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南京鼓樓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0008)
以2017年2月—2017年9月,醫(yī)院收治的椎動脈頸椎病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參照1993年全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制定的椎動脈型頸椎病作為診斷標準,中醫(yī)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診斷;②年齡30~65歲;③病程0~5年;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其他原因?qū)е碌膼盒膰I吐、眩暈等類似癥狀的對象;③體位性低血壓;④其他嚴重的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卒中后遺癥;⑤精神認知障礙;⑥暈針;⑦無法獲得隨訪。入選對象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齡(36.2±5.2)歲。臨床癥狀評分(10.1±3.4)分。病程(7.4±2.5)個月。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兩各16例,年齡、性別、病程、癥狀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牽引治療,1周1次,持續(xù)3次,同時在家中進行頸部保健操治療,減少頸部負重。同時進行無菌性針灸治療,針刺百會、風(fēng)池、太溪、足三里、頸4-頸6夾脊腧穴,留針30min,1日1次,5日1個療程,休息2日,連續(xù)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將單純的針刺替換為督針灸治療,仰臥位,配置自擬方劑(伸筋草、海桐皮、透骨草、雞血藤、白芷、乳香、沒藥、紅花、紫花地丁按照2:2:2:2:1:1:1:1配置),制成粉末,加入適量的黃酒、白醋調(diào)和成藥糊,制作成為1cm×5×15cm的藥餅放置在督脈頸段,以暗火間隔3cm點燃1支艾絨,1日1次,5次1個療程,休息2日,開始下一個療程,持續(xù)2個療程。
兩組對象治療前、后積分。基底動脈(BA)、右側(cè)椎動脈(RVA)和左側(cè)椎動脈(LVA)的收縮峰值期血流速度(Vs)及右側(cè)椎動脈(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參照1993年青島全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制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價。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學(xué)分析,主觀感覺、客觀體征評分、NDI評分、總積分、椎動脈超聲指標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Mean±SD)(±s)表示,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配對t檢驗,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觀察組控制+顯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主觀感覺、客觀體征、總積分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NDI評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NID評分對比(±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NID評分對比(±s)
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主觀感覺 客觀體征 總積分 NDI評分觀察組(n=16)治療前 18.9±2.2 14.8±1.4 33.7±3.5 45.6±11.2治療后 26.2±3.6* 20.2±3.7* 46.4±7.4* 6.2±2.2*對照組(n=16)治療前 19.5±2.5 14.3±3.1 33.8±3.1 44.3±10.3治療后 23.5±2.1*△ 16.5±3.6*△ 40.4±5.2*△ 10.4±9.2*△
本次研究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療效無明顯的優(yōu)勢,這可能與例數(shù)不足有關(guān)。但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主觀感覺、客觀體征、總積分下降更為顯著,NDI評分可明顯改善,提示觀察組可增進療效,這可能與督脈針灸可以改善頸動脈血流動力學(xué)有關(guān)。大量研究顯示,椎動脈頸椎病頸動脈血流灌注明顯督脈灌注不足,流速、收縮期流速顯著下降(P<0.05),也證實督脈針灸的優(yōu)勢。督脈針灸綜合發(fā)揮了經(jīng)絡(luò)、腧穴、中藥、艾灸的優(yōu)勢,能夠起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
[1]孫宇,陳琪福.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476.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4:185-186.
[3]朱文姣.調(diào)肝養(yǎng)血針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5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8,34(0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