,無情將我們?nèi)菁{其中,如何觸類旁通以達靜水深流,如何以回首眺望與昂然前瞻姿態(tài)始終保持前行,建立一種更高意義與更深價值上的審美,于海珠而言,顯得尤為迫切重要。
“藝海無涯”。海珠認為,一名書者,應對歷史、名家,保持虔誠而謹慎、博采而廣納、兼收而并蓄之態(tài),古為今用,要的;他為己用,要的;但絕非全盤吸收。萬事必顯其復雜精嚴序列,每個人都難逃時代局限。值得深思與警醒的是,在借古鑒今的書寫目標與責任下,無數(shù)像海珠一樣的執(zhí)著書者,既求聲名聞達,又欲葆傳統(tǒng)知識分子淡泊超然的人格操守;既認可趨同世俗時事,又極致追求老莊道學;既深切緬懷父輩尊囑,又頑強適應現(xiàn)代人文環(huán)境。這種雙重人格映照與生存悖論影響,是當下中國知識分子式書者融入世俗的創(chuàng)作抉擇與個體生存的普遍現(xiàn)象與群體隱憂。由長臨“二王”,到直追王鐸、傅山,到?jīng)Q定投入精力與時間研究武則天《升仙太子碑》,漸次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海珠有所為有所不為,顯得難能可貴。人人都是抵抗與拒絕、牽系與忠誠的矛盾統(tǒng)一體,在時代遭遇戰(zhàn)下,如何清除歷史郁積,永葆活力初心,橫掃時代焦慮,推進原型思維,調(diào)整本能策略,誰能精準把握自我,誰能率先覓得突破,誰能在扎實功底上頓悟創(chuàng)新,誰便為巉巉乎萬幸者之一二。
智者總會順勢而為,逆流而上。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由海珠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多維互涉、時時遷化流轉(zhuǎn)的線條空間,書法世界,書藝天堂。那是一個書者活潑潑的探索歷程,是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少有真實,是一切向善向上的真誠心念。
愿海珠書法,能保持人文厚重感、內(nèi)容歷史感、線條有力感、章法藝術(shù)感、整體突破感,精品連連,不斷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深度美感,不斷給人驚喜,不斷完成自我探索艱難而歡欣歷程,走得愈來愈深闊廣大與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