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東 呂鵬娟
(廣西橫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 南寧 530300)
在過去的若干年時間之內,伴隨著我國現(xiàn)代交通運輸產業(yè)和建筑工程施工產業(yè)的繁榮有序經營發(fā)展,我國外科臨床醫(yī)學實踐過程中急性顱腦損傷的報告發(fā)生率呈現(xiàn)了表現(xiàn)程度極其顯著的逐漸提升變化趨勢,且由于其本身具備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基本特點,在一定歷史時期之內,給我國基層普通民眾群體的基礎性生存質量造成了極其顯著的不良影響[1]。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發(fā)病之后,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顱內壓快速升高現(xiàn)象,在引致患者大腦內部的血液流量發(fā)生快速下降現(xiàn)象條件之下,通常會引致患者腦部組織中的血液供給數(shù)量和氧氣供給數(shù)量顯著下降,且在患者未能獲取到及時系統(tǒng)有效的治療處置背景之下,通常會誘導患者發(fā)生臨床死亡結果,因此值得引起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廣泛密切關注[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接受手術治療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患者實施了靜脈麻醉處置,報告如下。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作為研究背景,將56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按照手術次序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各28例。本次研究中入選患者符合ASA分級標準中的Ⅱ級~Ⅲ級判斷指征,GCS評分介于7~12分之間,屬于不存在插管處置困難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腦損傷手術患者參照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介于23~64歲,平均(41.38±3.26)歲,研究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介于24~65歲,平均(42.12±2.1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實施氣管插管條件下的全麻醉。
為參照組行靜脈推注聯(lián)合吸入復合麻醉處置,且在患者靜脈麻醉誘導過程中應用的主要藥物,包含咪達唑侖(0.1~0.05mg/kg),舒芬太尼(0.5~5.0μg/kg),維庫溴銨(0.08~0.10mg/kg),依托咪酯(0.15~0.3mg/kg),循環(huán)不穩(wěn)定的病人減少誘導藥物用量,手術過程中運用舒芬太尼(0.15~0.70μg/kg)和維庫溴銨(0.02~0.03mg/kg)實施維持麻醉。吸入麻醉處置過程中應用的主要藥物為異氟烷,運用濃度介于1.00%~2.50%之間的異氟烷實施吸入麻醉。
針對研究組實施靜脈麻醉處置,患者自靜脈麻醉誘導過程中應用的藥物包含咪達唑侖(0.05mg/kg),舒芬太尼(0.50μg/kg),維庫溴銨(0.10mg/kg),依托咪酯(0.02mg/kg),手術過程中的維持性麻醉用藥為丙泊酚(4~12mg/kg),舒芬太尼(0.15~0.7μg/kg),維庫溴銨(0.02~0.03mg/kg)。
觀察比較兩組的麻醉有效率指標、術后呼吸恢復時間指標、術后睜眼時間指標。
擇取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9.0,針對計數(shù)資料(n,%)行卡方檢驗。針對計量資料(±s)行t檢驗。在P<0.05條件下,證實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別。
研究組的麻醉有效率指標與參照組大致相當,統(tǒng)計學沒有差異(P>0.05)。詳情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指標比較(n,%)
研究組的術后呼吸恢復時間指標、術后睜眼時間指標均短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有差異(P<0.05)。詳情參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呼吸恢復時間指標、術后睜眼時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術后呼吸恢復時間指標、術后睜眼時間指標比較(±s)
組別 患者例數(shù) 術后呼吸恢復時間指標 術后睜眼時間指標研究組 28 3.4±1.8 7.3±2.1參照組 28 5.9±1.5 10.2±2.4 t 7.904 4.812 P<0.05 <0.05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在遭遇嚴重性外力損傷作用條件之下,通常會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腦部組織損傷和水腫病理現(xiàn)象,繼而誘導患者的腦部組織中的血液流量顯著減少,繼而誘導患者自身的腦部組織結構之中發(fā)生較為嚴重的缺血癥狀和缺氧癥狀,且在此種癥狀持續(xù)存在的病理條件之下,通常會引致患者發(fā)生臨床死亡結果[3]。
從具體化的臨床治療處置技術方法的角度展開闡釋分析,手術治療方法是臨床中針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展開治療處置過程中應用的基本方法,做好手術方法和麻醉方法的合理選擇,對于確?;颊攉@取到最佳臨床結果具備重要意義[4]。
在具體組織開展針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群體的手術麻醉處置過程中,做好麻醉藥劑在種類和劑量層面的科學且合理的選擇和規(guī)劃工作,是支持和確保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切實獲取到最佳預期效果的重要前在條件。
本文以分組對比的研究分析方法,直觀揭示了靜脈麻醉處置方法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群體手術麻醉處置過程中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經驗適宜臨床推廣。
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手術治療處置過程中,靜脈麻醉處置方法的運用,與靜脈推注聯(lián)合吸入復合麻醉處置方法的運用相對照,能夠在確保和支持患者獲取到最佳麻醉處置效果的臨床實踐背景之下,有效縮短患者在術后階段的蘇醒回復時間,減緩因麻醉藥劑使用給患者機體健康狀態(tài)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相關研究經驗適宜臨床推廣。
[1]趙峰,林洪啟.急性顱腦損傷臨床麻醉處理分析與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8):82+85.
[2]趙鋒.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措施分析[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5):91.
[3]張軍.臨床麻醉處理急性顱腦損傷的方法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24):104-106.
[4]趙俊磊.急性顱腦損傷臨床麻醉處理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0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