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建
【摘 要】目的:評價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PVP)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方法:40例58個椎體,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53-85歲之間,平均年齡76.5歲。PVP治療組20例28個椎體,PKP治療組20例30個椎體,對術后患者椎體高度的恢復程度、疼痛緩解程度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PKP組患者較PVP組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效果更好、疼痛緩解程度更大,兩者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產(chǎn)生。結論:PVP和PKP技術均能有效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且起到了良好的緩解疼痛的作用,但PKP能更好恢復椎體。
【關鍵詞】PVP;PKP;椎體壓縮性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ngioplasty (PVP) and 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PKP)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Methods: 58 cases of 40 vertebral bodies, 15 male patients, 25 female patients, aged between 53-85 years old, the average age of 76.5 years old. PVP treatment group of 28 cases of 20 vertebral bodies, 30 cases of PKP treatment group of 20 vertebral body, the degree of recovery of vertebral height, the degree of pain relief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PKP group, the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was better and the degree of pain relief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VP group, both of them ha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both PVP and PKP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play a good role in alleviating pain, but PKP can better restore vertebral body.
Key words: PKP; PVP;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中圖分類號】R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5-03-0-01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是近年來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良好微創(chuàng)手術,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手術,在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現(xiàn)。對我院隨機抽取的40例骨折患者進行了分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里隨機抽取了40例(包括胸椎23例,腰椎35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53-85歲之間,平均年齡76.5歲。患者大部分都具有輕微跌倒外傷史,站立或者是坐位時腰背部疼痛明顯,平臥時有所減輕,查體時有叩擊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經(jīng)過常規(guī)的X線片、MRI和CT檢查,明確椎體壓縮程度、骨折新鮮程度和椎體骨皮質是否完整。將40例進行分組,PVP組(20例)采用PVP治療,其中男性患者7例10個椎體,女性患者13例18個椎體,年齡在53-84歲之間,平均年齡75.4歲。PKP組(20例)采用PKP治療,其中男性患者6例10個椎體,女性患者14例20個椎體,年齡在55-85之間,平均年齡77.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癥狀、和骨質疏松程度上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后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在手術臺平躺,取俯臥位,穿刺針選用14G。手術要求連接心電監(jiān)護檢測生命體征,在C形臂X線機透視下,經(jīng)過單側椎弓根穿刺入路。PVP組將穿刺針送抵至追提前1/3處,將針芯抽出,并在C臂機的透視下將調配好的甲醛丙烯酸樹脂骨水泥注入椎體中,在骨水泥凝固前拔除穿刺針結束手術。
PKP組穿刺手法與PVP組一致。在穿刺完成后取出針芯并更換成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用骨鉆打出球囊通道,取出骨鉆并連接壓力注射裝置,同時在椎體前3/4處置入球囊。在透視的情況下緩慢擴張球囊,幫助傷椎恢復高度,恢復到滿意高度時撤出球囊,將調配好的甲基丙烯酸樹脂骨水泥注入椎體中,在骨水泥凝固前拔除穿刺針結束手術。
在手術完成后,患者要平臥在床5-8小時,吸氧并使用心電監(jiān)護系統(tǒng)檢測生命體征,確保手術效果。在手術后第一天進行復查并可在有效措施的保護下下床進行簡單的站立步行活動,確認一切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即可在第二、第三天辦理出院。
1.3 療效判定
為了檢測兩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與否,采用視覺疼痛評分法來進行治療效果評價。在視覺疼痛評分法中,分值為0表示無疼痛,分值為10表示劇烈疼痛,在治療后分值降低3分以上則視為治療效果有效。在治療前、治療后以及遠期隨訪記錄(隨訪時間為2-12個月,平均時間為6個月)中對脊柱進行了拍攝。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術后椎體高度變化、術中骨水泥滲漏量均以單個椎體為計算單位并進行方差分析。手術后視覺疼痛評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療效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良好,所有患者在術后兩天均可以下地活動,術后椎體高度總體恢復滿意,而進行PKP治療手術的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情況較好,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兩組的視覺疼痛評分有了明顯的減少,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2.2 并發(fā)癥情況
PKP組骨水泥滲漏情況明顯少于PVP組(P<0.05),但兩組手術中均沒有發(fā)生術中、術后神經(jīng)和骨髓損傷。術中骨水泥滲漏情況詳見表3。
3 結論
在臨床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以老年人居多,如果骨質疏松嚴重者,只要輕微一碰就會出現(xiàn)椎體壓縮性骨折,甚至是脊髓損傷,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沒有得到及時的加固治療,將會造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第一,慢性胸腰背痛,久治不愈,嚴重的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第二,“駝背”越來越嚴重,身高也隨之變矮;第三,部分患者只能長期臥床,增加死亡率等。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是極為關鍵的。
PVP和PKP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方法,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較,均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短,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但是從實際案例來看,PKP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于PVP,PKP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椎體高度,糾正腰椎后凸畸形,重塑脊柱穩(wěn)定等。而PVP的骨水泥滲漏率比較高,不能對壓縮的椎體進行復位,可以看出,PKP在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上有著良好的作用。從研究結果可以明顯看出,PVP和PKP技術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理想型微創(chuàng)手術。
參考文獻
楊豐建, 林偉龍, 朱炯,等.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1, 21(1):50-54.
湯建華, 李祥, 張世華.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5(6):50-54.
王靖, 沈雄杰, 黃象望.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與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療效比較[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1, 20(18):2221-2222.
王興武, 陸建猛, 俞武良,等.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與后凸成形術治療急性骨質疏松性輕度壓縮骨折的療效及成本比較[J]. 臨床骨科雜志, 2012, 15(2):125-128.
劉伯昊, 黎澤森, 李美軍,等.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3, 12(5):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