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家住滁州市南譙區(qū)48歲的喬某與妻子陸某1996年結婚,婚后育有一子。2017年6月,喬某向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qū)人民法院遞交了離婚起訴狀,表示妻子陸某因家庭瑣事離家出走多年不歸,要求與妻子陸某離婚。庭審中,喬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向法院提交了結婚證原件和陸某戶口本復印件。結婚證注明,陸某的出生日期為1971年2月,而戶口本復印件卻顯示,陸某出生日期為1964年10月。為此喬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又向法庭提供了蓋有派出所戶口專用章的證明,證明上注明:陸某身份證由15位升級為18位,結婚證上的陸某和戶口本上的陸某同為一人。被告人身份信息差距這么大卻同為一人,引起了法官的高度重視。經過公安部門的調查發(fā)現,同一編號的戶口登記中并無陸某此人,而根據戶口本身份證號查詢的結果竟也不是陸某。經過法官嚴肅詢問,喬某和法律工作者王某承認,喬某為了達到離婚目的,與王某一起帶著家里的戶口本,到學校附近的打印社,用電腦合成的辦法制作出了假的派出所證明和戶口復印件。2017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qū)人民法院下發(fā)司懲決定書,對喬某和法律工作者王某向法院提交虛假證據、妨礙法院對案件審理的行為,分別罰款3000元。二人的違法行為也被公安機關進行了訊問。后喬某申請撤訴。
[評析]《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guī)定:對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訴訟參與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近年來,司法機關加大對訴訟中作偽證行為的處罰力度,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國、誠信社會建設。
點評:蕾蕾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