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黃笑凡
2017/2018榨季是國際糖市由牛轉熊的分水嶺,全球食糖進入增產周期。國內食糖收榨在即,增產明顯;在進口關稅高達95%的情況下,進口量大幅減少。美盤不斷刷新32個月以來的新低,鄭糖在連續(xù)下跌數月后開始止跌企穩(wěn),未來易跌難漲,不過下跌幅度有限。
國際糖市供應寬松
最新的USDA(美國農業(yè)部,下同)全球食糖供需預估報告顯示,2017/2018榨季全球食糖產量為1.84億噸,同比增長7.6%;庫存消費比為23.33%,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除了第一大產糖出口國巴西由于糖料蔗宿根年齡偏老、單產下降,導致產量低于預期外,其他國家增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具體增幅的大小。
據咨詢機構JOB Economia稱,預計在4月開始的新榨季巴西糖出口量總計為2130萬噸,低于上一年度的2780萬噸。截至4月15日,泰國2017/2018榨季累計壓榨甘蔗1.26億噸,同比增加35.7%;累計產糖1384.1萬噸,同比增加約38.25%。2017/2018年度俄羅斯糖出口量可能超過60萬噸,創(chuàng)近18年來最高水平。歐盟在甜菜糖方面的表現相當搶眼,法國和德國甜菜糖產量大增,數據顯示,歐盟3月可供出口糖量為26.2萬噸,去年同期僅為8.43萬噸,增幅高達210%,進口同比減少40%。
食糖進口創(chuàng)近7年新低
國內食糖長期處于產不足需狀態(tài),進口食糖是國內食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食糖進口采取許可證制度和配額制度,近年的配額穩(wěn)定在194.5萬噸。2016/2017榨季累計進口230萬噸,同比減少39%,這主要是商務部對食糖實行了為期3年的貿易保護政策,在原有關稅的基礎上加征45%的保障關稅,致使配額外的食糖進口關稅高達95%。
最新數據顯示,2月進口食糖僅2萬噸,同比減少88.9%,環(huán)比減少33.3%。2017/2018榨季(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截至2018年2月累計進口51萬噸,同比上一榨季的106萬噸,減少了51.9%。
糖廠基本收榨增產明顯
截至4月23日,廣西累計收榨90家糖廠,預計本周(4月23日—29日)將結束本榨季的生產工作。截至3月底,全國累計產糖953.5萬噸,同比增加10.6%;累計銷糖393.8萬噸,同比增加5.8%;銷糖率為41.3%,同比減少1.9個百分點。雖然國內食糖產銷量數據均增加,但是產量增幅明顯高于銷售,現貨壓力較大。同時,今年的糖料蔗收購價格為500元/噸,處于歷史高位,相較去年480元/噸的糖料蔗收購價,對應6500元/噸左右的糖價,糖廠兌付蔗款壓力不小,只能被動隨市走貨。
總之,從國際市場看,雖然巴西減產,出口下滑,但是其他國家的大幅增產將完全抵消這部分減產,國際市場食糖供給依然寬松,這是國際市場基金凈空頭持倉不斷攀升的主要依據。國內市場,產銷數據較去年同期均有提高,在進口量大幅萎縮、走私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國內糖價繼續(xù)深跌的概率不大。波動率方面,白糖平值期權隱含波動率穩(wěn)步上漲,截至上周(4月16日—22日)末,5月平值期權60日歷史隱含波動率已回升至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