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誠
摘 要:大學生被視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而備受關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慢慢發(fā)生著改變。大學生整體的體育消費水平受到自身、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到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而且影響到未來高校體育市場的發(fā)展。故本文基于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現實需求,重點針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行為、消費結構以及制約其消費的因素進行現狀調查,希冀能為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從而科學、理性地進行體育消費提供重要幫助與可靠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消費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0(a)-0088-02
西南大學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坐落于縉云山麓、嘉陵江畔。由于有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優(yōu)勢,西南大學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相對較高。本文以西南大學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他們參與體育消費的動機、消費行為、消費結構、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引導大學生進行科學、理性的體育消費,促進高校體育市場的發(fā)展,為體育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1]。
1 西南大學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
1.1 西南大學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選擇
調查發(fā)現,西南大學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集中在2~5h。但仍有不少同學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少于2h。學生在鍛煉時間上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在鍛煉時間少于2小時的人數中,女生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本科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要比研究生高很多,在每周鍛煉超過5小時的學生統(tǒng)計中,本科生的比例明顯高于研究生。由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程度中可以看到,本科生表現的比碩士生更加積極活躍。除此之外,大多數學生都會利用閑暇之余參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1.2 西南大學學生體育鍛煉場所的選擇
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會選擇校內免費的體育場館進行鍛煉,只有少數學生會選擇收費的場館進行鍛煉。在選擇收費場館鍛煉的學生統(tǒng)計中,本科生比例明顯高于研究生。在對西南大學學生的訪談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會根據自身的鍛煉需求偶爾選擇校內外收費的場館進行鍛煉,比較典型的有學校的恒溫游泳館、羽毛球館以及參加校內或校外的健身房或俱樂部。
2 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基本情況
調查發(fā)現西南大學學生每年用于體育消費的金額主要集中在100~500元區(qū)間,占了總體消費的1/2。西南大學學生每學年用于體育消費的金額存在明顯的差異,在每學年消費低于300元的人數中,女生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在每學年體育消費金額高于700元的學生統(tǒng)計中本科生比例要略高于研究生。另一方面在每學年體育消費低于100元學生統(tǒng)計中,本科生比例也要高于研究生,這也說明在體育消費能力方面,本科生的差距比研究生更大,研究生每年用于體育消費的金額比較集中,沒有表現出像本科生出現的兩級分化的特點。
3 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動機分析
西南大學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動機具有多樣性,女生體育消費動機位于前三的分別是強身健體、跟隨時尚、豐富課余文化生活;男生體育消費動機位于前三的分別是強身健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增加社會交往。男、女生在參與體育消費的動機上存在性別的差異,而增加人際交往和追求時尚這跟男女大學生不同的消費習慣以和生理、心理的特征有關,這些習慣和特征也反映出男、女大學生在體育消費結構和行為上的差異,具體表現在:男生除了通過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外也通過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脈關系、和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而大多數女生進行體育消費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增進健康以及跟隨時尚的步伐。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體育消費動機的選擇上也存在不小差異,對于本科生來說他們除了通過體育消費進行基本的鍛煉以外,也把體育消費作為一種追求時尚、攀比炫耀的方式,而研究生在這方面的需求要比本科生低很多。在對不同生源地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統(tǒng)計中,我們發(fā)現城鎮(zhèn)學生在追求體育消費的動機中主要表現在:體育有助身心健康、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提高運動技術以及追求時尚等方面;相比較而言來自農村的學生體育消費動機就顯得比較集中,他們大多數進行體育消費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
4 影響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經濟能力具有差異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行為也具有多樣化特點。因此,制約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水平并不只是單方面的因素,而是受到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2]。
調查發(fā)現影響西南大學學生體育消費原因由強到弱依次為:個人經濟能力>余暇時間>體育鍛煉習慣>個人身體原因>體育設施、器材>校園體育氛圍>其他因素。一方面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平時的生活費用主要來自家庭供給,學生的其他收入大多是通過學校獎學金、校外兼職所得等。學生沒有過多的經濟來源,從而也就大大限制了其體育消費的能力。
從另一方面來看,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也與學生平時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程度和個人鍛煉習慣息息相關。熱衷于體育運動的學生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體育鍛煉上,這部分同學的體育消費水平普遍高于參與鍛煉時間較少的同學。在對學生的訪談過程中筆者了解到西南大學學生對羽毛球、健美(身)、游泳、籃球等體育項目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經常參加這些體育運動的學生大多會為自身鍛煉準備一些專業(yè)的運動裝備,如運動衫、跑步鞋、球拍、球類、護具等小型體育用品,但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很少有這部分的消費需求。
5 建議
5.1 發(fā)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消費觀念
學校對于學生體育消費的引導具有關鍵的作用。第一,學??梢约哟髮w育活動的重視,針對這些現狀多開展一些可以集體參與的體育活動,增加學生參與鍛煉的頻率,營造出活躍的校園體育氛圍。第二,學校還應注重培養(yǎng)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及對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都有大體的了解和理解,通過學校對體育健康內容的普及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可以進行判斷。同時,還需要進行引導學生實行“新節(jié)儉主義”。
5.2 加強政府的政策支持,增強學生的體育參與
政府政策的引導十分重要,首先政府應該在政策上要求加大體育課在大學生學業(yè)課程中的比重,使學生接受每天鍛煉的運動理念,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更為重視,學生愿意進行體育活動,愿意購買一些簡便的小型的器材或一些基礎運動保健品進行輔助,將體育消費融入到日常生活之間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對體育消費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可以通過政府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多引入一些大型的體育比賽賽事,可以使學生參與到其中,增加可以現場觀看體育賽事的機會。
5.3 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能力
第一,作為大學體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加強對學生體育消費的意識和動機的培養(yǎng),要從傳統(tǒng)上改變教師、學生以及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把學生作為消費者,認真考慮怎樣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體育服務。第二,高校應該重視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積極鼓勵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體育活動,當學生懷著濃厚興趣參與體育鍛煉的時候,體育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進行講解示范和指導幫助,以便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最后使其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熊勃.甘肅省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2] 徐立陽.大連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4):483.
[3] 夏潔.職高學生體育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