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迪,李慶擇,冀 健
(1.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2.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8)
近年來大量市政和公路橋梁都采用了獨柱墩接主梁的結構形式,因其具有輕巧、纖細、美觀的建筑效果。但是由于獨柱橋的下部支撐點只集中于主梁下的某一局部位置,因此容易引起上部結構整體傾覆的問題,全國各地已發(fā)生多起此類橋梁的側傾、側滑、傾覆事故。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篩選橋梁結構形式、跨徑組合、設計年代、設計荷載標準、平曲線半徑、邊墩類型、邊墩支座類型及支座間距、中墩支座類型、橋面寬與邊支座間距比、車行道寬、箱室底寬等能體現(xiàn)橋梁傾覆穩(wěn)定性的重要結構參數(shù),在哈爾濱某立交橋中確定抗傾覆分析對象后,根據(jù)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2009年的工作成果,定義兩種臨界傾覆狀態(tài)進行抗傾覆穩(wěn)定性分析。通過施加最不利橫向活荷載,分析橋梁的橫向抗傾覆穩(wěn)定性,并提出采用抗拉設施的加固處理方案,使獨柱橋梁的抗傾覆穩(wěn)定性能得到有效加強。
立交由A#、B#、C#和D#橋四部分組成。A#與B#橋為立交的第三層,C#與D#橋為立交的第二層。A#橋A0~A9墩為兩聯(lián)簡支空心板梁結構,A9~A12墩為異形連續(xù)箱梁,A12~A16墩、A16~A20墩為兩聯(lián)變寬度連續(xù)箱梁,A20~A26墩為簡支空心板梁結構;B#橋A12~B2墩為連續(xù)箱梁,B2~B13墩為兩聯(lián)簡支空心板梁結構;C#橋C0~A12墩為異形連續(xù)箱梁,A12~C7墩為連續(xù)箱梁結構;D#橋D0~D3墩為連續(xù)箱梁,D3~D7墩為簡支空心板梁結構。橋梁連續(xù)箱梁下部結構為獨柱或雙柱,下接承臺樁基結構。在公用墩D0及A16墩為隱蓋梁接墩柱再接承臺樁基。A12墩為雙層蓋梁結構,上層蓋梁架起A#、B#橋,下層蓋梁架起C#橋,蓋梁下接墩柱承臺樁基;空心板梁下部結構為倒T形蓋梁,除A20~A25墩蓋梁下為雙柱-柱下接樁基,橫向用系梁連接外,其余隱蓋梁下均為獨柱或雙柱,柱下接承臺樁基結構。A0、B13、D7邊墩為重力式橋臺擴大基礎,A26、C0、C7邊墩為重力式橋臺樁基結構??偲矫媸疽鈭D如圖1所示。
對比橋梁結構形式、跨徑組合、設計年代、設計荷載標準、平曲線半徑、邊墩類型、邊墩支座類型及支座間距、中墩支座類型、橋面寬與邊支座間距比、車行道寬、箱室底寬等參數(shù),總結結構整體特點,并考察各橋抗傾覆能力,見表1??傮w來看,從經(jīng)驗分析,中墩固結比中墩鉸接抗傾覆能力大,橋面寬與邊支座間距比小的抗傾覆能力大。故需要重點復查超載抗傾覆能力的獨柱鉸接支承結構有五聯(lián)橋。
本文重點介紹A12~B2、A12~C7兩聯(lián)橋,橋梁的平面圖如圖2和圖3所示。
圖1 哈爾濱某立交總平面示意圖(單位:cm)
表1 結構特點總結
圖2 A12~B2墩平面圖(單位:cm)
圖3 A12~C7墩平面圖(單位:cm)
北京市政院的研究成果對橋梁傾覆的臨界狀態(tài)定義如下。
中墩鉸接獨柱支承梁式橋的傾覆破壞均首先表現(xiàn)為邊墩支座脫空,然后出現(xiàn)中墩支座轉角超限,最終發(fā)生結構整體傾覆。雖然中墩支座轉角超限后,結構并沒有整體傾覆,但結構狀態(tài)已很難把握,計算模擬困難,因此為保證結構安全、便于實際操作,將結構傾覆過程中結構體系發(fā)生變化的兩個確定狀態(tài),即邊墩支座出現(xiàn)脫空和中墩支座轉角達到0.03 rad作為中墩鉸接獨柱支承梁式橋的傾覆臨界狀態(tài),其中邊墩支座出現(xiàn)脫空為第一傾覆臨界狀態(tài),中墩支座轉角達到0.03 rad為第二傾覆臨界狀態(tài)。
對于采用中墩固結的獨柱支承的梁式橋,在偏心荷載作用下,隨著主梁扭轉效應的增加,墩柱及基礎所受橫向彎矩及水平剪力逐漸增大,當其內(nèi)力超出其承載力時,墩柱或基礎發(fā)生破壞,從而導致主梁傾覆。因此將固結墩承載力達到限值時作為此類橋梁傾覆臨界狀態(tài)。
獨柱支承梁式橋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可按如下方法計算:
式中:k為結構抗傾覆安全系數(shù);Sp為傾覆最不利荷載工況的規(guī)范汽車荷載(對于中墩為支座形式,中支點支座轉角達到0.03rad;對于中墩為固結形式,中墩達到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時),荷載系數(shù)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第4.1.6條選??;Sq為考慮初始傾覆效應后,實際值K倍的Sp。
當驗算一種或幾種偏心荷載作用下結構的穩(wěn)定性時,對結構初始狀態(tài)的把握至關重要,初始狀態(tài)出現(xiàn)偏差將直接導致得出錯誤的驗算結論,給結構安全帶來隱患。獨柱支承梁式橋的傾覆穩(wěn)定為空間受力行為,尤其對于曲線梁橋,自重、二期恒載、混凝土收縮、徐變、預應力荷載及溫度效應所產(chǎn)生的扭矩和扭轉變形對結構傾覆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必須準確計入。
圖4 A12~B2墩橋梁立面圖(單位:cm)
如圖4所示,A12~B2聯(lián)為直橋,跨徑為(29+35+25)m,主梁寬度 9.4 m,梁高 1.6 m,采用C50混凝土現(xiàn)澆。邊墩為板式橡膠支座,左右墩支座間距分別為3 m和3.4 m。中墩為雙向固定盆式支座??箖A覆計算時按扭轉最不利在橋梁的一側進行偏載布載,考察邊墩支座反力和中墩轉角變形。車道偏心2.85 m,該橋最多布置一個車道。A12~B2墩主梁結構計算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A12~B2墩主梁結構計算模型
由于該橋中墩與主梁間為固定支座連接,屬于無固結墩柱的獨柱支承梁式橋,因此應驗算達到其對應傾覆臨界狀態(tài)(邊支座脫空時)時的傾覆穩(wěn)定性,并相應給出次中墩處支座轉角計算結果。
經(jīng)過驗算,當行車荷載為1倍規(guī)范標準荷載時,橋梁整體結構傾覆驗算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當行車荷載為規(guī)范標準荷載的1.2倍時,橋梁邊墩支座處于脫空臨界狀態(tài)。所以該橋的抗傾覆安全儲備值為1.2倍車道荷載,如圖6所示。
根據(jù)計算結果得知,在活荷載達到1.5倍標準規(guī)范荷載時,邊墩支座的最大拉力為199kN,根據(jù)該值對橋梁邊墩采取抗傾覆措施,以滿足結構邊墩支座的抗拉需求,如圖7所示。
圖6 恒載+1.2倍活載時的反力(開始脫空)(單位:kN)
圖7 恒載+1.5倍活載,邊墩要抵抗負反力-199 kN(單位:kN)
如圖8所示,A12~C7聯(lián)為5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彎箱梁,跨徑(4×35+30)m,主梁均寬 15.21 m,梁高1.6 m,采用C50混凝土現(xiàn)澆。主梁彎曲半徑172 m,中墩采用固定盆式橡膠支座,邊墩為F4滑板支座,A12墩 4塊,間距3×3.34 m,C7墩設置3塊,間距(3.69+3.71)m??箖A覆計算時按扭轉最不利在橋梁的一側進行偏載布載,考察邊墩支座反力和中墩轉角變形。汽車活載偏心4.16 m,該橋可布置兩條車道。A12~C7墩主梁結構計算模型如圖9所示。
圖8 A12~C7墩橋梁立面圖(單位:cm)
圖9 A12~C7墩主梁結構計算模型
該彎橋的抗傾覆能力較弱,恒載反力為591 kN,溫度荷載負反力為-104 kN,規(guī)范汽車活載下的反力為-1 300 kN。加載到0.37倍的汽車荷載下即發(fā)生第一次脫空(見圖10),加載到1.15倍的汽車荷載下即發(fā)生第二次脫空。加載到2.1倍規(guī)范汽車荷載時,中墩最大轉角達到0.03 rad,即抗傾覆系數(shù)為2.1;加載到2.5倍規(guī)范汽車荷載時,中墩最大轉角達到0.049 rad。汽車活載加到規(guī)范荷載的1.5倍時需要克服的邊支座負反力為-1 464 kN,如圖11所示。汽車活載加到規(guī)范荷載的2.5倍時需要克服的邊支座負反力為-2 766 kN,如圖12所示。
圖10 恒載+0.37倍汽車活載+降溫時邊支座臨近脫空(單位:kN)
圖11 恒載+1.5倍汽車活載+降溫,邊墩要抵抗最大反力-1 464 kN(單位:kN)
圖12 恒載+2.5倍汽車活載+降溫,邊墩要抵抗最大負反力-2 766 kN(單位:kN)
總結二聯(lián)橋梁的抗傾覆系數(shù),直橋取第一次脫空的活載系數(shù),彎橋取第一次和第二次脫空的活載系數(shù)。直橋按1.5倍活載最不利布置查看最大支座負反力,彎橋按2.5倍活載最不利布置查看最大支座負反力,以此作為加固的參數(shù),見表2。
表2 需加固二聯(lián)橋計算結果匯總
抗拉設施采用支座抗震設施(縱向活動式),按每個橋梁抗拉設施設計拉力900 kN考慮。
對抗傾覆能力不足的彎橋A12~C7邊墩內(nèi)外側各加 4套(900 kN×3=2 700 kN<2 766 kN),中墩內(nèi)外側各加2套;抗傾覆能力不足的直橋A12~B2(抗傾覆系數(shù)1.2)邊墩各加一套,中墩不加。施加抗震設施后,橋梁的運營情況良好,橋梁抗傾覆能力顯著提高。根據(jù)對該立交的后期交通觀察,并沒有發(fā)生傾覆滑移的問題,認為這種計算和加固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較好的工程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