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清,王彥娜,邢翠娟,趙 哲,董麗麗,于肖東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揮發(fā)油為金銀花中的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含量低、易揮發(fā),人們對金銀花中揮發(fā)油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對邢臺地區(qū)金銀花的揮發(fā)油成分進行科學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先前的研究中常用揮發(fā)油提取器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索氏提取法,共水蒸餾法,微波提取法,超聲波法提取等單一的提取揮發(fā)油法方式[1-3],其存在著提取成分不完全、峰分離困難以及含有色素及石蠟等沸點高的物質(zhì)會對色譜柱、MS檢測器造成比較大的污染等缺點[4]。本文兩種方法交叉使用進行實驗,成功的提取、成功地純化了金銀花揮發(fā)油組分進而利用GC-MS法對其進行分析檢測,解決了金銀花單一提取方式目前存在的問題。
GCMS-QPQP2010ULTRAW氣相色譜條件[5]:進樣口250 ℃;毛細管色譜柱為SH-RXI-5SIL MS;升溫條件:60 ℃以5 ℃/min升溫至150 ℃,以8 ℃/min升至250 ℃;He為保護氣,流速:1 mL/min;壓力:57.4 kPa;不分流進樣;1 μL進樣量。
質(zhì)譜條件:EI離子源,70 eV電子能;接口250 ℃;離子源200 ℃。
XH100B微波催化合成/萃取儀(北京祥皓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
稱粉碎待用的金銀花粉末20 g于燒瓶中,加入100 g正己烷提取劑,分別進行索式回流2h(索氏提取-水蒸氣蒸餾法);超聲2h(超聲提取-水蒸氣蒸餾法);400 W,60 ℃的微波條件下,萃取40min(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法)三種方法提取,保留濾液。將濾液進行水蒸氣蒸餾,可以觀察到有油狀餾分餾出,于瓶底發(fā)生分層現(xiàn)象。取餾出物于分液漏斗中進行分液,保留上層餾分。密封冷藏,待測[6]。
圖1是微波法提取金銀花揮發(fā)油組分圖,揮發(fā)油提取器提取法與水蒸氣蒸餾提取法均提取效果不好,未見明顯揮發(fā)油成分,這二者未能上機檢測。將待測的剩余幾種單種提取法提取的產(chǎn)品用注射器經(jīng)濾膜過濾后注入進樣瓶中,系統(tǒng)自動進樣檢測。超聲波提取法(石油醚、無水乙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石油醚組由于其沸點太低,出峰具有一定干擾,分析出幾種烷類及酯類;無水乙醇組存在著后期峰分離較差只鑒定出幾種烷類。蒸煮法提取方法提取結(jié)果后半部分未見明顯峰值出現(xiàn)效果不理想。直接對金銀花進行提取,多種實驗方法最終所得產(chǎn)品均顯示黃綠色,所以金銀花中的色素及石蠟等沸點高的物質(zhì),會對MS檢測器造成比較大的污染,不能直接上機檢測。所以超聲波提取,微波波提取,蒸煮法,索式提取,這幾種方法不可直接利用。需要提純除色素。有過柱、吸附、蒸餾這幾種常用純化方法。過柱溶劑損耗較為嚴重;吸附找不到合適的催化劑;蒸餾采用電熱套溫度高于水蒸氣,導致部分揮發(fā)油的熱解。采用水蒸氣蒸餾的方法對提取液進行提純,除去色素對于本實驗的干擾,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法方法提取得無色透明液體。
圖1 微波萃取法GC-MS圖
圖2 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法GC-MS圖
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法能夠?qū)⒔疸y花中揮發(fā)油成分提取較完整,峰分開較明顯。比單一方式提取的效果更具有優(yōu)勢,所得溶液經(jīng)GC-MS檢測,得出其提取成分相對較好,見圖2。
多種方法結(jié)合而進行的三種方式提取的實驗樣品經(jīng)上機檢測,其具有多個特征峰且峰分開明顯,可進行定性分析,證明其實驗結(jié)果符合要求。用面積歸一法分別從總離子流圖中確定了每種成分的相對含量[7](見表1)。
表1 揮發(fā)油成分分析表*
表1(續(xù))
*:a:索氏提取-水蒸氣蒸餾法;b: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法;C:超聲波提取-水蒸氣蒸餾法。
三種提取方法所提取的物質(zhì)種類為24、28、26種,占揮發(fā)油總量的59.17%、68.25%、71.93%,三種方法提取邢臺地區(qū)的金銀花共有成分而且含量最高的是十六酸甲酯(17.39%,11.96%,14.63%),相對含量>10%;其次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02%,5.05%,3.46%),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6.05%,4.32%,3.95%)。
微波萃取-水蒸氣蒸餾解決了金銀花的揮發(fā)油成分測定中MS檢測器污染的問題。邢臺金銀花揮發(fā)油的成分為烷烴類(46.3%),酯類(22.2%)烯烴類(2.2%),醇類(4.7%),醛類(4.1%)[8]以及酮類(2.8%);其它物質(zhì)占7.4%,為邢臺地區(qū)金銀花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數(shù)據(jù)。
[1] 陳靜嫻,張敏敏,崔 莉,等.分散固相萃取-HPLC 法測定金銀花及其成藥連花清瘟膠囊中的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J].中草藥,2009,47(16):2850-2856.
[2] 袁英髦,曹雁平.低芳香成分姜黃素超聲提取技術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14):299-302.
[3] 韓 飛,趙志冬,陳 泣,等.牛至藥材“地下部分”所得揮發(fā)油的GC-MS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20(10):1836-1839.
[4] 宋興良,呂莉?qū)?金銀花中揮發(fā)性成分GC/MS分析及其指紋圖譜的建立[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32(3):96-100.
[5] 蔣冬月,李永紅.植物揮發(fā)性有機物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1,(11):143-149.
[6] 謝麗莎,龔志強,原鮮玲,等.紅果山胡椒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0,44(7):75-77.
[7] 王金丹.金銀花中綠原酸的研究進展[J].農(nóng)業(yè)科技與裝備,2016,264(6):59-61.
[8] 張 蘭,張德志.江西產(chǎn)天胡荽揮發(fā)油的GC-MS分析[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8,24(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