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以同樣的速度來走路:長時間的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把步幅放小,以同節(jié)奏速度來走路。避免在平地跨大步。如果需要中長時間走路,一定不要慌忙。
2.走上坡路,走幅放小:走上坡路,如果邁開大步走路,身體會左右搖晃,失去平衡。所以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實地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3.特別注意下坡路:很多人覺得走下坡路很輕松,但如果破壞原來走路的節(jié)奏性,很容易跌倒受傷。下坡時千萬不可又跑又跳,而具有豐富戶外徒步經驗的人下坡路總是走得很慢,并把鞋帶系得很緊,以免腳尖撞到鞋頂,弄傷指尖。
4.團體行走:每個人體力不同,有人快,有人慢。為預防發(fā)生意外事故,團體速度不宜太快,不妨一面欣賞周圍的風景,一面悠閑地走。領隊要注意前后隊伍速度。
5.過吊橋:吊橋容易搖蕩,最好是一個個通過。假如看到橋下的河流,盡量把視線移在身體前100米橋上,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有節(jié)奏性走過。
6.過獨木橋:過獨木橋時,腳步跨開同肩寬,并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米處,一步步踩穩(wěn),迅速通過。因為稍加速度,有利于保持平衡。
7.渡河:河水如果比膝蓋淺時,夏天可、以卷起褲管,慢慢渡過,但要避免光腳。河中有石頭可踏時,要選擇不易搖動的、干燥的,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遇到河水深時,不要冒險渡河,可繞路或者想其他方法。
8.適當?shù)男菹ⅲ?/b>沒有明文規(guī)定,走多少路應該休息多久。大概平地走50分鐘,休息10分鐘;山坡路走30分鐘,休息10分鐘。如休息過長,身體剛剛活動的機能,會變得遲鈍。休息場所,最好避免直接坐在地面上,可坐在石椅上,這樣血液不會完全降到臀部。休息后出發(fā)前,做些輕微運動,幫助身體恢復。
(摘自中華戶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