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子珊在我剛開咖啡館的時候來過。她那時畢業(yè)不久,在做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覺得錢少活多生不如死。我們聊了一下午,臨別,她揮著小拳頭,說:“回去一定好好干,爭取早日升職加薪?!?/p>
最近她來武漢,我們又見了一面,她的薪水比當(dāng)年翻了一倍。我問她爽不爽,她困惑地說:“小羊姐,為什么我覺得自己更窮了?!币郧?,她的朋友大多跟她一樣剛畢業(yè),月薪普遍三四千,消費精打細算。如今,她做了主管,薪水只翻了一倍,見識卻不止多一倍,欲望甚至翻了好幾倍。
另一個朋友最近在裝修新房,同樣受到了打擊。本來他以為通過自己這十幾年的努力,已經(jīng)妥妥進入了中產(chǎn),沒想到一套房子買完、裝修完,一夜回到了解放前。“10年前的第一套房,幾萬已經(jīng)裝得很好了,現(xiàn)在這套房子,花了快50萬,還不太滿意。”他說。這套房子的裝修,一個淋浴花灑就花了9000多。他說9000多的花灑洗起來跟900多的就是不一樣,卻忘了十幾年前,他在90多塊錢的花灑下面,也洗得挺干凈。
財富所能鋪陳的舒適與精致永無止境。
小時候,我媽總跟我講有錢人的小氣,說他們“越有錢,越哭窮”。以我媽有限的認(rèn)知,覺得有錢人矯情,生怕別人跟他們借錢,所以總哭窮。
我成年后,見識了各個階層的人,自己也曾經(jīng)拿著讓別人羨慕的薪水,卻覺得很多想買的東西都買不起,慢慢理解了“越有錢越窮”并不是矯情,而是沒有處理好財富增長與欲望增長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衡量有錢與沒錢,習(xí)慣于以當(dāng)下自己的消費水平為標(biāo)準(zhǔn)。
月薪5000的姑娘,想當(dāng)然地覺得,如果月薪到了兩萬,每個月都有一萬五的盈余,好爽。但當(dāng)她月薪兩萬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以前常去的小飯館座位太臟,以前常買的品牌格調(diào)太低。周圍人都開車上班,她也要買車;如果再起心去買套房,那簡直就窮得要命了。
“不要隨便羨慕有錢人,因為他們也很窮?!边@是我朋友思思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
真正稱得上有錢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的那全球千分之一的人,他們是大企業(yè)家、影視明星,是不可能出現(xiàn)在平常人的社交圈中的那一小撮。錢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不是具體的一輛車、一套房、幾個包,而更像是一種數(shù)字游戲。
馬云最近在浙商大會上又語出驚人,說一個月掙一二十億很難受。雖然我們沒辦法感同身受地理解一個月賺一二十億的痛苦,但作為努力奮斗的好青年,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覺到,當(dāng)錢越賺越多,卻沒有獲得想象中的輕松和富有。
你缺錢,有錢人更缺錢。你有選擇,可以吃差一點,穿差一點,不結(jié)婚不生孩子,而你眼里的那些有錢人,在他們的階層里,生二胎三胎,孩子上國際學(xué)校、去英美留學(xué)是常態(tài),他們沒有退路,只能拼命賺錢。所以,有錢到底是月薪5萬還是10萬,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我們力所能及的富有不是一個數(shù)字概念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如果不能控制欲望,富足就會成為一種可望不可即的狀態(tài)。
有一期《圓桌派》,竇文濤問嘉賓,什么時候你們覺得自己特別缺錢。能坐在那的嘉賓,都是普通人眼里的富人,年收入百萬不止,然而大家都立刻說出了自己在什么時候特別缺錢。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說了一個觀點,所謂有錢,其實就是你的欲望永遠比財富少一塊錢,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有錢。
我印象最深的富足生活,是楊絳在《我們仨》中描述的生活場景:我們兩人(與錢鐘書)每天在起居室靜靜地各據(jù)一書桌,靜靜地讀書工作。我們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處“探險”,或在院子里來回散步。阿瑗回家,我們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賞。
楊絳筆下這個天堂般的存在,是北京西城區(qū)南沙溝小區(qū),她在此居住40多年,房子一直沒有裝修過。
別把不會生活、過得不開心這口鍋,全都甩給沒錢。錢當(dāng)然能買來好東西,但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需要用錢買。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控制欲望最好的方法是,在不需要花多少錢就能享受到的快樂中找尋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窮開心的能力,能幫你立刻過上富足的生活,并且隨著財富的增長,游刃有余地將新增的財富用于投資與增值。
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所謂財務(wù)自由,只是欲望永遠比財富少一塊錢。祝你早日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
(臥龍摘自東方頭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