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星 柯鑫文 魏先 沈源清 甘家樺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泌尿外科 湖北 武漢 430030)
腎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之一,一般治療腎結石的方式多為手術治療,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并發(fā)癥多,手術恢復比較慢,創(chuàng)傷大[1]。老年患者身體功能減弱,且多伴有肝腎心等多種疾病,術后由于長時間的臥床會增加并發(fā)癥出現的幾率,臨床治療難度很大。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標準手術方式,然而隨著微創(chuàng)科技的發(fā)展,輸尿管軟鏡治療腎結石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因此,本文針對2014年以來我院對老年腎結石患者應用組合式輸尿管軟鏡術與皮腎鏡術進行對比治療,分析并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比較 [(±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②P<0.05。
組別 例數 Cr(μmol/L) NGAL(μg/L) Cys-C(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6 61.27±7.15 73.35±8.23①② 2.43±0.53 2.62±0.72② 510.49±26.84 668.45±54.84①②對照組 40 61.58±9.20 84.50±8.54① 2.47±0.51 4.30±1.10 509.36±27.36 793.64±57.26①
選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期間收治老年腎結石患者共86例,并按隨機雙盲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46例)與對照組(40例)。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4.7±3.9歲);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64~86歲,平均年齡(75.2±3.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術前基礎疾病得到相應的控制和處理,尿常規(guī)及癥狀基本正常。
1.2.1 治療組 本組患者接受組合式輸尿管軟鏡。將手術區(qū)域進行常規(guī)無菌消毒,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術前1h在膀胱鏡下把輸尿管內支架管放入輸尿管內,選擇患者結石部位,通過尿道放入輸尿管硬鏡,在患者輸尿管側面進行開口,在輸尿管內放入輸尿管鏡,輸尿管擴張到腎盂,將超滑導絲置入,把硬鏡取出。輸尿管輸送到鞘沿導絲放入,組合式輸尿管軟鏡放置腎盂,檢查各組腎盂,發(fā)現結石后,鈥激光光纖通過輸尿管軟鏡通道放入,將碎石擊碎,拔出鈥激光光纖,放入超滑導絲,鏡體緩慢同步退出。術后常規(guī)置留導尿管,3~5d拔出,4~6周拔出輸尿管內支架管[2]。
1.2.2 對照組 本組患者接受皮腎鏡術治療。手術區(qū)域實施常規(guī)無菌消毒,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選擇患者結石部位,將導尿管放置,建立人工腎積水。指導患者翻身呈俯臥狀,超聲引導下實施腎穿刺,選擇腎下盞、腎中盞為入口,放置安全導絲入內,并將操作通道逐步擴張,將腎鏡置入,使用超聲碎石探針將發(fā)現的結石擊碎吸出殘石。結束碎石操作后,將輸尿管管道拔出,把輸尿管支架管留置在內。腎造瘺管和導尿管可在手術后3~5d拔出,于4~6周后將輸尿管內支架管拔出[3]。
(1)觀察比較兩組術后結石清除率;(2)檢測患者手術前后腎功能指標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脂質運載蛋白(NGAL)水平變化情況;(3)記錄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4)觀察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本研究所得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治療組結石清除率(95.6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5.00%),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腎功能指標Cr、NGAL及Cys-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腎功能指標均有所上升,而治療組各項腎功能指標上幅度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治療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s)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治療組 46 3.43±1.61① 19.37±2.45① 50.11±12.32①對照組 40 6.72±2.43 82.54±19.86 60.24±13.45
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69%)顯著低于對照組(27.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老年腎結石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臨床常見疾病,對于治療此類腎結石的相關研究層出不窮,據研究顯示,普遍老年患者皆因體質原因,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對手術要求也高,因而在治療此類疾病手術方面應更引起重視[4]。治療腎結石會不同程度的對患者的腎臟功能狀態(tài)造成不同的影響,治療方式的創(chuàng)傷程度與這些影響有較大的聯系,因而對老年腎結石患者進行研究是有一定的價值[5]。皮腎鏡術治療老年腎結石恢復慢、創(chuàng)傷大,結石清除率低,并對腎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患者承受著很大的痛苦,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其有創(chuàng)性的治療方法會對腎實質及其周圍造成損傷,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fā)癥。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則是新型的微創(chuàng)手術,能夠進入輸尿管硬鏡達不到的部位,且其危害小,并發(fā)癥少,能夠有效地清除腎內結石,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老年腎結石的手術方法[6]。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組合式輸尿管軟鏡術的治療組手術碎石清除率(90.00%)明顯優(yōu)于給予皮腎鏡術的對照組(73.33%),術后治療組腎功能情況優(yōu)對照組腎功能情況,且治療組選用的組合式輸尿管軟鏡術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低于選用皮腎鏡手術的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69%)顯著低于對照組(27.50%)(P<0.05)。
綜上所述,組合式輸尿管軟鏡術比較皮腎鏡術治療老年腎結石療效更為顯著,成功率更高、住院時間短、出血量小、手術時間短、腎功能恢復較好,可作為臨床治療老年腎結石常用手術。
[1]李鋒,王飛.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治療老年腎結石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腎功能、尿激酶、甲狀腺素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7,28(4):572-574.
[2]劉志平.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老年腎結石患者的療效比較[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2):112-114.
[3]趙中偉,張曉波,陳雄,等.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治療腎結石對老年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0(3):276-280.
[4]徐華,高建邦,王鑫,等.輸尿管軟鏡鈥激光與經皮腎鏡超聲氣壓彈道聯合治療腎結石的對比研究[J].微創(chuàng)泌尿外科雜志,2015,4(6):348-351.
[5]安宇,黃建林,張峰,等.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對腎結石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35):6863-6866.
[6]皇甫佳文,顏偉,張菊根,等.經皮腎鏡碎石術與輸尿管軟鏡治療腎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6,22(10):1683-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