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憶菲 葉潔
摘 要: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的研究與設計,對宣傳校園文化和地方特色有極大的重要性。百家文化,集齊百家靈感與百種創(chuàng)意,豐富了包袋設計的功能性和情感性,它結合了力學,人體工程學等學科,能夠極大的體現(xiàn)了文化在包袋設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百家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包袋
前言
不難看出,目前包袋市場的流行的包袋款式均是以歐美大牌為主,很少有屬于中國特色的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即使歐美的品牌融入了中國元素,也只是拿來主義式的設計,并沒有融入了中國文化真正的內涵。中國設計師們并沒有深刻的想過融入自己的文化,因此市場上對中國包袋設計的定義也非常的有限,我們希望對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的設計,能夠開創(chuàng)中國的包袋設計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一、百家包的來源
“百家”,取自百家衣,古時育兒,人們向親戚朋友索取碎布,以拼接的方式將其縫制成衣服,代表著孩子收到了百家的祝賀和庇護,不受惡魔和疾病的困擾。這種風俗習慣,逐漸的被人們接受,也形成了一種特色的服飾。百家包,與百家衣有異曲同工之妙,它以中國博大精深的特色文化為積淀,例如嘉興地區(qū)的紅船文化,烏鎮(zhèn)文化,粽子文化等,本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利用服裝工廠生產剩余的邊角料和人們不需要的衣物包袋等,進行最大化的資源整合,從而設計出來的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
二、百家包的設計理念
1、百種圖案的交織
百家文化是校園文創(chuàng)包設計中的魂。
結合校園周邊的文化,例如紅船文化、烏鎮(zhèn)文化等,將紅船精神和烏鎮(zhèn)特色景觀,提煉改造其具象的形態(tài),延續(xù)其精神風貌,化為抽象的圖案。當然,化繁為簡,不是簡單的減法處理,而是要求設計師敏銳準確的把握住文化的精神風貌,進行統(tǒng)一化的設計處理,能夠緊貼時代的潮流。
在設計手法上,可以運用點線面的設計手法,通過重復對比,憑借情與景,意與境完美的結合,使包袋看起來更加的鮮明生動,產生強烈的文化歸屬感。其次,分解重組的裝飾手法。經過解構主義設計分離圖案的局部與局部之間,往往存在本質上的內在聯(lián)系和嚴密的整體關系。傳統(tǒng)紋樣的組織結構形式強調對稱與飽和,結構四平八穩(wěn),視覺感較為安定舒適。而現(xiàn)代設計的潮流,重視以點概面,突出亮點和創(chuàng)新點。
“藝術創(chuàng)新離不開逆向思維,總要強調自己是嶄新的東西,與原有的傳統(tǒng)立異、不相容。”同樣在包袋設計中,我們要把握好逆向思維,打破圖案固有的形式,將圖案進行分解、打散、錯位,展示出另類的視覺沖擊力。
2、百種色彩的碰撞
百種色彩是校園文創(chuàng)包設計中的眼睛。
色彩,是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的冷暖色調時常能夠影響到人們內心的情緒,隨之會產生對其相應的精神、內涵、意義等聯(lián)想。百家包集各種布料于一身,自然是一種色彩的碰撞,對百種布料的拼接時,相應的,我們要在跳躍的色彩中,把握住變化與統(tǒng)一的形式美,通過色彩的平衡、比例、節(jié)奏與韻律、視覺、主次與強調、夸張幾個內容來顯現(xiàn)。
3、百種材料的結合
百種材料是校園文創(chuàng)包設計中的皮膚。
將工廠廢棄的邊角料和人們不需要的衣物包袋進行組合,實際上是對文創(chuàng)包的第二次設計,同樣要求設計師們要將其打散重構,將平面的圖形,通過豐富的工藝手法,讓材質在造型上形成肌理的對比、空間的塑造和色彩的流動。不同的肌理設計也是讓百種文化的韻味達到了另一種豐富的境界,使其空間上從平面到立體的轉化,感光上從視覺到觸覺的變化。
1)材料變化的重復手法的特點:簡潔明了,易于視覺的分析和判斷,即在統(tǒng)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xiàn)過兩次和兩次以上。例如,日本服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運用重復材質的手法在材質中褶皺化的處理,使其的作品從最初的簡潔的平褶到奇妙的構成主義。
2)材料變化的近似手法
近似指的是在形象、大小、色彩上有共同的特點,它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呈現(xiàn)生動變化的效果,形態(tài)的近似、骨骼的近似、質感色彩的近似等。
3)材料變化的特異手法
在許多重復或近似的基本型中,呈現(xiàn)極少部分特異的形狀,已構成對比區(qū)別,塑造畫面中的視覺焦點。在長期約束在規(guī)矩中,人們往往容易產生逆反思想,運用獨特的處理方式,讓肌理變幻莫測。
4、百種工藝的結合
在校園文創(chuàng)包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刺繡、印花、拼接、繩結、印染、手繪等工藝相結合。其次,基于校企無縫皮革工藝研發(fā)中心,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合作的支持,將皮革包袋的部分利用特制的熱熔設備和環(huán)保100%PU熱熔帶進行拼接粘合,整件面料無車縫,避免了針線穿破皮革面料造成的紋理損傷,大大增強了包袋的抗撕裂度、美觀度、舒適度。
三、百家文化與百種功能的融合
1)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的新穎性
現(xiàn)代工藝越來越強調人的重要性,主要因為人是包袋的載體,包袋的設計是要符合人的各種需求。在強調包袋設計的時尚性和文化性的同時,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設計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可以在挖掘出人的內心深處潛在的需求,甚至是引導需求、創(chuàng)造需求。為了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我們綜合了各類學科知識,實現(xiàn)了文創(chuàng)包在不同的場合下實現(xiàn)雙肩、單肩、手提等多種背法,讓人在背包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舒適和方便。
2)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的趣味性——可拆卸式的拼接
樂高玩具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人們通過零碎的小部件,組成不同的造型和功能,能夠極大的激發(fā)人們大腦深處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力。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利用這一特點,將零碎的布料縫制成不同的零部件,例如書袋、筆袋、眼鏡盒、卡包等,讓其與百種文化圖樣將結合,將這些零部件能夠憑借人的思維和想象,進行拼接和重組,極大的增加了文創(chuàng)包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四、百家文化與百種情感的融合
人是情感的社會群體。比如,我們往往在唐詩宋詞的熏陶下,充滿了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向往,然而我們的心不是為了尋那座山,也不是為了尋那個景,更是為了追尋兒童時記憶深處那句詩詞所幻化出的“美好”。文化本身充滿了情感,而人又是有情感的。當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包袋一開始就融入了中國千年來積淀的文化情感,它一定具有某種非同尋常的意義,除了讓人愛不釋手,還會有很久的回味空間。設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通過文化所牽連的情感設計,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更讓人對文化有美好的寄托,提升人的整體的文化素養(yǎng)。
總結
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設計是在百家文化背景下融合的綜合性產物,它以人為本,從人的感官和精神層面出發(fā),強調了文化在圖案、色彩、材料等在外觀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運用,也同時涉及了力學和人體工程學等學科知識,最重要的是人文情感在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中的體現(xiàn),它所帶來的是匠人的求新、求精、求異、求儉的精神。在當代的社會,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自信。校園文化創(chuàng)意包袋的研發(fā)富含了實用功能且存在巨大的商機,同時對弘揚中國文化有一定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程遠強.包袋設計與出格[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2).
[2]曾琦.流行包袋設計基礎[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1).
[3]馮蓮娣. 包袋創(chuàng)意設計中的人性化表現(xiàn)[J]. 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10:228.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2017年浙江省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資助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7R41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