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文,劉 滿(大連民族大學(xué) 理學(xué)院,遼寧 大連 116650)
工程應(yīng)用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復(fù)雜物體的繞流問題,如導(dǎo)彈、葉片、葉珊等的繞流問題。這些繞流問題,都會伴隨著能量消耗和阻力增大,在物體表面發(fā)生邊界層的分離[1],并誘發(fā)噪聲和振蕩,從而使得物體造成破壞。 因此,有效的控制上述復(fù)雜物體的繞流具有重要意義,橢圓柱可以做為上述復(fù)雜物體的原型,從而研究有效的控制橢圓柱繞流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許多控制橢圓柱繞流的方法, 其中利用電磁控制邊界層流動是一種主動的、可實現(xiàn)的流體控制方法[2-4]。本文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對橢圓柱繞流的電磁控制進行研究。
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 LBM)是上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計算流體力學(xué)的方法[5],從分子運動論的觀點出發(fā),以微觀粒子運動為基礎(chǔ),建立離散的速度模型,在滿足質(zhì)量、動量和能量守恒的條件下,得出粒子分布函數(shù),然后對粒子分布函數(shù)進行統(tǒng)計計算[6]。
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數(shù)值計算電磁力作用下的橢圓柱繞流問題,利用反彈邊界條件處理曲線邊界,利用動量轉(zhuǎn)化法計算曲線邊界的受力。計算出不同電磁力作用下橢圓柱繞流的流線,并分析了它的變化機理。
由電極條和磁條相間排列組成的激活板包覆在橢圓柱表面如圖1。
(a)電極板和磁極板包覆的橢圓柱
(b)電極板和磁極板包覆橢圓柱的角度范圍
將其置于弱電介質(zhì)溶液中,會產(chǎn)生電磁力(Lorentz 力),即作用于流體上的一種體積力,如果磁條為永久磁鐵, 電極為恒定電壓,則電磁力作用下的不可壓縮N一S方程,其表達式為
(1)
▽u=0。
(2)
式中:u是流體的速度;p為壓力;Re=rau∞/γ;γ為流體運動學(xué)粘性系數(shù);u∞為無窮遠處來流速度;F是電磁力源項。
根據(jù)文獻[7],控制方程(1)和(2)的格子Boltzmann方程可表示為
(3)
式中:eα是粒子沿第α個方向運動的速度;α=0,1,2,…8如圖2;fα(xi,t)是粒子速度分布函數(shù)。平衡態(tài)分布函數(shù)
(4)
式中:c=δx/δt;δx是相鄰兩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δt是時間步長,wα是加權(quán)系數(shù),τ是松弛時間。電磁場作用下的電磁體積力項
(5)
宏觀的密度、動量通過分布函數(shù)得到
(6)
(7)
圖2 二維9速度(D2Q9)模型
將式(3)的計算分為以下兩個過程。
(8)
(9)
由此可以看出,碰撞是局部的,而傳遞與周圍的節(jié)點有關(guān)。
在邊界處,本文利用反彈(bounce-back)邊界條件處理曲線邊界,利用動量轉(zhuǎn)換法計算出橢圓柱表面所受的合力[8]
(10)
圖3 流場設(shè)置
圖4給出β=20°,在N=0,N=0.002情況下的流線軌跡,左側(cè)為來流的入口,電磁力方向與流體流動方向是一致的。
(a)N=0
(b)N=0.002
圖4(a)給出了在N=0,即無電磁力作用時的流線圖,在橢圓柱表面流體因逆壓梯度作用而出現(xiàn)分離,在橢圓柱尾部形成旋渦脫落,說明流動是不穩(wěn)定的。
圖4(b)給出了當N=0.002時,對流場施加電磁力,橢圓柱后面流線成水平發(fā)展,旋渦脫落基本消失,流動呈現(xiàn)穩(wěn)定狀態(tài),這說明電磁力可以抑制橢圓柱后面的旋渦脫落。
本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擬了電磁力作用下的橢圓柱繞流,該方法計算過程簡單,容易并行,適合處理該問題。在電磁力作用下,橢圓柱繞流的邊界層得到改善,尾部的渦街被消除,從而使橢圓柱表面的流動分離得到很好的抑制。
參考文獻:
[1] CHOI J H, LEE S J. Flow characteristics around an inclined elliptic cylinder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J], 2001, 15(8): 1123-1135.
[2] WEIER T, GERBETH G, MUTSCHKE G, et al. Control of flow separ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forces[J]. Flow, 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 2003,71 (1-4):5-17.
[3] MUTSCHKE G, GERBETH G, ALBRECH T, et al. Separation control at hydrofoils using Lorentz forces[J].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Fluids, 2006,25:137-152.
[4] LI X W, LU B.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trol of weakly conductive fluids by Lorentz forces,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J].2012, 6(5), 609-613, .
[5]QIAN Y H. Lattice gas and lattice kinetic theory applied to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D]. Paris: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and University, 1990.
[6]施衛(wèi)平, 祖迎慶. 用Lattice Boltzmann 方法計算流體對曲線邊界的作用力 [J]. 吉林大學(xué)學(xué)報(理學(xué)版), 2005, 43(2):132-136.
[7] GUO Z L, ZHENG C G ,SHI B C. Discrete lattice effects on the forcing term in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J]. Physical Review, 2002,65, 046308.
[8] MEI R W, YU D Z, SHYY W, et al. Force evaluation in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nvolving curved geometry[J]. Physical Review E, 2002, 65(41): 041203/1-041203/14.