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雷
朋友動了手術,要在醫(yī)院休養(yǎng)一些日子,我得空去看了看他。他的北側,緊挨墻的一張床上,是位鄉(xiāng)下老伯,上山采草藥摔斷了一條腿,打了石膏,吊在半空里。來陪護的是他兒子,戴一副眼鏡,30來歲,文質彬彬的,好像是在一所職業(yè)院校當老師。
老伯的一條腿雖然懸在半空中,但嘴卻不閑著,時不時嚷著要喝水,要吃香蕉,要撒尿……兒子忙得團團轉。有時到走廊休息一會,老伯就扯著嗓子大聲地喊,估計一層樓的人都聽得到。兒子趕緊跑進來,笑著聽他罵自己。
這兒子真是百依百順。這天,老伯執(zhí)意要求換一個床位,到窗邊去,想看看窗外。
但床位哪是隨便想換就能換的。兒子去找了護士長。護士長很為難,說床位全滿了,靠窗的都沒了。老伯不信,很生氣,天天罵兒子。同病房的人都看不過去。但他兒子說,他父親腿沒傷時,在鄉(xiāng)下上山下坡,不閑著,現(xiàn)在被拴在病床上,心里急躁。聽了這話,一病房的人都夸他孝順。
那天,我又去醫(yī)院,看到老伯對面的墻上新貼著一張畫,畫的是一個山村,紅瓦白墻,鱗次櫛比,炊煙一柱一柱,裊裊升起。老伯盯著畫看,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意。
畫的外緣畫上了窗框,猛地看上去,像是墻上開了一扇窗。
朋友輕聲告訴我,畫是老伯的兒子昨夜在走廊里畫的,他在大學里教繪畫。聽了朋友的話后,我再欣賞那幅畫,感覺無論從構圖還是從意境來說,都是高水準。老伯的兒子告訴我們,畫的是他老家的村子。老伯難得地安靜下來,沒事時就盯著畫看,像纏鬧很久后終于得到滿足的孩子。
我隔天再去時,老伯對面的畫又變了。畫了一條河,碧波泛起,蘆花浩蕩,一只翠鳥,立在其中一株搖曳的蘆葦上。不用說,這一定畫的是老伯村里的河。老伯看這畫時,臉上的表情很柔和。
后來,這幅畫經(jīng)常變,有時是一棵蒼枝遒勁的柿子樹,上面綴滿一個個“紅燈籠”,有時是一片白楊林,在深秋黃成一片浩蕩的海洋。
再后來,病房里靠窗的那位病人主動提出,和老伯換了床,讓老伯看看窗外真實的秋意。老伯的兒子,為病房的每一個人都打開了一扇別樣的窗,讓大家都看到了人世間更多的美好。
(摘自騰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