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波
【關鍵詞】科學探究 科學實驗 科學精神
科學教師相比其他學科教師,不同之處在于: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實驗材料的準備、遞進式探究活動的設計等。課前準備得越充分,越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反之,則容易出現(xiàn)“垃圾時間”。
案例1:“塑料”
A教師課前準備了各種塑料制品、教學課件等。學生對塑料制品展開簡單探究,了解其特點,接著教師用教學課件展示塑料制品會產生白色污染問題。35分鐘后,教師發(fā)現(xiàn)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研究了,于是讓學生重新研究起身邊的塑料制品,學生茫茫然只好跟著繼續(xù)研究,好不容易拖到下課。課堂的最后5分鐘自然就成了“垃圾時間”。
B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塑料制品的特點進行簡單認識后,開始拋出問題:為何人們會選擇塑料制品?它好在哪里?接著帶領學生對塑料制品的硬度、強度、耐磨性等展開探究。學生通過對比塑料制品、紙制品、金屬制品等常見的材料后,發(fā)現(xiàn)塑料制品被大量選用的原因。學生探究充分,收獲滿滿。課堂自然沒有出現(xiàn)“垃圾時間”。
很明顯,A教師課前準備不夠充分,雖然已經考慮到材料的準備、課件的使用,但沒有考慮對塑料制品展開深入、科學的探究。學生只是對一些概念進行了了解,但是對于塑料這種材料的硬度、強度、耐磨性沒有進行深入探究,學生學的知識浮在表面,沒有真正浸潤,出現(xiàn)“垃圾時間”也就不足為奇了。而B教師針對本課準備充分,通過引領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實驗探究,學生樂在其中,收獲了“閃閃黃金”。
科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前概念掌握情況的了解,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設計。反之,則容易出現(xiàn)“垃圾時間”。
案例2:“小車的運動”
本課有這樣的探究活動:什么因素影響著小車運動的快慢?大多學生會列出以下因素:拉力大小、小車的載重量、輪子的多少等。
A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重點探究拉力大小、小車載重是否影響小車運動的快慢。一節(jié)課倒是沒有出現(xiàn)之前那樣的“垃圾時間”,學生都在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探究,實驗、記錄、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反之則越慢;載重量越大,小車運動得越慢,反之則越快。這節(jié)課是不是就很完美了,就不存在“垃圾時間”了呢?
縱觀整節(jié)實驗課,其實學生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對探究的興趣,許多組員經常處于無聊的狀態(tài),對習以為常的實驗探究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課后經了解發(fā)現(xiàn),對于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學生是有所了解的。他們對于拉力、載重對小車運動速度的影響都是知道的,所以對這樣的探究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是配合教師走完上課時間而已。看來這節(jié)看似完美的課不僅存在“垃圾時間”,而且持續(xù)了整節(jié)課!這樣的探究活動成為偽探究。顯然,教師對學生的前概念了解得不夠,如果提前有了預判,教學流程中就可以考慮多種情況,準備更多的可能,使探究更有效,更有趣。
B教師則在學生提出假設后,立刻追問:你們想研究幾個問題?有的小組想研究2個,有的小組想研究3個。教師沒有控制學生,而是讓學生根據小組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于是,各小組開始對每個因素分別展開探究。學生的參與度空前高漲,有的小組還為了某個細節(jié)爭得面紅耳赤……
由于教師提前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沒有約束學生去探究拉力大小、小車載重量對小車運動的影響,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感興趣的因素。一節(jié)課下來,每組學生研究的因素或多或少各不相同。但從學生興奮的臉上,感覺到了學習真正在發(fā)生,整個課堂“閃閃發(fā)光”。
科學課中的探究活動非常重要,探究活動開展的程度如何,直接決定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效果。任何一個科學探究活動,都講究做深入、做扎實。一旦探究活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則就會出現(xiàn)“垃圾時間”。
案例3:“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A教師課前準備了各種實驗材料:白饅頭、碘酒、培養(yǎng)皿等。課中,教師分別介紹了相關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將碘酒滴到饅頭上的實驗,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實驗現(xiàn)象。當這位教師介紹完相關原理后,發(fā)現(xiàn)還有大量的時間剩下了,于是又重新讓學生再次進行實驗。時間就這樣被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實驗上。
B教師則是按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觀察碘酒(初步認識其特點)→學生在指肚、指背上涂碘酒(感受碘酒)→用涂有碘酒的手指捏白饅頭(初次感受變色)→滴碘酒于饅頭上(再次感覺變色的原因)→觀察認識淀粉→理解科學道理。
A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對碘酒和淀粉的變化進行研究,探究活動設置沒有層次感,且沒有深入地探究了解變化的原因。而B教師層層推進,通過漸進式的探究,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感知到了變化,理解了其中的科學道理。在這樣的深度探究中,學生攫取到了“閃閃黃金”。
綜上所述,在所謂“垃圾時間”里,其實有大文章可以做?!袄鴷r間”就像一座金礦,拂去表層土,只要能對所選的地點有了解,即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選用合適的挖掘工具,即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有持之以恒的挖掘精神,即做實每個實驗探究,我想深入挖掘下去必見“閃閃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